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静王府的赏花宴,果然名不虚传。亭台楼阁间,名品兰花幽香阵阵,宾客如云,多是宗室子弟和京中显贵家的年轻一辈。
胤煜一身月白常服,气质清贵,在一众华服少年中并不显张扬,但他皇子身份自带光环,所到之处,众人纷纷行礼问候,他也只是淡淡颔首回应。他的目光在人群中逡巡,很快便锁定了目标——被众人簇拥着的贾宝玉。
宝玉今日穿着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面若傅粉,唇若施脂,果然是一副好皮囊。他正与几个世家子弟高谈阔论,说的无非是诗词风月,厌恶“禄蠹”之类的话。
胤煜嘴角微不可察地一撇,并未立刻上前。他与北静王水溶寒暄了几句,水溶是个风雅通透之人,对这位近来颇受圣眷的十四皇子也颇为客气。
“十四弟今日能来,真是蓬荜生辉。”水溶笑道,随即压低了声音,“荣国府那位含玉而生的公子也来了,就在那边,十四弟可要一见?”
胤煜顺势望去,淡淡道:“久闻其名,今日倒要见识一番。”
正说着,忽听园子入口处传来一阵细微的骚动。众人望去,只见几位女眷在丫鬟婆子的簇拥下款款而来。为首的是一位气质端庄的贵妇,身旁跟着一个身穿藕荷色绫袄、浅碧撒花裙的少女。
那少女身形纤细,步履轻盈,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她微微低着头,看不清全貌,但那股子清冷孤傲的气质,已然脱颖而出。
胤煜的心跳漏了一拍。是她!林黛玉!
虽然年纪尚小,不过十岁左右的模样,但那眉宇间的轻愁,那举手投足间的风流体态,已初具书中描述的绝世风华。
贾宝玉早已像蝴蝶见了花一般飞扑过去,围着那少女打转,一口一个“妹妹”,热情得近乎唐突。黛玉似乎有些不适应,微微侧身,礼数周全却带着疏离。
北静王笑着对胤煜介绍:“那是荣国府的老太太带着外孙女林姑娘来了。林姑娘初到京城,今日带她出来散散心。”
胤煜点了点头,目光依旧落在黛玉身上。他看到贾母对宝玉的举动似乎乐见其成,眼中带着慈爱和纵容。而黛玉,虽然应对得体,但那微蹙的罥烟眉,泄露了她心底的不自在。
是时候了。
胤煜整理了一下衣袍,缓步走了过去。他的步伐沉稳,带着皇子特有的气度,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胤煜见过老太君。”他先向贾母行了个晚辈礼,态度不卑不亢。
贾母虽是一品诰命,但面对皇子,也不敢托大,连忙侧身还礼:“老身不敢当十四阿哥大礼。”
胤煜直起身,目光自然而然地转向黛玉,语气温和,带着恰到好处的好奇:“这位便是刚从扬州来的林姑娘吧?早闻林探花学富五车,家风清正,今日见林姑娘气质清华,果然名不虚传。”
他没有像宝玉那样直接凑近,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言辞恳切,既有对林如海的尊重,又有对黛玉的欣赏。
黛玉闻声,这才真正抬起头来。映入胤煜眼帘的,是一张苍白清瘦的小脸,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她看着眼前这位气质与周遭喧嚣格格不入的尊贵少年,见他眼神清澈,并无狎昵之意,心中微动,依礼福身:“黛玉见过十四阿哥。”
声音清冷,如玉珠落盘,带着江南水乡的软糯,却又透着一股子倔强。
“林妹妹不必多礼。”胤煜微微一笑,那笑容如春风拂过冰面,带着暖意,“初到京城,可还习惯?若有什么缺的,或是下人伺候不用心,尽管使人来告诉我。”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却分量极重。一个皇子,对一个初次见面的臣子之女说出这般维护的话,其中的意味,让在场所有人都心中一震。
贾母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随即又恢复自然,忙道:“劳十四阿哥挂心,玉儿在我这里,一切都好。”
宝玉在一旁,看着胤煜与黛玉说话,看着黛玉对胤煜似乎并无反感,心里莫名有些不舒服,插嘴道:“林妹妹自然有我们照顾,不劳十四阿哥费心!”
语气中的敌意和不逊,让贾母脸色微变,低声呵斥:“宝玉!不可无礼!”
胤煜却并不动怒,反而看向宝玉,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这位便是衔玉而生的贾公子?果然……天真烂漫,心直口快。”他刻意在“天真烂漫”上微微停顿,听起来是夸赞,细品却别有意味。
宝玉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哼了一声,扭过头去。
胤煜不再理会他,又对黛玉温言道:“听闻林姑娘舟车劳顿,身子不适。我那里有些宫里常用的润肺温补的丸药,性子温和,回头让人给姑娘送去,或许比外头的药对症些。”
黛玉心中诧异,她体弱之事,这位皇子如何得知?但见他目光诚恳,不似作伪,且当着众人面,她不便推辞,只得再次敛衽:“多谢十四阿哥厚爱,黛玉愧不敢当。”
“举手之劳。”胤煜说完,便适时地告退,不再过多纠缠,分寸拿捏得极好。
他转身离开,留下心思各异的众人。贾母看着他的背影,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宝玉则气鼓鼓地,觉得这个什么十四阿哥真是讨厌。而黛玉,看着那挺拔的背影,心中第一次对这座陌生的皇城,生出了一丝微妙的、难以言喻的感觉。这位十四阿哥,似乎……和旁人都不一样。
【系统提示:目标林黛玉幸福值+2%,当前10%。好感度+10,当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