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很久前看见的这句话。
也许它可以作为张小凡在《诛仙》全书坎坷的成长中最后悟通五卷天书后心境的写照,在人命负累中被束缚桎梏的十年……
然而一切的面具却在刚刚与陆雪琪重逢时便卸下,历经磨难最后与陆雪琪长相厮守,是他最终找到自己的写照。
而陆雪琪,作为救赎他的爱人,可以称之为张小凡迷途上的“他自己”,能与陆雪琪常相伴,就是与自己和解——换句话来说,陆雪琪的清丽皎洁,也是张小凡本人所具备的善良高道德感的写照——那个白衣翩跹的女子,是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代表了爱与归途。
张小凡的成长之路,本质上是一个“我”与“另一个我”激烈周旋的过程。
张小凡代表了他本质的“原初之我”。是草庙村的淳朴善良,是大竹峰的憨厚隐忍,是道德感的基石,是对善与正义最本能的信仰。它的核心是建造与守护。
鬼厉是创伤与外力共同塑造的“异化之我”。是屠村血仇的背负者,是青云之巅的弃子,是鬼王宗的血公子。这个“我”的核心是颓废与空寂。
这十年间,他并非变成了另一个人,而是那个“原初之我”被厚重的仇恨、痛苦和杀戮的铠甲所包裹、所压抑。
鬼厉不是面具,而是他在极端环境下长出的、用于生存的尖锐铠甲。但这副铠甲太重了,几乎要将他真正的自我窒息。
雪琪作为“镜像”与“锚点”,是他的“迷途上的他自己”。这种“周旋”,在外是与世道命运周旋,在内则是两个“我”的厮杀。
然而这个清丽无方的女子是他最诚实的镜像,无论鬼厉变得如何冷酷,陆雪琪看他眼神,始终穿透“鬼厉”的铠甲,看到那个内核的“张小凡”。
“张师弟,你回来吧。”
她的存在本身,就是无声的诘问“你还是你吗?”
这面镜子,照见他的痛苦,也照见他不愿泯灭的良知。
让他无法彻底沉溺于鬼厉的身份而心安理得。
世界天翻地覆,师友反目,信仰崩塌。但爱人还在那里,一如当年。她的坚持、她的清冷、她的原则,成为了张小凡混乱世界里唯一不变的坐标。提醒着他来时的路,和他内心最初相信的东西。她是他在洪流中能抓住的、确定自己位置的锚。
雪琪代表的不仅仅是爱情,更是一种“回归”的可能性——回归到那个简单、善良的自我。爱她,在深层意义上,是爱那个曾经同样善良、并渴望回归善良的自己。她是通往“原初之我”的路标。
最终的和解,并非简单地抛弃鬼厉,回归张小凡,那是肤浅的。真正的“宁作我”,是一种整合与超越。
天书五的他接纳了鬼厉的经历和力量,那十年的黑暗、痛苦与挣扎,不再是需要割除的耻辱,而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让他更深刻理解世界的复杂与人性的灰度。他不再是单纯的淳朴少年,而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的得道者。(这里化用蒙曼老师曾经说过的话)
他运用鬼厉的力量(天书、噬魂),但选择去践行张小凡的初心(守护苍生、坚守正义)。
厨子用历经毁灭后重塑的意志,去完成最初那个少年最纯粹的理想,灵魂内核依然是张小凡。
这就是“宁作我”——我选择成为哪一个“我”来主导我的人生。
雪琪正是他做出这个选择的最终理由和终极体现。
选择雪琪,就是选择光明,选择信任,选择与世界的和解。
能与陆雪琪长相厮守,意味着他的内心世界终于达成了统一,外在行为(守正)与内在价值(守常)不再割裂。
我们往往会被那些体现了我们内心最珍视或最渴望的特质的人所吸引。
陆雪琪对于张小凡而言,正是他内心那片“不容玷污的月光”的外在投射。
她的坚持、她的纯粹、她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正是张小凡内心深处最核心的道德感与善良本质的极致化和理想化体现。
因此,爱她,在最深层次上,是对自己内心最高价值体系的确认、坚守与捍卫。
守护她,就是守护自己内心那片神圣的净土。
与她结合,意味着他的精神世界完成了最后的拼图,达到了内在的和谐与完整。
我一直认为他们远不止于男女情爱,它是一场通过爱他人来完成自我救赎与整合的深刻旅程。
我爱你,因为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我最珍视的自我;我与你在一起,我便成为了更完整、更真实的我自己。“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陆雪琪就是那个在漫长周旋中,始终帮他记得“我”是谁,并最终帮助他“作我”的那个最重要的存在。她不仅是他的归途,她本身就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