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将苏瑶的身影在通往城西的柏油路上拉得修长。昨夜街头的骚动已然平息,城市恢复了惯常的秩序,但空气中那些凡人无法感知的、细微的灵气涟漪与残存的魔气,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苏瑶,这个世界的剧变才刚刚开始。
“宿主,锦江苑就在前面了。”009的光球在她肩头闪烁,“天道提供的临时住所,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我们先安顿下来?”
“嗯。”苏瑶淡淡应道,目光却掠过小区,投向更远处,“附件里的用地资料,分析好了吗?”
“好了!”009的数据流快速刷新,“三块用地,综合评估下来,废弃的‘育才旧校’最具潜力。虽然产权复杂,但天道备注此地‘地气平和,隐有文脉残留’,非常契合我们的需求。”
“文脉残留?”苏瑶心中微动。一个曾孕育过书香的场所,正是启蒙道心的理想之地。“明日一早,先去看这里。”
夕阳将苏瑶的身影在柏油路上拉得修长。方才那场短暂的冲突,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散去后,街面恢复了车水马龙。只有空气中残留的、凡人无法感知的微弱魔气与火灵之力,证明着“灵气复苏”已不再是预言,而是悄然发生的现实。
“宿主!你刚才太帅了!”009的光球激动地绕着苏瑶旋转,数据流闪烁得像个霓虹灯,“弹指间魔物灰飞烟灭,举手投足安抚灵根暴走!这才是大道之主的风范!不过……咱们接下来去哪?真的要去住酒店吗?”
苏瑶没有立刻回答,她指尖摩挲着那部新得的手机,屏幕上是天道刚刚发来的信息,言简意赅:
【身份、资金、基础通讯权限已开通。城西‘锦江苑’有一套顶层复式临时可用,已授权。学院用地初步筛选出三处,资料已发送至附件。如需进一步协助,请吩咐。】
效率倒是极高。她抬眼望向这座城市的天际线,高楼林立,灯火初上,看似秩序井然,但其下暗流涌动。像小彤那样的孩子,绝不会是个例。建立一个“尘光望舒院”,已从“有趣的想法”变成了迫在眉睫的必要。
“不去酒店。”苏瑶收起手机,声音恢复了惯常的淡然,“去天道准备的地方。009,调出地图,导航去锦江苑。”
“好嘞!”009立刻投射出虚拟光幕,“路线规划完成!预计步行二十分钟。宿主,附件里的用地资料我现在分析吗?”
“嗯。”
片刻后,009的汇报声在她脑海中响起:“宿主,三块用地各有优劣。A地面积最大,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几乎为零;B地位于新区,规划整齐,但价格高昂,且周边缺乏生活气息;C地……咦?”
“说。”
“C地是一处废弃的私立学校旧址,位于老城区边缘,主体建筑尚可,附带一个大操场和几排平房。关键是……它的产权似乎有些复杂,牵扯到之前的投资人纠纷,所以一直闲置,价格反而最低。”009顿了顿,光球闪烁,“不过,天道备注里说,此地‘地气平和,隐有文脉残留’,可能更适合办学。”
文脉残留?苏瑶心中微动。对于要承载修仙启蒙之地的学院来说,一个曾经孕育过书香、地气纯净的场所,远比崭新的水泥森林更为合适。产权纠纷?在绝对的力量和资源面前,凡俗的契约纠纷不过是蛛丝,轻轻一拂便可散去。
“重点标记C地。明天一早,我们去实地看看。”
锦江苑顶层复式。
房子显然是天道的手笔,装修简约而质感高级,视野开阔,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甚至连冰箱里都塞满了新鲜食材。苏瑶对此不置可否,她更在意的是阳台外开阔的视野,能让她静静俯瞰这座城市的“气”。
夜色渐深,她并未入睡,而是盘膝坐在客厅中央,神识如无形的潮水般缓缓铺开。不同于在神界时一念覆盖三界的磅礴,此刻她的神识更为精细、克制,如同温柔的触须,感知着这座城市沉睡下的细微变化。
驳杂的“人气”如同背景噪音,但在其中,她确实捕捉到了几缕极其微弱、却与凡人迥异的能量波动。有的炽热如小彤,有的沉静如深潭,还有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冷。这些,都是潜藏的火种,或将成为未来的栋梁,或可能演变为祸患。
“宿主,有访客。”009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她的感知,“楼下门禁系统显示,是一位自称‘社区网格员’的王女士,说是进行新住户登记。”
苏瑶睁开眼,神识微收。社区网格员?凡界的基层组织效率倒是出乎意料。她起身走到门禁显示屏前,画面里是一位约莫四十岁上下、面容和善的女性,穿着朴素的工装,手里拿着登记板和笔,眼神温和中带着一丝例行公事的谨慎。
苏瑶按下通话键:“请进。”
几分钟后,王网格员坐在客厅沙发上,略显局促地接过苏瑶递来的温水。她快速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气质非凡、穿着却有些“复古”的年轻女子,以及旁边那个悬浮的、会发光的小球(009刻意收敛了光芒,假装是个高级智能家居设备),心里嘀咕着这户新搬来的人家可真不一般。
“苏女士是吧?您好您好,我是咱们社区的网格员王梅。”她拿出登记表,语气热情而专业,“按照规矩,新住户入住需要做个简单登记。请问您是一个人居住吗?工作单位是?”
