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地理笔记 · 第四篇
第一章 地球与地球仪
新学期开始,林星河迎来了初中地理的第一课。教室里的地球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她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并非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两者相差21千米。
地球形状示意图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天圆地方"→"球形说"→"椭球体"→"梨形地球"。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1519-1522年)首次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时空智者的声音在林星河耳边轻轻响起:"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孩子,真理往往藏在表象之下,需要你用智慧和勇气去发现。"
林星河
林星河
"老师,为什么地球不是完美的球体呢?如果它转得再快一点,会不会变得更扁?"
王老师
王老师
"很好的问题!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确实会使赤道区域向外凸出。如果自转速度加快,地球确实会变得更扁。事实上,木星就因为自转快(约10小时一圈),它的扁率比地球大得多。"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具有以下要素:
地轴:地球自转的假想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赤道: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构成的坐标系统
地球仪结构图
使用地球仪时要注意:
轻轻转动,避免用力过猛损坏支架
观察时要保持视线与观察点平行
结合地图册使用效果更佳
"每一个伟大的发现都始于对常识的质疑。"时空智者指着教室角落的地球仪说,"就像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即使所有人都嘲笑他。孩子,保持你的好奇心,它会带你走得很远很远。"
经纬度系统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为0°纬线,北极90°N,南极90°S。
类型定义特点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长度相等,相交于两极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
经纬度坐标示例:北京(39°54'N, 116°23'E),纽约(40°43'N, 74°00'W)
林星河
林星河
"我有个想法!如果把地球仪比作橙子,经线就像橙子的瓣线,而纬线就像横切的橙子片。这样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自转:地球绕地轴旋转,周期约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约365.25天,产生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示意图

黄赤交角(23.5°)是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它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23.5°N~23.5°S),是形成四季的根本原因。
时空智者微笑着说:"看那天上的太阳,它每天东升西落,看似在移动,实则是地球在转动。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世界在变,其实是我们自己的视角在变。学习地理,就是学习如何看清事物的本质。"
放学后,林星河留在教室制作简易地球仪。她用橙子代表地球,竹签作地轴,马克笔画出经纬网。虽然简陋,却是她探索世界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