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军事战争小说 > 抗战:我的系统能爆装
本书标签: 军事战争  系统 

第2章 海外华侨?

抗战:我的系统能爆装

冰冷的枪口带着战场武器特有的肃杀之气,牢牢锁定着林烨。那名年纪稍长的八路军战士眼神锐利,尽管脸上带着疲惫和硝烟痕迹,但持枪的手稳如磐石,显然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他身旁那个年轻些的战士,虽然同样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执行任务的警惕。

林烨的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狂跳,刚刚狙杀坂田联队长的肾上腺素还未完全消退,此刻又面临新的生死危机。他能感觉到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在这个混乱的战场上,一个穿着怪异、手持从未见过型号的步枪的陌生人,被当场击毙的可能性极高。

“别开枪!自己人!”林烨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沙哑。他高高举着双手,示意自己毫无威胁,同时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直接说自己是穿越来的?那恐怕会被当成失心疯或者奸细,后果不堪设想。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能被这个时代、被眼前这些军人所接受的身份。

电光火石之间,一个念头闪过脑海。

“我…我是海外回来的华侨!听闻祖国遭难,特地回来抗日的!”林烨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诚恳而急切,这是他短时间内能想到的最合理的借口。这个身份既能解释他迥异的装备来源,也能解释他略显“怪异”的言行举止和军事知识,更符合当下全民抗战、海外侨胞踊跃支援的背景。

“华侨?”年长战士眉头紧锁,眼神中的怀疑并未减少,枪口甚至又往前顶了顶,“哪里的华侨?怎么会出现在这前沿阵地?你这身衣服和这杆枪怎么回事?”

一连串的问题砸过来,林烨手心冒汗。他知道,光靠空口白牙很难取信于人。就在他飞速构思细节时,脑子里突然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一个清晰的念头浮现出来——得拿出真本事,或者实在的情报才行。

这念头来得突然,却让他心里安定不少,至少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了。价值情报……价值情报……

就在这时,远处日军因为指挥部被打掉而产生的混乱似乎有平息的迹象,一个日军少佐接替了指挥,正在声嘶力竭地试图重整队形,并且,日军的炮兵似乎正在重新调整诸元!

林烨脑中灵光一闪,猛地指向日军阵地的方向,语速飞快地对两名战士说:“没时间详细解释了!鬼子指挥部被端,但他们炮兵还在!看到那边那个小高地后面了吗?他们的迫击炮和九二式步兵炮阵地就在反斜面!必须马上告诉你们团长,要么立刻转移,要么趁他们混乱,派突击队端掉它!不然等他们反应过来,炮火覆盖过来,我们就全完了!”

他指出的方位极其精准,甚至说出了“反斜面”这种专业的军事术语,而且语气中的焦急和对战局的判断不似作伪。这番表现,尤其是对日军炮兵阵地的准确“指认”,让两名战士脸上的警惕之色稍缓,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惊疑不定。

年长战士与年轻战士交换了一个眼神,显然,林烨提供的这个情报分量不轻。无论真假,都必须立刻上报。

“……你,跟我们走一趟!”年长战士终于稍稍放低了枪口,但依旧保持着高度戒备,“别耍花样!把你的枪放下,慢慢过来!”

林烨依言,小心翼翼地将那支立下大功的莫辛-纳甘步枪放在地上,然后高举双手,艰难地爬出弹坑。他浑身酸痛,脚步虚浮,穿越和连续战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透支感此刻汹涌袭来,让他几乎站立不稳。

两名战士一左一右“护送”着他,快速穿过弥漫着硝烟和死亡气息的阵地,向着指挥所的位置移动。

临时指挥所设在一个相对背弹的土坡后面,同样简陋不堪。

一个粗豪的嗓音正对着电话筒咆哮:“……什么?总部让你们交替掩护撤退?放他娘的屁!坂田那老鬼子的指挥部都被老子端了,现在正是突围的好时候!从正面,打出去!对,就是正面!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啪”地一声挂掉电话,那汉子脸上满是混不吝的豪横和即将突围的兴奋。他一转头,就看到两名战士押着一个穿着破烂古怪、脸上黑一道白一道、神情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团长,人带来了。”年长战士敬礼汇报,“就是他。他说……他是海外回来的华侨。他还说,鬼子的炮兵阵地在我们一点钟方向的那个小高地反斜面,建议我们要么快速转移,要么派人去端掉。”

“哦?”那团长——正是李云龙——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立刻像探照灯一样聚焦在林烨身上,上下打量着他,目光尤其在他那身与现代乞丐装无异的破损衣物和虽然沾满泥土但依旧难掩其独特工艺的鞋子上停留了片刻。“海外华侨?跑到这晋西北的山沟沟里来抗日?还一枪把坂田那老鬼子给崩了?”

