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栎鑫和林晞的第一次正式晚餐,约在一家隐秘性极佳的日料店。店内是温暖的木质色调,包厢私密,仅有低回的背景音乐和纸门外隐约的人声。王栎鑫提前到了,略有些紧张地调整着茶杯的位置。当林晞穿着一条简约的浅杏色连衣裙出现时,他起身为她拉开椅子,动作间带着不易察觉的郑重。
脱离了工作环境,最初的寒暄后,话题很自然地围绕着“拾星计划”的进展展开。林晞分享了项目获得更多社会关注和资源注入的好消息,王栎鑫也谈到有新锐导演因欣赏他在项目中的状态,递来了一个音乐纪录片配音的橄榄枝。气氛融洽,但总隔着一层客气的薄纱。
转折点在一道道精致的料理间悄然到来。王栎鑫聊起最近尝试为孩子们写一首更童趣的歌,林晞闻言,眼睛微亮,顺势提起自己大学时曾辅修过儿童心理学。“或许,”她斟酌着用词,语气比谈公事时柔软许多,“可以从孩子们理解世界的角度,给歌词一些建议?比如,用他们熟悉的意象,星星、海洋、会唱歌的贝壳之类的。”
这个话题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话匣子。王栎鑫说起女儿最近痴迷于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儿子则开始会模仿他弹吉他时的夸张动作。林晞听得认真,不时发问,眼神里是纯粹的感兴趣,而没有丝毫应付。她也难得地分享了些许童年趣事,虽仍避重就轻,未深入谈及家庭,但那种流露出的、与平日干练形象反差的稚气,让王栎鑫看到了她冷静外壳下更生动的一面。
“其实,”王栎鑫看着她,语气带着感慨,“有时候觉得,跟孩子相处,反而能学到最简单直接的快乐。他们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也会直接表达,没那么复杂。”
“是啊,”林晞微微颔首,唇边带着浅淡的笑意,“所以‘拾星计划’对我来说,也像是一次对纯粹状态的找回。很感谢王老师你愿意投入这么多。”
“别叫我王老师了,”王栎鑫半开玩笑地摆摆手,气氛愈发松弛,“听着太正式了。叫名字就行,栎鑫。”
林晞从善如流:“好,栎鑫。那你也叫我林晞就好。”
称呼的改变,微妙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晚餐在一种远超工作伙伴的轻松氛围中接近尾声。王栎鑫提出送林晞回去,她没有拒绝。初夏的夜风带着恰到好处的暖意,两人并肩走在停车场通往餐厅的静谧小路上,一时无话,却也不觉尴尬。
就在这时,王栎鑫的手机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动着“吴雅婷”的名字。他看了眼林晞,略带歉意地接起电话,下意识地放缓了脚步,落在林晞身后半步。
“喂?”
电话那头传来吴雅婷略显焦急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即便王栎鑫刻意压低了音量,一些关键词仍隐约可辨:“……学校……老师打电话说……有点麻烦……你看能不能……”
王栎鑫的眉头渐渐蹙起,语气却保持着冷静:“什么时候的事?……你先别急,具体什么情况?……好,我知道了。我明天上午过去一趟,见面说。”
通话时间不长,但信息量足以让一旁的林晞大致拼凑出轮廓:似乎是关于孩子在学校遇到了什么需要家长出面沟通的问题。她善解人意地没有回头,只是停下脚步,佯装在看路边的绿植,给予对方处理私事的空间。
王栎鑫挂断电话,快走两步赶上林晞,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歉意和一丝烦恼:“不好意思,是雅婷。孩子在学校有点小状况,老师让明天去一趟。”
“没事,孩子的事要紧。”林晞语气平和,目光里是理解,“需要帮忙吗?”
“不用,应该能处理。”王栎鑫摇摇头,无奈地笑了笑,“就是觉得有点……每次好像生活刚有点起色,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冒出来。”
这句话带着不经意的感慨,透露出单亲父亲兼顾事业与家庭的不易。林晞安静地听着,没有轻易安慰,只是说:“做父母都是这样的,难免操心。能解决就好。”
车上,气氛比来时沉默了些,但并非尴尬。王栎鑫主动提了句明天去学校的事,语气已恢复平静。林晞偶尔回应一两句,内容体贴却不越界,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关心距离。她敏锐地察觉到,这通电话像一面镜子,不经意间照见了王栎鑫生活中更真实、也更复杂的一面——他不仅是歌手、是合作伙伴,更是一个需要时刻应对突发状况的父亲。这种认知,没有让她退却,反而让之前那个笼罩着公益光环和音乐才情的形象,变得更加有血有肉,甚至……让她心里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触动,看到他责任重压下的坚韧。
将林晞送到住处楼下,王栎鑫再次为晚餐被打扰表示歉意。
“真的没关系,”林晞解开安全带,看向他,眼神清澈而真诚,“下次有机会再聊。路上小心。”
“好,下次再约。”王栎鑫点头,目送她走进楼道才驱车离开。
回程的路上,王栎鑫的心情有些复杂。晚餐的愉快氛围被意外打断,他有些懊恼,但林晞全程表现出的得体、理解与那份不追问的边界感,又让他感到一种难得的舒适与尊重。他意识到,和林晞相处,不需要刻意解释或掩饰什么,她似乎总能精准地把握那个让人舒服的尺度。
而独自上楼的林晞,脑海中也不由自主地回放着晚餐和电话的片段。王栎鑫接到电话时那一瞬间的蹙眉,以及他随后迅速冷静处理问题的样子,让她看到了一个 beyond the stage 的、更真实的男人形象。这种掺杂着生活琐碎与责任担当的真实感,奇异地消解了她因“母胎单身”而对亲密关系产生的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或畏惧,让她觉得,这种逐步了解、伴有现实考量的相处,或许才是更踏实、更可能通往未来的方式。
夜深人静,王栎鑫在睡前再次检查了明天去学校要带的东西,然后打开那个贴着恐龙贴纸的笔记本。在新的一页,他写下:
“晚餐。月色很好。聊了音乐,孩子,还有……童年。意料之外的电话,像一块试金石。她的理解,比月色更温润。前路或许有风,但步履似乎更稳了些。”
笔尖停顿,他想起林晞说“下次再约”时自然的神情,嘴角不自觉地带上一丝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