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喀布尔的集结号
清晨八点半的营区,被阿富汗边境的晨光镀上一层冷冽的金黄。
我刚跑完负重越野,迷彩服浸透的汗水顺着背脊往下淌,贴在身上黏腻难受。和战友们列队走进食堂时,不锈钢餐盘碰撞的脆响混着热粥的香气扑面而来——训练了一早上,一碗浓稠的杂粮粥、两个肉包,再配上几颗腌制的酸黄瓜,就是最顶饱的补给。我端着餐盘找了个空位坐下,旁边的机枪手赵虎正狼吞虎咽,嘴里塞着包子含糊道:“营长,下午的巷战演练,我还跟你一组?上次我那MG42扫得够劲吧!”我笑着点头:“行,不过这次别光顾着猛打,得注意掩护狙击组——莫辛-纳甘的射程虽远,可也得有人挡子弹。”
食堂里的喧闹声渐渐平息,我摸出手机走到角落,信号断断续续地连上网,拨通了家里的视频通话。屏幕亮起的瞬间,母亲的笑脸带着些许模糊的雪花点跳了出来,背景里是客厅熟悉的挂历,父亲正凑过来,手里拿着我上次寄回去的军功章照片:“小子,在那边别太拼,注意安全。”我喉咙发紧,连忙点头:“爸,妈,我这边一切都好,营区安全得很,装备也都是顶尖的,你们放心。”母亲眼眶泛红,絮絮叨叨地叮嘱:“阿富汗那边不太平,新闻里说喀布尔常有冲突,你可千万当心,别往前冲。”我刚想安慰她几句,说“我们有钢甲护着,没事的”,肩膀忽然被一只厚重有力的手掌轻轻拍了拍。
我心头一凛,猛地回头,只见旅长身着荒漠迷彩服,肩章上的星徽在晨光里格外醒目,脸上没什么表情,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立刻对着屏幕匆匆说了句“妈,爸,部队有急事,我先挂了”,不等他们回应便挂断通话,猛地站直身体,抬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旅长!”
旅长微微颔首,声音沉得像戈壁滩的砾石:“不用拘谨,跟我来。”我跟着他走出食堂,边境的风带着沙尘刮过脸颊,训练场上的呐喊声渐渐远去,旅长在一棵枯树下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我,眼神凝重得能压垮人:“喀布尔局势突变,武装分子控制了多个城区,大量中国籍同胞、外籍友好人士还有外籍雇佣队被困在市中心和机场周边,通讯中断,物资耗尽,随时可能遭遇危险。”
我的心猛地一沉,手心瞬间冒出冷汗。
“上级下了紧急命令,”旅长的声音掷地有声,“由你带队,率五个营全员开拔,执行维和撤侨任务。目标是所有受困人员——中国同胞、外籍友人、雇佣人员,一个都不能少,必须安全护送他们抵达喀布尔机场,登上最后撤离的航班。”
“我?”我下意识地攥紧拳头,声音都有些发颤。从军八年,边境巡逻、联合演习经历过不少,但如此大规模的跨国撤侨,还要深入局势混乱的喀布尔城区,面对未知的武装袭击,我心里满是惶恐,甚至有些手足无措。旅长似乎看穿了我的不安,抬手拍了拍我的肩膀,力道带着安抚与信任:“我知道这任务凶险,但你是部队里最懂新老装备协同的指挥官,那些‘老古董’和现代装甲在你手里,才能发挥最大威力——它们是步兵的移动盾牌,也是你完成任务的底气。”
他顿了顿,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折叠整齐的装备清单,递到我手里:“装备已经全员到位,后勤营连夜检修完毕,你要的所有型号,一件没落下。”我展开清单,密密麻麻的装备序列映入眼帘,那些平日里朝夕相处的钢铁伙伴,此刻仿佛都在眼前轰鸣——这是一支足以横亘戈壁的钢铁洪流,新老装备交织,攻防兼备:
一、主战坦克集群(新老同编)
1. 古董坦克梯队(移动掩体核心)
- 虎式重型坦克2辆、虎王超级坦克1辆(正面装甲100-180mm,88mm/88mmKwK43主炮,抗揍能力顶尖)
- IS-2重型坦克2辆(122mm主炮,正面装甲120mm,巷战高爆弹备足)
- 4号中型坦克2辆、97式中战车2辆、89式中战车2辆(中口径主炮,适配巷战火力支援)
- 谢尔曼M4中型坦克3辆、T-34/85中型坦克3辆、潘兴M26重型坦克1辆(多地形适配,履带稳定性强)