他走到林烨面前,几乎要贴到脸上,那股子硝烟、汗水和黄土混合的强烈气息扑面而来。“小子,编瞎话也得靠点谱。说说吧,你到底是谁?是哪路神仙派你来帮俺老李的?”

压力,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李云龙看似粗豪,但那眼神深处闪烁的精明和审视,让林烨丝毫不敢大意。他知道,决定他能否在这个世界立足的关键时刻到了。

林烨深吸一口气,强忍着身体的虚弱和精神的疲惫,按照之前打好的腹稿,开始了他的“表演”。他微微挺直了腰杆,努力让自己的眼神显得真诚而坚定。

“李团长,我叫林烨。祖籍福建,家族在南洋经营些小生意。”他开始了半真半假的叙述,“卢沟桥事变,国人蒙难,海外同胞无不痛心疾首。我自幼喜欢舞枪弄棒,家里便送我去……去欧洲学过几年军事,懂些枪炮皮毛。此次变卖家资,辗转回国,就是想把这七尺之躯,用在杀敌报国的刀刃上!”

他刻意用了些这个时代常见的激昂词汇,同时点明自己受过军事训练,为之前的狙击和战术判断做铺垫。

“至于为何出现在这里……实不相瞒,我本想前往太原寻找抗日队伍,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扫荡,与同伴失散,慌不择路,才误打误撞闯到了这片战场。”他指了指自己破烂的衣服和身上的擦伤,“这身狼狈,便是证明。”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目光迎上李云龙审视的眼神,语气变得更加严肃:“李团长,现在情况危急。我方才观察,日军指挥部虽遭打击,但其炮兵体系完整。他们的阵地确在一点钟方向小高地反斜面,距离约莫一千五百米,至少有四门迫击炮和两门九二步。若不及时处置,一旦他们在新一团突围时进行拦阻射击,后果不堪设想!请团长速做决断!”

这番话,既有“合理”的身份背景,又有对自身能力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对当前战局极具价值的情报分析和紧迫提醒。逻辑清晰,言之有物,尤 冰冷的枪口带着战场武器特有的肃杀之气,牢牢锁定着林烨。那名年纪稍长的八路军战士眼神锐利,尽管脸上带着疲惫和硝烟痕迹,但持枪的手稳如磐石,显然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他身旁那个年轻些的战士,虽然同样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执行任务的警惕。

林烨的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狂跳,刚刚狙杀坂田联队长的肾上腺素还未完全消退,此刻又面临新的生死危机。他能感觉到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在这个混乱的战场上,一个穿着怪异、手持从未见过型号的步枪的陌生人,被当场击毙的可能性极高。

“别开枪!自己人!”林烨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沙哑。他高高举着双手,示意自己毫无威胁,同时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直接说自己是穿越来的?那恐怕会被当成失心疯或者奸细,后果不堪设想。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能被这个时代、被眼前这些军人所接受的身份。

电光火石之间,一个念头闪过脑海。

“我…我是海外回来的华侨!听闻祖国遭难,特地回来抗日的!”林烨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诚恳而急切,这是他短时间内能想到的最合理的借口。这个身份既能解释他迥异的装备来源,也能解释他略显“怪异”的言行举止和军事知识,更符合当下全民抗战、海外侨胞踊跃支援的背景。

“华侨?”年长战士眉头紧锁,眼神中的怀疑并未减少,枪口甚至又往前顶了顶,“哪里的华侨?怎么会出现在这前沿阵地?你这身衣服和这杆枪怎么回事?”

一连串的问题砸过来,林烨手心冒汗。他知道,光靠空口白牙很难取信于人。就在他飞速构思细节时,脑子里突然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一个清晰的念头浮现出来——得拿出真本事,或者实在的情报才行。

这念头来得突然,却让他心里安定不少,至少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了。价值情报……价值情报……

就在这时,远处日军因为指挥部被打掉而产生的混乱似乎有平息的迹象,一个日军少佐接替了指挥,正在声嘶力竭地试图重整队形,并且,日军的炮兵似乎正在重新调整诸元!