“目前独居。工作……算是教育行业,正在筹备一所学校。”苏瑶回答得言简意赅。
“办学?”王梅眼睛一亮,“这可是大好事!咱们这片学区资源一直挺紧张的。您学校选址定了吗?”
“初步看中了城西那个老校区。”苏瑶顺势说道,观察着对方的反应。
王梅“哎呀”一声,拍了下大腿:“您说的是那个‘育才旧校’吧?那地方……唉,说起来可惜了。地方是真不错,院子大,房子也结实,就是之前老板们闹纠纷,荒了有两年了。不过苏女士您要是有意向,我倒是可以帮您打听打听。街道办的刘主任我熟,产权那边也能帮着问问情况。”
她的话匣子打开了,带着社区工作者特有的热心肠:“不瞒您说,咱们这片老城区,孩子多,老人也多。要是真能有个像样的学校办起来,那可是造福邻里的大好事。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比如办手续、了解周边情况,尽管找我!”
看着她眼中真诚的关切,苏瑶心中微微一动。这凡间的“人情”,似乎比她预想的要温暖些。她点了点头:“谢谢,有需要我会联系你。”
送走王网格员,009飘过来:“宿主,这个王姐看起来人不错,是个潜在的突破口。要不要我深入查一下她的背景和社会关系网?”
“不必。”苏瑶走到窗边,夜色中的城市依旧喧嚣,“顺势而为即可。明日先去看场地。”
翌日清晨。
苏瑶换上了一套天道准备的、符合现代审美的素色休闲装,长发用一根简单的玉簪束起,少了几分神界的飘渺,多了几分入世的干练。按照009的导航,她很快来到了那座废弃的“育才旧校”。
锈迹斑斑的铁门,斑驳的墙体,荒草蔓生的操场,以及那几栋颇有年代感的教学楼……处处透着破败。然而,苏瑶一踏入这片区域,便敏锐地感知到,此地的“气”确实如天道所言,比其他地方更为清净、平和。残留的“文脉”虽微弱,却如星火未熄,稍加引导,便可成燎原之势。
她漫步在空旷的校园里,指尖拂过冰凉的墙壁,神识细致地扫过每一寸土地。结构稳固,空间充裕,改造潜力巨大。更重要的是,此地格局方正,隐约符合某种简单的聚灵阵势,稍加调整,便能成为理想的修炼启蒙之地。
正当她站在操场中央,规划着何处作为启蒙堂,何处开辟灵植园时,一个略带警惕的苍老声音从身后响起:
“喂!你是谁啊?怎么进来的?”
苏瑶转身,只见一位穿着旧中山装、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拄着扫帚站在不远处,眉头紧锁地看着她。他身后还跟着一个约莫七八岁、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正好奇地探头张望。
“大爷,您好。”苏瑶神色平静,“我姓苏,来看这块场地,打算办所学校。”
“办学?”老大爷将信将疑,上下打量着她,“这地方产权都没理清呢,之前来了好几拨人,都说要开发,最后都没成。你这小姑娘,一个人来的?”
