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瑞士视角)
我叫瑞士,今天也在联合国安理会当一名光荣的……背景板。
说实话,每次来开这种会,我都觉得我那“永久中立国”的身份像个免死金牌,让我能安心坐在这里看一场又一场由那五位主演的大型连续剧——剧名大概可以叫《论世界霸主们的自我修养》,或者更直白点,《五个活爹和他们的冤种同事们》。
会议厅里灯火通明,但再亮的灯也照不亮某些国家心里的小九九。圆桌中央那五位,就是这台戏的绝对主角。
美利坚老大爷,又是那副德行,靠在椅背上转着他的金币,墨镜一戴,谁都不爱。开口就是老阴阳师了,一句“充满理想主义芬芳的废纸”,直接把会议基调定为“找茬大会”。我暗自摇头,这份草案好歹是几十个国家扯皮三个月的成果,到他嘴里就跟擦屁股纸似的。
果然,对面阴影里的俄罗斯不乐意了。这位更是重量级,人狠话不多,一句“私货”直接怼回去,那低音炮配上冰原狼似的眼神,杀伤力十足。我默默在笔记本上记下:能源与安全捆绑问题,仍是主要矛盾点。
法兰西先生则永远保持着他的法式优雅,说着“秩序”与“体面”,但眼神里那点对金币的轻蔑可没逃过我的眼睛。英吉利先生在一旁慢条斯理地擦着他的单片眼镜,说着看似公允实则搅浑水的话,老离岸平衡手了。
而风暴的中心,最终总是会落到那位一直沉默的存在——瓷身上。
祂今天戴的耳饰挺别致,左耳鎏金红星,右耳墨玉流苏,低调又压得住场。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去时,祂才不紧不慢地开口。声音不大,却莫名能让全场安静。不得不说,这种控场能力,值得学习。
祂说“争论导致崩盘”时,我内心是赞同的。这屋里谁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敢这么直接说出来的,没几个。果然,美利坚立刻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隔着墨镜都能感觉到祂的视线钉在瓷身上。
就在我以为这场戏要继续升级时,瑞典那个数据狂魔插话了。好家伙,直接上模型,报概率,用科学打脸。虽然美利坚一句“模型能算利益吗?”怼了回去,但瑞典那句“棋盘没了执棋者怎么办?”真是问到点子上了。
可惜,理性发言总是短暂的。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日常对峙准时上演,熟悉的剧本,熟悉的台词,连拍桌子的力度都跟上周差不多。德意志先生试图拉架,语气严谨得像在宣读说明书,可惜效果有限。旁边的意大利已经快把“想下班”三个字写在脸了,正跟奥地利小声吐槽。
联,我们可怜的先生,穿着那身标志性的白西装站在后面,脸上写满了“我又要收拾烂摊子了”的生无可恋。说真的,这份工作给我双倍工资我都不干。
就在联深吸一口气,准备强行控场的前一秒——
“叮。”
一声轻响。
瓷把钢笔帽扣上了。
那一刻,世界清净了。我内心默默给这个举动点了个赞,比联说一百句“秩序”都管用。
然后,祂直接提议散会。理由无比正确:避免无谓争吵。德意志立刻附议,那双异色瞳里满是“早该如此”的理智。其他几位主角虽然表情各异,但都没反对——毕竟谁也不想在明显谈不拢的情况下继续耗着。
联如释重负地宣布散会。
会场里开始响起一些小国的声音。新加坡要时间表,埃及担心人道危机,古巴直言要干货……我清了清嗓子,也提了个建议:“建议休会期间出具一份中立的技术评估报告。”嗯,这很瑞士。
瓷和德意志率先离场,一个沉稳如山,一个严谨如钟。我看着祂们的背影,又看了看重新空荡下来的会场,以及桌上那堆注定还要继续争吵的文件。
唉。我合上笔记本,揉了揉眉心。今天又是世界和平毫无进展的一天呢。
不过,至少提前下班了。这点,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