林烨脑中灵光一闪,猛地指向日军阵地的方向,语速飞快地对两名战士说:“没时间详细解释了!鬼子指挥部被端,但他们炮兵还在!看到那边那个小高地后面了吗?他们的迫击炮和九二式步兵炮阵地就在反斜面!必须马上告诉你们团长,要么立刻转移,要么趁他们混乱,派突击队端掉它!不然等他们反应过来,炮火覆盖过来,我们就全完了!”

他指出的方位极其精准,甚至说出了“反斜面”这种专业的军事术语,而且语气中的焦急和对战局的判断不似作伪。这番表现,尤其是对日军炮兵阵地的准确“指认”,让两名战士脸上的警惕之色稍缓,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惊疑不定。

年长战士与年轻战士交换了一个眼神,显然,林烨提供的这个情报分量不轻。无论真假,都必须立刻上报。

“……你,跟我们走一趟!”年长战士终于稍稍放低了枪口,但依旧保持着高度戒备,“别耍花样!把你的枪放下,慢慢过来!”

林烨依言,小心翼翼地将那支立下大功的莫辛-纳甘步枪放在地上,然后高举双手,艰难地爬出弹坑。他浑身酸痛,脚步虚浮,穿越和连续战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透支感此刻汹涌袭来,让他几乎站立不稳。

两名战士一左一右“护送”着他,快速穿过弥漫着硝烟和死亡气息的阵地,向着指挥所的位置移动。

临时指挥所设在一个相对背弹的土坡后面,同样简陋不堪。

一个粗豪的嗓音正对着电话筒咆哮:“……什么?总部让你们交替掩护撤退?放他娘的屁!坂田那老鬼子的指挥部都被老子端了,现在正是突围的好时候!从正面,打出去!对,就是正面!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啪”地一声挂掉电话,那汉子脸上满是混不吝的豪横和即将突围的兴奋。他一转头,就看到两名战士押着一个穿着破烂古怪、脸上黑一道白一道、神情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团长,人带来了。”年长战士敬礼汇报,“就是他。他说……他是海外回来的华侨。他还说,鬼子的炮兵阵地在我们一点钟方向的那个小高地反斜面,建议我们要么快速转移,要么派人去端掉。”

“哦?”那团长——正是李云龙——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立刻像探照灯一样聚焦在林烨身上,上下打量着他,目光尤其在他那身与现代乞丐装无异的破损衣物和虽然沾满泥土但依旧难掩其独特工艺的鞋子上停留了片刻。“海外华侨?跑到这晋西北的山沟沟里来抗日?还一枪把坂田那老鬼子给崩了?”

他走到林烨面前,几乎要贴到脸上,那股子硝烟、汗水和黄土混合的强烈气息扑面而来。“小子,编瞎话也得靠点谱。说说吧,你到底是谁?是哪路神仙派你来帮俺老李的?”

压力,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李云龙看似粗豪,但那眼神深处闪烁的精明和审视,让林烨丝毫不敢大意。他知道,决定他能否在这个世界立足的关键时刻到了。

林烨深吸一口气,强忍着身体的虚弱和精神的疲惫,按照之前打好的腹稿,开始了他的“表演”。他微微挺直了腰杆,努力让自己的眼神显得真诚而坚定。

“李团长,我叫林烨。祖籍福建,家族在南洋经营些小生意。”他开始了半真半假的叙述,“卢沟桥事变,国人蒙难,海外同胞无不痛心疾首。我自幼喜欢舞枪弄棒,家里便送我去……去欧洲学过几年军事,懂些枪炮皮毛。此次变卖家资,辗转回国,就是想把这七尺之躯,用在杀敌报国的刀刃上!”

他刻意用了些这个时代常见的激昂词汇,同时点明自己受过军事训练,为之前的狙击和战术判断做铺垫。

“至于为何出现在这里……实不相瞒,我本想前往太原寻找抗日队伍,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扫荡,与同伴失散,慌不择路,才误打误撞闯到了这片战场。”他指了指自己破烂的衣服和身上的擦伤,“这身狼狈,便是证明。”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目光迎上李云龙审视的眼神,语气变得更加严肃:“李团长,现在情况危急。我方才观察,日军指挥部虽遭打击,但其炮兵体系完整。他们的阵地确在一点钟方向小高地反斜面,距离约莫一千五百米,至少有四门迫击炮和两门九二步。若不及时处置,一旦他们在新一团突围时进行拦阻射击,后果不堪设想!请团长速做决断!”

