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容嬷嬷的锦绣晚年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第9章:热搜风暴·“这手比AI还稳”

容嬷嬷的锦绣晚年

北京的春夜,风还带着料峭寒意。李婶家阳台上的小灯又亮了。

容嬷嬷正低头教她补一只破洞的羊毛袜:“针要斜入三分,回线藏头,像猫走路,悄无声息。”

李婶笨拙地模仿,线却总打结。

“您这法子真神,补完看不出来!”

容嬷嬷淡淡一笑:“在宫里,主子的衣裳破一针都是大罪,我们这些嬷嬷,练的就是‘无痕’功夫。”

话音未落——

叮!叮!叮!叮!叮!

手机像疯了一样震动起来,屏幕不断弹出新消息:

“@容嬷嬷说绣 恭喜粉丝突破10万!”

“您的视频被中央美院教授转发!”

“B站UP主‘手艺考古’为您做了深度解析!”

容嬷嬷的手稳过AI#已登微博热搜TOP1!”

“啥?热搜?”李婶一把抢过手机,“我的天!容阿姨,您火了!!!”

 

与此同时,全网正掀起一场关于“人与机器”的灵魂辩论。

一位名叫“数字匠人”的科技博主发布对比视频:左侧是AI生成的刺绣图案,线条精准、色彩绚丽;右侧是容嬷嬷《双面绣》中的手部特写——苍老的手背青筋微凸,指尖却稳如磐石,银针穿引间,丝线如活蛇游走。

配文写道:

“AI能画一万种花,但画不出这一针里的呼吸。”

看,AI的花瓣规整对称,毫无瑕疵;

可容嬷嬷的莲花,每一片瓣都有微妙弧度,像是真的在风中轻轻颤动。

那不是误差,是生命的温度。

评论区瞬间炸裂:

“AI再强,也模拟不了两百年的沉默与坚守。”

“她的手不是机器,是历史本身在动。”

“建议国家给这位奶奶颁个‘人类稳定性终身成就奖’。”

更有人调侃:

“ChatGPT写诗,Sora画画,DeepMind下棋……

但面对容嬷嬷的针,AI只能默默关机认输。”

 

容嬷嬷的手稳过AI#迅速登顶微博热搜第一,阅读量破8亿,讨论超百万。

央视新闻客户端推送专题:《一位老人的手,为何让全网破防?》

新华社公众号发文:《在算法时代,我们为何更需要“慢手艺”?》

而最动人的一条评论,被顶到热评榜首:

“AI能算出千万种花纹,

却算不出她这一针里的两百年——

那是委屈、是忠诚、是无人知晓的守望。”

无数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祖辈的手艺:外婆的竹编篮、爷爷的木工刨、母亲缝的棉鞋……那些曾被他们视为“土气”的东西,忽然有了重量。

 

可这一切,容嬷嬷仍浑然不知。

直到林婉如急匆匆赶来,手里举着平板电脑:“您快看!这是您!全中国都在谈您!”

屏幕上,是她低头刺绣的画面,配上大字标题:《非遗活化石现身民间,一针一线皆是历史》

她怔住了。

手指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的手背——这双曾为皇后执针、为冷宫守夜、为谎言封口的手,如今竟成了万人称赞的“国宝”?

“我……我只是想把该传的东西,传下去。”她喃喃。

就在这时,手机再次疯狂震动。

打开私信列表,密密麻麻全是留言:

“奶奶,我想跟您学绣花,我妈妈抑郁症三年没出门,她说看了您的视频,第一次想动手做点什么。”

“我是美院学生,求您收我为徒,我不怕苦,只求真传。”

“我家是苏绣世家,祖上传下一本《隐针谱》,您能看看吗?”

“容嬷嬷对不起,小时候看《还珠格格》骂过您……现在给您磕头道歉。”

一条条读下来,她的眼眶渐渐红了。

李婶轻声问:“您打算回吗?”

她沉默良久,提笔在生词本上写下三个字:

开直播。

然后抬头,目光坚定:

“从前没人听我说话。

现在,既然他们愿意听了——

我就多说几句。”

夜风拂过阳台,那盏小台灯微微摇晃,映出她挺直的身影,像极了当年在冷宫前跪诵佛经的那个女人。

只是这一次,她不再低头。

上一章 第8章:静水深流·“容嬷嬷说绣”上线 容嬷嬷的锦绣晚年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0章:活化石之名·全网寻找“真实容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