“爷爷,这个姐姐好看!”小男孩扯了扯老人的衣角,小声说。
苏瑶微微一笑,没有解释,而是目光掠过老人,看向他身后那排低矮的平房:“大爷,您是一直负责看守这里的吗?辛苦了。”
老人见苏瑶气质不凡,语气也缓和了些:“我姓张,街坊们都叫我张伯。我就在旁边住,街道上让我平时帮忙看着点,别让闲杂人进来搞破坏。”他叹了口气,“这地方啊,荒着真是可惜了。以前可是出过不少好学生的……”
就在这时,009的声音在苏瑶脑中响起:“宿主,天道传来最新消息。产权纠纷的核心人物之一,那位长期在国外养病的最大债权人,已于昨日回国。天道已间接引导其注意到宿主您的办学意向和‘资金实力’,对方表现出初步接触的意愿。”
苏瑶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天道的运作,总是这般润物细无声。
她看向张伯,语气温和而坚定:“张伯,这地方不会一直荒下去的。很快就会有人来正式接洽。如果这里真的建起学校,或许还需要您这样了解此地的人来帮忙照看。”
张伯愣了一下,看着苏瑶那双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眼睛,心里莫名地安定了些许。他嘟囔了一句:“要是真能办成好事,我这把老骨头,出点力也行……”
苏瑶对张伯微微颔首,并未再多言,而是转身再次漫步于荒芜的操场。与昨日不同,她今日的探查更为深入。
晨光透过斑驳的窗棂,在她身后投下细碎的光斑。她静立片刻,指尖凝聚起一缕远比昨日更精细的翠绿灵气,缓缓渗入饱经风霜的墙体。这并非简单的结构探查,灵气如拥有生命的触须,轻柔地抚过这片土地深藏的“脉络”。
那些沉寂了数十载、近乎消散的读书声余韵,那些曾属于少年人的蓬勃朝气,在这生机大道的滋养下,竟如同被注入暖流的冰河,微微荡漾起来,泛起一丝令人心安的暖意。苏瑶能清晰地感觉到,这片土地的本质“净”且“韧”,文脉虽弱,根基犹存,只需稍加引导,便能成为理想的修炼启蒙之地。
“根基甚好。”她收回灵气,轻声自语,心中对在此建立“尘光望舒院”再无半分疑虑。阳光洒在她身上,也洒在这片即将重获新生的土地上,希望已然锚定。
张伯一直默默跟在几步之外,见她探查完毕,才忍不住上前,指着操场边一棵半枯的老槐树,语气带着深深的怀念:“苏姑娘,您看这树,跟我年纪差不多喽。当年孩子们就在这树底下读书、玩耍……后来学校没了,它也跟着一天天蔫下去,我看着心里头不好受啊。您说,这地方……真能再热闹起来吗?”
苏瑶走到树旁,掌心轻轻贴上粗糙的树皮,一缕微不可查的生机灵气悄然渡入,温养着它近乎枯竭的根系。“能的。”她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不仅是热闹,还会比以往更有生机。”
就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那老槐树一根垂死的枝桠上,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钻出了几颗米粒大小的嫩绿新芽。张伯猛地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那抹象征着生命的翠绿,嘴唇哆嗦了几下,最终什么也没问,只是再看向苏瑶时,眼神里已充满了近乎虔诚的震撼与敬畏。
离开育才旧校,苏瑶婉拒了张伯相送,独自一人融入清晨渐渐热闹起来的街市。早餐摊升腾的油烟裹着食物香气,公交车的报站声与学生们的嬉笑打闹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鲜活而嘈杂的市井画卷。她刻意放缓了脚步,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与她无尽生命中所经历的洪荒史诗、仙魔大战相比,这些琐碎、平凡甚至有些混乱的日常,却蕴含着一种坚韧而温暖的力量。她清晰地意识到,她要建立的“尘光望舒院”,并非要超脱于这尘世之外,恰恰相反,而是要深深地扎根于此,理解它,并最终守护这份独特而蓬勃的“人间烟火气”。
回到锦江苑住处不久,门铃便响了。来的正是社区网格员王梅,她不仅完成了登记,还带来了一小袋刚上市的本地水果。“苏女士,尝尝鲜!咱们这儿的特产!”她热情地介绍着周边环境:“小区门口左转菜市场物美价廉,右边拐角‘陈记包子铺’是十几年老店了!您刚来,生活上有什么大小事,比如换个灯泡、收个快递,随时在业主群里喊一声就行,邻居们都特别热心!”这番朴实无华却真挚无比的关怀,让苏瑶再次深切地感受到了此界凡人之间那种互帮互助的、未经雕琢的温情。
阳光洒在她身上,也洒在这片即将重获新生的土地上。尘光望舒院的希望,不仅锚定于那片坚实的土地,更悄然融入了这温暖的人情网络之中。
作者那个,我得说一下这边的字数,保底4000哈,因为番茄那边儿的字数都是4K甚至6K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