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山云霄洞外,青松如盖,流泉漱石。
殷洪跟着赤精子穿过缭绕的云雾,踏上一条蜿蜒的石阶。道旁奇花异草丛生,时有灵鸟振翅,鸣声清越,空气中流淌的灵气远比昆仑山顶浓郁数倍,吸入肺腑都觉得心旷神怡。
赤精子:不染尘“此处便是你日后修行之所。”赤精子停下脚步,指了指前方洞府。洞门由天然玉石构成,上面镌刻着繁复的云纹,隐约有流光转动。走进洞内,只见石室宽敞洁净,左侧石台上摆放着丹炉、药碾等物,右侧则是蒲团与几卷竹简,最深处供奉着一块刻有“玉虚”二字的牌匾,古朴肃穆。
赤精子:不染尘“修仙之路,首重根基。”赤精子转身看向殷洪,声音平和,“你虽有仙缘,却未经启蒙。今日起,先从吐纳之法学起,待引气入体,方能算得上踏入仙途。”
赤精子:不染尘说着,他取出一卷泛黄的竹简递给殷洪:“此乃《玉虚基础吐纳诀》,你先熟记于心,再按口诀引导气息流转。记住,心若止水,意守丹田,不可急于求成。”
殷洪双手接过竹简,指尖触到微凉的竹片,心中一阵郑重。她前世虽写过不少仙侠小说,对“引气入体”这类词汇耳熟能详,可真正轮到自己实践,才知其中玄妙绝非纸上谈兵。她小心翼翼地展开竹简,上面用朱砂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字体古朴苍劲,正是吐纳的法门要诀。
鸿:水灵谣“弟子明白,定当用心研习。”
赤精子点点头,不再多言,转身走向石室深处的丹炉旁,闭目盘膝坐下,似乎开始了打坐调息。
殷洪找了个蒲团坐下,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她逐字逐句地研读竹简上的内容,将吐纳的口诀、呼吸的节奏、意念的运转都牢牢记在心里。《玉虚基础吐纳诀》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精妙的天地至理,每一个字都经得起反复推敲。
待将口诀背得滚瓜烂熟,殷洪开始尝试按照方法调整呼吸。她盘膝而坐,双手交叠放于腹前,眼观鼻,鼻观心,试图摒除杂念,专注于气息的出入。
可前世三十年的现代思维早已习惯了快节奏,加上这具身体才十三岁,心性本就不定,起初根本静不下来。脑海里一会儿闪过朝歌的血腥追杀,一会儿想起母亲姜王后惨死的模样,一会儿又担心兄长殷郊在广成子门下是否适应,各种念头像乱麻般缠在一起。
气息刚吸入一半,就因心神不宁而岔了气,胸口一阵闷痛。
殷洪皱了皱眉,强迫自己重新集中精神。她想起赤精子“心若止水”的告诫,努力将那些纷乱的思绪压下去,只专注于鼻尖的一呼一吸。
一次,两次,三次……
不知过了多久,当她再次调整好呼吸时,忽然感觉到一丝不同。随着绵长的吸气,空气中似乎有一些极其细微的、带着暖意的光点,顺着鼻腔缓缓流入体内。那些光点极其微弱,稍纵即逝,却真实存在。
鸿:水灵谣“这就是灵气?”殷洪心中一动,连忙凝神去捕捉。
可越是在意,那些光点就越是难以捉摸,仿佛故意与她捉迷藏。她想起口诀中“顺其自然,不刻意强求”的说法,连忙放松心神,任由气息自然流转。渐渐地,那些暖融融的光点又开始出现,顺着呼吸的节奏,一点点渗入四肢百骸。
这个过程极其缓慢,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江海。殷洪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吐纳的动作。石室里静悄悄的,只有她平稳的呼吸声,以及洞外偶尔传来的风声鸟鸣。
赤精子始终闭目打坐,看似对殷洪的进展不闻不问,眼角的余光却偶尔掠过她的身影,见她虽有急躁,却能及时调整心态,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
转眼便是三日。
这三日里,殷洪除了必要的饮食休息,几乎所有时间都在打坐吐纳。她渐渐掌握了诀窍,能够越来越清晰地感知到灵气的存在,也能引导更多的灵气进入体内。
当第四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洞府缝隙照进来时,殷洪正沉浸在吐纳之中。忽然,一股比以往浓郁数倍的灵气顺着呼吸涌入,在她的引导下,如同溪流般朝着丹田汇聚。
丹田位于小腹深处,平日里并无特殊感觉,此刻却像是一个干涸的池塘,被灵气这股清泉缓缓注入。当灵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丹田处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胀痛,紧接着“嗡”的一声,仿佛有什么无形的壁垒被冲破了。
一股暖流从丹田扩散开来,瞬间流遍全身,原本因久坐而有些僵硬的四肢百骸都变得舒畅无比,连精神都为之一振。
鸿:水灵谣“这是……引气入体了?”