- 2号轻型坦克2辆、M3斯图尔特轻坦3辆、95式轻战车2辆(机动灵活,适合街巷穿插掩护)
2. 现代主战坦克(攻坚主力)
- 99A主战坦克12辆、豹二主战坦克4辆、T-90主战坦克3辆
- 阿玛塔主战坦克2辆、10式主战坦克2辆、90式主战坦克2辆、美瓦卡主战坦克1辆(正面抗穿核心,精准打击敌方重火力点)
二、步兵与机动装甲
- 04A步战车8辆+08A步战车8辆(主力突击输送)
- 悍马步战车10辆、95式装甲车3辆、92式装甲车2辆、94式装甲车2辆(快速侦察、步兵短途输送)
- BMP-1步战车2辆(辅助火力支援与人员运输)
- 水牛防地雷反伏击车8辆(防地雷+人员输送,适配喀布尔复杂路况)
三、支援与保障装备
1. 救援抢修梯队
- BPz3装甲救援车8辆、BREM-84装甲救援车8辆(适配新旧坦克抢修,拖曳陷车装备)
2. 医疗后勤
- 猛三装甲救护车8辆(满载除颤仪、血袋、急救包,随队医疗保障)
3. 火力支援集群
- 牵引/自行火炮/坦克歼击车:8辆ATS59G牵引火炮(远程压制敌方工事)、M7牧师自行火炮2门、SU85坦克歼击车2辆、SU100坦克歼击车2辆、ISU122自行火炮1辆、ISU152自行火炮1辆(曲射/直射火力全覆盖)
- 古董枪械(班组火力):喀秋莎火箭炮2门、马克沁重机枪4挺、MG42通用机枪6挺、毛瑟手枪(驳壳枪)10支、捷克式轻机枪3挺、莫辛-纳甘狙击步枪5支(加装瞄准镜)、波波沙冲锋枪2挺(近距离压制与精准狙杀兼顾)
看着清单上熟悉的型号,虎式坦克的厚重装甲、99A的精准火力、猛三救护车的红十字标志、水牛车的防雷底盘……这些钢铁伙伴,是我们此次深入险境的最大依仗。旅长的声音再次响起:“喀布尔街巷狭窄,现代坦克机动性受限,那些老古董虽然移速慢,但装甲抗造,正好给步兵当移动盾牌;火炮和狙击组负责清除制高点火力点,救援车、救护车跟紧梯队,确保遇袭能及时抢修、救治。”他眼神坚定,“我相信你,也相信这支队伍。”
惶恐渐渐被沉甸甸的责任感取代,我深吸一口气,再次抬手敬礼,声音铿锵有力:“保证完成任务!坚决把所有受困人员安全送上最后航班!”
“好。”旅长点头,“给你两小时时间集结部队,上午十一点,准时出发。”
我转身快步冲向通信室,抓起对讲机按下通话键,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各单位注意!紧急集合!全员带齐装备,立即到装备场集结!重复,紧急集合!”
对讲机里传来此起彼伏的“收到”,营区瞬间沸腾起来。训练场上的士兵们迅速归队,食堂里的战友们放下餐盘直奔营房,装备场的方向传来此起彼伏的发动机轰鸣。我快步走向装备场,晨光里,虎式坦克的炮管直指天际,99A的履带碾过地面留下深深辙印,BPz3救援车的吊臂缓缓抬起,猛三救护车的红十字标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8辆ATS59G牵引火炮整齐排列,炮管泛着冷光,水牛防地雷反伏击车的厚重轮胎压过砾石,发出沉稳的声响。
士兵们正争分夺秒地穿戴装备、检查武器:狙击组的老兵正给莫辛-纳甘校准瞄准镜,镜片反射着晨光;炮组士兵给ATS59G装填炮弹,动作麻利迅捷;医疗兵往猛三救护车里搬运急救物资,血袋和除颤仪整齐码放;救援营的战士们围着BPz3和BREM-84仔细检修,确保每一个零件都万无一失。赵虎扛着MG42跑到我身边,脸上没了刚才的嬉闹,满是严肃:“营长,全员到位,装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
我站在装备场的高台上,看着眼前这支新老钢甲交织、气势如虹的队伍,心里的惶恐早已烟消云散。边境的风正吹向喀布尔的方向,那里有同胞的期盼,有未知的险境,但我们带着最坚实的钢铁后盾,带着必胜的信念,即将踏上征程——无论前路有多少枪林弹雨,我们都要劈开一条安全通道,把每一个受困人员,平安送上前往家园的最后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