苏州的秋日,天高云淡,那座闻名遐迩、占地近百亩的林家园林,今日戒备森严,往来车辆皆需经过三道关卡查验请柬。这场婚礼虽未对外声张,却已在特定圈层引起广泛关注。林家世代显赫,今日到场的宾客中,不乏政界要员——数位已退休的部级领导、现任的地方要员,以及各界重量级人物悉数到场。
林玉晓坐在“玲珑馆"的妆台前,母亲正在为她做最后的整理。九龙四凤冠在镜中熠熠生辉,织金云龙纹翟衣庄重典雅。
“于樾那孩子,虽然不在政界,但他的慈善事业让很多领导都颇为赞赏。"母亲轻声说道,“你父亲前日与王部长饮茶时,对方还特意提到于樾在西部山区捐建的那些学校。"
林玉晓唇角微扬,面对母亲的夸赞,她有一点小得意。
此刻,园林主厅“秋水堂"内,于樾身着大红织金蟒袍,身姿挺拔。在他身侧,于妈妈穿着一身得体的旗袍,看着眼前这番阵仗,既为儿子骄傲,又难免有些局促。
“小樾,"舅舅低声说,“刚才和我们打招呼的那位,是不是经常在新闻里出现的......"
于樾微微点头,目光扫过厅内那些熟悉的面孔——都是在各类重要会议报道中常见的人物。在这个场合,他明星的身份反而显得无足轻重,众人更多是以“林家女婿"、“那位慈善家"的眼光打量他。
林父陪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走来。“于樾,这位是李老,他很欣赏你在教育扶贫方面做的工作。"
于樾恭敬行礼。李老温和地拍拍他的肩:“年轻人不简单。去年你在西南山区建的那些图书馆,当地干部群众都很感激。这才是真正为社会做贡献。"
吉时到,雅乐起。林玉晓在全福夫人搀扶下缓步而来,凤冠霞帔,风华绝代。在座宾客虽都是见惯大场面的人物,也不禁为这般传统婚仪的庄重华美所动容。
三拜之礼,庄严而成。敬茶环节,于樾与玉晓依次向双方父母奉茶。于妈妈接过茶盏时,注意到几位政界要员正微笑着注视这一幕,眼中满是欣慰。在自己忙碌起来,无法及时关注的情况下,儿子也成长的很优秀。
仪式结束后,数位重量级宾客上前道贺。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握着于樾的手:“于先生,你在慈善领域的作为,让我们这些老同志都很感动。希望今后能在更多民生项目上看到你的参与。"
另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补充道:“慈善事业最需要的就是于先生这样有社会影响力又脚踏实地的人。"
午后仪式结束,宾客移步晚宴场地。园林九进院落悉数开放,处处可见政界人士三两聚谈。于樾的明星身份在这里确实不受重视,但作为慈善家的名声却为他赢得了不少真诚的尊重。
“听说于先生资助的贫困学生已经超过千人?"一位省领导关切地询问。
“主要是通过基金会运作。"于樾谦逊回应,“我们更注重教育扶贫的可持续性。"
晚宴上,于樾基金会负责人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受助学生们亲手绘制的祝福画卷。这份礼物引起了在场不少政界人士的浓厚兴趣。
“这个模式很有推广价值。"一位主管教育的领导仔细观看画卷后说,“于先生有没有考虑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扩大项目规模?"
夜深时分,重要宾客陆续离去。于樾与玉晓携手走在静谧的回廊下,月光如水银泻地。
“今天李老特意找我聊了慈善基金的发展规划。"于樾轻声说,“我从没想过,做善事会得到这么多支持。"
玉晓靠在他肩头:“父亲说,真正为百姓做事的人,永远值得尊重。"
凤冠霞帔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在这座见证过无数历史变迁的园林里,一对新人的人生新篇章正徐徐展开,而他们的结合,也预示着一种新的力量正在悄然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