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学霸笔记地理篇乡村女孩北大之路
本书标签: 校园  乡村  北大     

第17篇学霸笔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霸笔记地理篇乡村女孩北大之路

学霸笔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林星河的北大之路 · 七年级地理 · 第17篇

窗外的梧桐叶开始泛黄,九月的风带着初秋的凉意拂过教室。林星河翻开地理课本第三章第二节,铅笔在指尖轻轻转动——今天要学习的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核心概念解析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我国常用摄氏度(℃)表示。气象站测量的是离地面1.5米高处百叶箱内的温度。

"温度计上的刻度不只是数字,是大地的呼吸,是自然的脉搏。"——时空智者

测量气温的仪器叫温度计,放置于白色百叶箱中:

白色避免吸热

百叶结构保证通风

1.5米高度避开地面辐射影响

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 典型的气温日变化曲线(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气温的时间变化

1. 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变化规律: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午后2时(14时)左右

日较差=最高温-最低温

学霸记忆法

"早穿皮袄午穿纱"形象描述了西北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记住这个谚语就能联想到日变化规律!

2. 年变化

北半球气温年变化:

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季节相反

时空智者

"孩子,知道为什么海洋比陆地升温慢吗?想象一下烧开一锅水和加热一块石头,哪个需要更长时间?地球表面的71%是海洋这个'大锅',它调节着全球气候,就像自然的空调系统。"

气温的空间分布

等温线: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

"每一条等温线都是地球的温度指纹,诉说着阳光、海洋与山川的故事。"

等温线判读技巧

密集→温差大

稀疏→温差小

闭合:中心气温低为低温中心,反之为高温中心

世界1月与7月平均气温分布对比

哲思时刻

"气温分布图上,赤道与极地的温差可达70℃以上,但地球仍是一个整体。这让我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环境,有着不同经历,但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学习地理不仅是认识世界,更是理解这种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林星河笔记边页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纬度因素:低纬→高纬气温递减(太阳高度角差异)

海陆分布:

夏季:陆地>海洋

冬季:陆地<海洋

地形: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典型案例

青藏高原:虽然纬度较低,但因海拔高成为低温中心;而同一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则是高温区。

地理老师

"同学们注意,分析气温分布要像侦探破案一样综合考虑各种线索。比如看到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密集,说明冬季温差更大;而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因为海洋面积广大,气候更均匀。"

易错点辨析

误区1:认为一天中正午太阳最高时气温也最高

正解:气温峰值比太阳辐射峰值滞后约2小时,因地面需要时间加热大气

误区2:认为所有地方都是午后2点气温最高

正解:沙漠地区可能提前到13时,沿海地区可能延后到15-16时

实践应用

林星河在笔记本边缘画了一幅小漫画:冰箱里走出的北极熊和沙漠中擦汗的骆驼在等温线地图上相遇。旁边写道:"理解了气温分布规律,就能明白为什么吐鲁番的葡萄甜,为什么东北大米好吃。地理知识就在我们吃的每一口食物里。"

翻开下一页,是林星河精心绘制的气温曲线图练习,每一道起伏都记录着她追逐梦想的温度。

上一章 第16篇 地理学霸笔记· 气温与降水的奇妙世界 学霸笔记地理篇乡村女孩北大之路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8篇地理学霸笔记:从农村到北大的地理学霸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