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海风带着咸湿的暖意,吹过滨海小城的老街。林默推着婴儿车,身旁的陆征正弯腰给路边的盆栽浇水——这是他们婚后第三年,租下的老房子带个小院子,被陆征打理得满是生机。
婴儿车里的小丫头刚满周岁,攥着拨浪鼓咯咯笑,眉眼像极了林默,嘴角的梨涡却复刻了陆征的模样。“慢点跑,别摔着!”林默喊住追蝴蝶的小男孩,那是陆征发小的孩子,放假常来串门,两个小家伙凑在一起,院子里永远热闹。
陆征直起身,顺手擦掉额头的薄汗,目光落在林默身上时,满是化不开的温柔。当年他放弃了去大城市的工作机会,陪着林默留在小城创业,开了家主打“青春记忆”的文创小店,墙上贴满了他们学生时代的照片、泛黄的纸条,还有顾客留下的心愿便利贴。
“今天店里来了批游客,都说咱们的明信片设计得好,订了二十套礼盒。”林默掏出手机给陆征看订单,眼里闪着雀跃的光。她没再执着于“一定要出人头地”,而是把对文字的热爱融进文创设计里,陆征则负责店铺运营和线下活动,两人分工默契,日子过得充实又安稳。
夕阳西斜时,老街的路灯次第亮起。陆征抱起小丫头,林默牵着小男孩的手,一家人慢悠悠往巷口的面馆走——那是他们学生时代常去的店,老板还认得他们,笑着端上热气腾腾的海鲜面:“还是老样子,两碗加蛋,给小朋友来份不辣的?”
“对,麻烦老板了。”陆征应着,给林默挑掉碗里的葱花,动作自然得像做了千百遍。小丫头抓着面条往嘴里塞,糊得满脸都是,林默掏出纸巾轻轻擦拭,陆征在一旁拍照,嘴里念叨着:“记录一下,我们家小吃货的日常。”
饭后散步时,路过当年的高中校门,晚自习的铃声刚好响起。林默停下脚步,望着教学楼里亮起的灯火,忽然笑了:“还记得吗?当年你就是在这门口,拦住我递了第一封情书,字写得歪歪扭扭的。”
陆征挠了挠头,耳根微红:“都多少年了还提这个。”他握紧林默的手,声音温柔,“不过幸好,当年拦住了你。”
晚风掀起林默的长发,她靠在陆征肩头,看着身边嬉笑打闹的孩子,远处是漫天晚霞和归航的渔船。小店的生意稳步上升,陆征正在筹备分店;林默偶尔还会写点短文投稿,偶尔和高中同学聚聚,聊聊各自的生活。
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只有柴米油盐的琐碎:清晨一起逛早市挑新鲜的海鲜,周末带孩子去海边挖沙子、捡贝壳,雨天窝在沙发上看老电影,陆征修修补补家里的物件,林默在一旁看书织毛衣。
小丫头突然伸手搂住陆征的脖子,软糯地喊了声“爸爸”,陆征的心瞬间被填满。他低头吻了吻女儿的额头,又看向林默,眼底是藏不住的幸福:“以后啊,每年都带你们去看海,去爬当年的山,把我们的青春故事,慢慢讲给孩子们听。”
林默笑着点头,晚风拂过,带着草木的清香和生活的暖意。那些迎风奔跑的少年时光没有远去,而是化作了如今细水长流的陪伴,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绽放着最踏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