殷洪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她能清晰地感觉到,丹田内多了一团微弱却真实存在的气团,那便是由天地灵气转化而成的真气。按照修仙的境界划分,她这算是正式踏入了练气一层。
虽然只是最基础的境界,可对于三天前还只是个普通少年的殷洪来说,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能感觉到自己的感官变得敏锐了许多,洞外百米处松鼠啃食松果的细微声响,空气中不同花草的独特气息,都清晰地传入感知之中。
赤精子:不染尘“不错。”
赤精子:不染尘赤精子不知何时已经睁开了眼睛,看着殷洪的目光带着几分赞许:“四日便能引气入体,虽不算顶尖,却也远超常人。看来你这具身体的根骨,确实适合修道。”
鸿:水灵谣殷洪连忙起身行礼:“全赖师父指点,弟子不敢居功。”
她清楚,自己能有这样的速度,除了身体的根骨,更多的是依靠成年人的专注力和理解力。换成原本那个十三岁的殷洪,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
赤精子:不染尘赤精子摆了摆手,取出一柄通体莹白的短剑和一本蓝色封皮的册子:“既已入练气期,便需学习一些基础的法术和剑术防身。这柄‘凝水剑’乃用万年寒冰之精所铸,与你属性相合,可随你心意催动。这本《基础法术纲要》记载了‘御物术’、‘引火诀’、‘避水咒’等入门法术,你且拿去研习。”
殷洪双手接过,只见那凝水剑剑身薄如蝉翼,握在手中竟有一丝冰凉之意,仿佛握着一块寒冰。而那本《基础法术纲要》上的字迹娟秀,条理清晰,将各种法术的口诀、手印和运转法门都讲解得十分明白。
鸿:水灵谣“谢师父!”
赤精子:不染尘“法术和剑术,需与吐纳修行相辅相成。”赤精子叮嘱道,“每日卯时起身吐纳一个时辰,辰时研习法术,午时之后练习剑术,酉时复盘总结。不可偏废,亦不可贪多。”
鸿:水灵谣“弟子谨记师父教诲!”
接下来的日子,殷洪开始了按部就班的修行生活。
每日天不亮,她便起身来到洞外的空地上吐纳。太华山的清晨灵气最为精纯,云雾缭绕中,她盘膝而坐,感受着灵气缓缓汇入丹田,壮大着那团微弱的真气。
法术的学习初期并不顺利。比如最简单的“引火诀”,需要掐动特定的手印,同时引导丹田真气按照特定路线运转,再配合口诀引出火焰。殷洪起初要么是手印掐错,要么是真气运转不畅,折腾了好几天,也只能勉强引出一丝火星,还没等看清就灭了。
但她并未气馁。前世写小说时,她最擅长的就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她一遍遍对照纲要,纠正手印的细微偏差,反复练习真气的流转路线,终于在半个月后,成功用引火诀点燃了一根枯枝。
看着跳动的火苗,殷洪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这不仅仅是学会了一个法术,更意味着她真正掌握了调动自身力量的方法。
剑术的练习则更为辛苦。赤精子并未一开始就教她复杂的剑招,而是让她先练习基础的劈、砍、刺、挑,以及如何用真气驱动凝水剑。起初,她连剑都握不稳,一套基础动作练下来,手臂酸痛得几乎抬不起来。
但她咬牙坚持着。她知道,在这个神魔并存的世界,实力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无论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悲剧命运,还是为了将来能保护想保护的人,她都必须变得强大。
日子在单调而充实的修行中悄然流逝,春去秋来,寒来暑往。
殷洪的修为稳步提升,在引气入体三个月后,丹田内的真气越发凝练,成功突破到了练气二层。她的法术也日渐熟练,不仅能熟练使用引火诀、避水咒,连稍复杂些的御物术也能运用自如,凝水剑在她的操控下,已经能在空中划出简单的弧线。
这日傍晚,殷洪正在洞外练习剑术,赤精子忽然走了过来。
鸿:水灵谣“师父。”殷洪连忙收剑行礼。
赤精子:不染尘赤精子看着她,沉吟片刻道:“你入门已有半年,根基渐稳。明日起,随我下山历练一番吧。”
鸿:水灵谣殷洪一愣,随即心中一喜:“历练?”
赤精子:不染尘“修仙并非闭门造车,需入世体悟,方能明心见性。”赤精子点头,“山下近来有些异动,似有妖邪作祟,你随我同去,也正好将所学用于实践。”
鸿:水灵谣“弟子遵命!”殷洪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她在太华山修行半年,虽进步不小,却也早已好奇山下的世界。更何况,这是她第一次接触这个世界的“妖邪”,也是检验自己修行成果的好机会。
夜色渐浓,太华山巅的星辰格外明亮。殷洪坐在崖边,望着山下隐约的灯火,心中思绪万千。她知道,这次下山历练,或许只是她漫长修仙路上的一个小插曲,却也是她真正踏入这个波澜壮阔的封神世界的开始。
而她不知道的是,在她潜心修行的这段时间里,朝歌的局势越发动荡,妲己祸乱朝纲,忠良接连被害,西岐的姬昌则在暗中积蓄力量,一场席卷天下的风暴,已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