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佛高原的失利带着一丝虽败犹荣的意味回到达拉斯。尽管输球,但球队在缺少核心的情况下所展现的韧性,尤其是叶凌云在组织端令人惊喜的进步,让当地的体育媒体大多给予了正面评价。
《达拉斯晨报》的标题是:“新芽初绽:叶凌云在丹佛展示组织潜能”。
文章详细分析了他送出的7次助攻,称赞其阅读比赛能力的提升,并认为他在东契奇缺阵期间,正逐渐成为一个可靠的第二持球点。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稳的上升期,一股来自大洋彼岸的、裹挟着巨大流量和复杂情绪的旋风,毫无征兆地席卷而来。
事件的起因是一家颇具影响力的中国体育媒体,发布了一篇名为《叶疯狂2.0?深度剖析达拉斯新宠叶凌云的崛起之路》的长篇专题报道。这篇报道本身内容还算客观,梳理了叶凌云从饮水机管理员到稳定轮换的历程,并引用了大量美国媒体和球迷的正面评价。
但问题出在了报道的评论区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交媒体发酵上。
一些极端的粉丝开始将叶凌云与国内篮坛的某些现象进行对比,言辞激烈地抨击现有体制,并无限拔高叶凌云的意义,将其冠以“中国篮球唯一希望”、“打脸整个CBA的存在”等夸张头衔。这种论调迅速引发了另一部分球迷的反感和围攻,双方在网络上展开了激烈的骂战。
紧接着,几个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娱乐博主也转发了相关话题,#叶凌云#、中国篮球该学什么#等词条迅速冲上微博热搜前列。流量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无数根本不看篮球的网民也加入讨论,话题逐渐从篮球本身,蔓延到教育体制、人才培养、甚至更宏大的社会议题上。
叶凌云的社交媒体账号瞬间被无数评论和私信淹没。有狂热的崇拜,有殷切的期盼,有恶毒的诅咒,也有理性的分析混杂其中,乱成一锅粥。
“叶神!带领中国男篮冲出亚洲吧!”
“呵呵,在NBA打个轮换就吹上天了?忘了上次被伦纳德防成啥样了?”
“不过是体系球员罢了,离开独行侠什么都不是。”
“能不能别给叶凌云招黑了?让他安心打球行不行?”
“叶凌云的存在,就是对我们青训体系最大的讽刺!”
……
训练结束后,叶凌云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却被瞬间卡死的界面和爆炸般的提示音弄得措手不及。他粗略地扫了几眼,眉头便紧紧皱了起来。
这种被无数双眼睛盯着、被无数张嘴巴议论的感觉,比他面对伦纳德的防守时,更让他感到窒息和陌生。他只是一个想打好球的运动员,为何要承载如此多篮球之外的重量?
“嘿,叶,你在中国是不是成了超级巨星了?”更衣室里,一个队友拿着手机,笑着凑过来,屏幕上正是他微博热搜的截图,“这讨论度,比卢卡还高啊!”
叶凌云勉强笑了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注意到一些年纪较大的队友投来的目光中,带着一丝理解和同情,显然他们经历过或者见过类似的情况。
助理教练也走了过来,低声说:“叶,最近可能会有很多媒体联系你,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球队公关部会帮你处理大部分,但你也要有心理准备。记住,少说,多做。”
当天晚上,叶凌云的手机响了,是他国内的父母打来的。
“小云啊,网上那些消息我们看到了,”母亲的声音带着担忧,“你别有太大压力,好好打球,注意身体……”
“爸,妈,我没事。”叶凌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就是正常的讨论,你们别担心。”
挂了电话,他看着窗外达拉斯的夜景,内心却无法平静。父母的关心让他温暖,但也让他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确实牵动着远方无数人的心。这种关注,既是动力,也是沉重的负担。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再次响起,是一个陌生的国内号码。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您好,是叶凌云先生吗?我是XX卫视《体育风云会》的记者,我们想对您进行一次独家专访,不知道您……”
“抱歉,我现在专注于比赛和训练,暂时不接受个人专访。”叶凌云按照球队公关的建议,礼貌地拒绝了。
刚挂断,又一个号码打了进来,是另一家知名网络媒体的……
一连拒绝了四五个采访请求后,叶凌云有些烦躁地揉了揉眉心。他点开国内的篮球论坛,想看看具体的讨论内容,却被首页几个充满火药味的帖子标题刺得眼睛生疼。
《叶吹可以歇歇了,一场7助攻就吹成组织大师?》
《承认叶凌云优秀很难吗?某些人就是见不得国内出人才!》
《理性讨论,叶凌云是否被过誉?他的模板究竟是谁?》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关闭了网页。他知道,不能再看下去了,否则会影响自己的心态。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二天,他开车前往训练馆的路上,竟然在球馆外围看到了几个拿着相机、明显是亚裔面孔的记者在蹲守。看到他下车,几人立刻围了上来,话筒和镜头几乎要怼到他的脸上。
“叶凌云,请问你对国内球迷称你为‘中国篮球希望’有什么看法?”
“有传言说国家队新一届名单会有你,你做好准备了吗?”
“你认为你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什么?是国内的基础训练还是美国的篮球环境?”
问题如同连珠炮般袭来,夹杂着闪光灯的咔嚓声。叶凌云有些措手不及,他下意识地用手挡了一下镜头,在球队保安的帮助下,才勉强挤进了训练馆。
“看到了吗?这就是成名的代价。”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身边响起。叶凌云回头,是球队的老将,更衣室领袖之一,马克西·克勒贝尔。
克勒贝尔递给他一瓶水,语气平静:“卢卡当年也经历过,勒布朗18岁的时候就活在显微镜下了。关注度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让你获得更多的赞誉和商业机会,也能在你不顺的时候把你撕碎。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它。”
叶凌云接过水,默默点头。
“记住,无论外面怎么吵,”克勒贝尔指了指脚下的地板,“这里,球场,才是你唯一需要关注的地方。用篮球说话,永远比用嘴巴说话更有力。”
老将的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有些迷茫的叶凌云。
是啊,无论外界是捧杀还是棒杀,他无法控制。他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训练和比赛。
接下来的训练中,叶凌云将所有的纷扰都抛诸脑后。他更加投入,甚至在训练结束后,加练了500次三分投篮,直到手臂酸胀才停下。汗水能够冲刷掉内心的杂念。
训练结束后,基德教练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
“叶,我听说了一些事情。”基德看着他说,“媒体的关注,球迷的期待,这些都会成为你职业生涯的一部分。处理得好,它们是你的助力;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你的枷锁。”
“我明白,教练。”
“球队会尽力为你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最终,需要你自己在内心里筑起一道墙。”基德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隔绝噪音,保持专注。你的舞台是球场,你的语言是篮球。其他的,交给时间。”
叶凌云重重地点了点头。
当天晚上,他更新了一条极其简短的社交媒体动态,没有配图,只有一句话:
“专注球场,努力训练。感谢所有支持,路还长,一步一步走。”
这条动态迅速被点赞和评论淹没,支持和鼓励的声音终于压过了之前的纷杂。他看了一眼,便关闭了App,不再理会。
他打开系统界面,看着那200点积分,以及自己依旧需要提升的各项属性。
外界的风暴看似汹涌,但真正的挑战,始终在于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
他从无人问津到全网热搜,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
这过山车般的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NBA不仅仅是篮球技术的竞技场,更是心理抗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试炼场。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
热搜终会过去,喧嚣终将平息。
而下一场比赛,很快就会到来。那才是他真正需要面对的,也是他唯一能掌控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