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初开时,天地未分三界,唯有一片混沌人间。那时无神明引路,无秩序制衡,众生如野蔓般纠缠,力量才是唯一的语言,鲜血浸透大地的每一寸肌理。死亡从不是终结,亡魂因无轮回可依,只能像破碎的影子般在人间游荡,它们的哀嚎与怨恨交织,让这片土地更添几分阴翳,仿佛永远困在永夜的厮杀里。
就在这无尽的黑暗与绝望中,一束金光毫无预兆地从天穹洒落。那光不似烈日般灼目,反倒像初春的暖泉,淌过之处,厮杀的双手会不自觉松开,怨毒的眼神会渐渐柔和,就连游荡的亡魂也感受到久违的安宁,不再发出凄厉的悲鸣。一位天神自光中显现,他身着素白长袍,眉目间带着跨越亘古的温柔,无人知晓他的来历是天地灵气所化,还是宇宙之外的馈赠?人们只知道,自他出现后,人间的戾气开始消散。
他教众生耕作,教他们言语,教他们分辨善恶,用无形的力量为人间立下秩序。争吵渐渐平息,刀剑被熔铸成农具,亡魂在他的指引下得以安息,去往新生的轮回。
久而久之,人间一片祥和,甚至有人在感悟他的教诲、修行自身后,周身泛起霞光,挣脱凡胎束缚,飞升而成新的神。天界由此成型,接纳着向善修行的飞升者;
而那些不愿入人间秩序、依循本能修行的生灵,则聚居一处,形成妖界;至于人间那些残存的戾气与堕入邪道者,便在阴暗角落滋生出魔界。三界格局,悄然奠定,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可时光是最磨人的东西。那位最初的神,在建立秩序、引动三界生机后,便渐渐隐匿了踪迹,再也没有现身。
千百年过去,亲历过金光救赎的人早已化为尘土,关于神的传说,在代代相传中渐渐变得模糊。有人开始质疑:“神真的存在过吗?”“我们如今的安宁,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为何要归功于一个从未见过的虚影?”
质疑声像藤蔓般蔓延,起初只是私下的低语,后来渐渐变成公开的嘲讽。一些人觉得神庙的香火是无用的浪费,觉得对神的敬畏是对自身的束缚。
他们心中的戾气,在失去神的具象指引后,再次悄然滋生。终于,有人带头推倒了村口的神庙,砸碎了神的塑像。那一声石像碎裂的声响,像一个信号,各地的神庙接连遭到破坏,壁画被涂抹,香火被踩踏,曾经象征着希望与救赎的圣地,沦为一片狼藉。
那些仍坚守信仰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对着空荡荡的神坛落泪。而天界的诸神,看着人间的变故,有的痛心疾首,有的则觉得人间背叛了神的恩赐,渐渐生出疏离之意。
三界之间,那道由最初的金光维系的温情,开始出现了裂痕。无人知晓,那位隐匿的神是否会再次现身,也无人知道,失去了对善意的敬畏,人间会不会再次滑向曾经的混沌……
神界的祥和,从来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老太君座下,有一位最得信任的仙君,自人间飞升那日起,他便带着一身洗不去的温润,待仙侍谦和,对同僚友善,就连下界时偶遇的生灵,也会施以援手。
这般品性,让他成了神界众仙女心中的念想,可人人都清楚,这位仙君周身似有一层无形的屏障,将所有情爱念想都隔绝在外,他懂慈悲,懂道义,唯独不懂儿女情长。
许多仙子不愿寻什么如意郎君,只愿以一缕真心为聘,哪怕从未得到过半分回应,也甘之如饴。
神界上下对此早已习以为常,毕竟林清黎这般“无牵无挂”,正是老天君最看重的特质,心无旁骛,方能执掌要务,不被情感牵绊误了大局。
变故,始于林清黎一次寻常的人间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