这番话,既有“合理”的身份背景,又有对自身能力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对当前战局极具价值的情报分析和紧迫提醒。逻辑清晰,言之有物,尤其是对日军炮兵阵地细节的描绘,绝非一个普通溃兵或奸细能编造出来的。

李云龙摸着下巴上的胡茬,眼睛眯了起来,没有说话,只是死死地盯着林烨,似乎在判断他话语里的每一个字的真伪。整个临时指挥所都安静下来,只有远处零星的枪炮声和电台的滴答声。张大彪等几个营连长也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这个能一枪干掉坂田、还满嘴“海外”、“军事”的怪人。

沉默了几秒钟,这几秒钟对林烨而言仿佛有几个小时那么漫长。

突然,李云龙猛地一拍大腿,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把众人都吓了一跳。

“他娘的!管你是华侨还是泥鳅,能打鬼子就是好汉!你刚才那枪,帮了老子,帮了新一团天大的忙!这份情,我李云龙记下了!”他性格中那股子豪爽和务实的一面占了上风。毕竟,事实胜于雄辩,坂田确实是这小子干掉的,而且他提供的炮兵情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他不再纠结林烨的身份细节,立刻转向张大彪,恢复了那个雷厉风行的指挥官模样:“大彪!听见没有?一点钟方向,小高地反斜面!你立刻带一营的突击队,带上家伙,给老子摸过去,端掉狗日的炮兵阵地!动作要快!”

“是!团长!”张大彪轰然应诺,没有任何犹豫,立刻转身点兵去了。

下达完命令,李云龙才又回过头,看着脸色苍白、摇摇欲坠的林烨,眉头皱了皱,对旁边喊道:“卫生员!卫生员死哪儿去了?给这小子看看伤!再弄点水和吃的来!”

很快,一个背着药箱的小战士跑过来,简单检查了林烨手臂和身上的擦伤,进行了清洗和包扎。又有人递过来一个军用水壶和一块粗糙的、掺着麸皮的干粮。

清冽的水流入喉咙,粗糙的干粮噎得嗓子生疼,但林烨却感觉这是此生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食物和水份的补充,加上暂时安全的放松,让他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一些。

就在这时,脑子里又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一些关于晋地常用方言词汇和发音的碎片知识,仿佛与生俱来般烙印在他的记忆里。虽然还不熟练,但至少能听懂大部分,甚至能磕磕绊绊地说上几句了。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简直是雪中送炭!

也就在这时,林烨才注意到,在李云龙身旁,不知何时站了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沉稳的军人。他穿着同样破旧但洗得很干净的军装,眼神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正静静地观察着自己。

赵刚!林烨心中一动。他知道,李云龙这一关,靠着战功和情报,算是暂时混过去了。但这位心思缜密、原则性极强的赵政委,恐怕才是更难应付的“考核”。

果然,在李云龙忙着指挥部队准备正面突围的间隙,赵刚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温和但公式化的笑容,向林烨伸出了手:“林烨同志,你好。我是新一团政委,赵刚。感谢你为新一团做出的巨大贡献。”

他的声音平稳有力,带着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林烨连忙伸出手和他握了握。

“赵政委,您好。”林烨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显得更真诚些。

“林烨同志,你的壮举我们都听说了,令人敬佩。”赵刚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清澈而专注,“不过,为了工作的需要,有些情况,我们还是要按程序了解一下。比如,你具体的回国路线,在欧洲受训的具体情况,以及……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问题来了。林烨心中凛然。赵刚的问话看似随意,实则环环相扣,是在不动声色地核实他刚才那套说辞的细节,并试探他的真实意图。

面对赵刚细致入微的盘问,林烨只能硬着头皮,凭借过去看过的史料和影视作品,结合脑子里突然多出来的那些方言知识,半真半假、尽量合理地填充着“海外华侨抗日志士”的人设细节。他描述了辗转香港、越南的路线,模糊地提到了在“德国”接触过射击和战术,并将自己对现代武器的一些了解,巧妙地解释为“在海外接触过一些新式枪械”。

他说话时不时夹杂上一两句略显生硬但意思明确的晋地土话,这让赵刚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似乎对他的“适应能力”有些意外。

赵刚听得很耐心,不时点点头,但没有明确表示相信或不信。他只是默默地听着,观察着林烨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

就在林烨感觉自己快要编不下去,后背再次开始冒汗的时候,张大彪派人回来报捷了!

“报告团长!政委!一营成功端掉鬼子炮兵阵地!缴获迫击炮两门,炸毁其余!鬼子完全没料到我们会从侧面摸上去,打了他个措手不及!”

“好!干得漂亮!”李云龙闻言哈哈大笑,用力拍了拍林烨的肩膀,“小子,你又立一功!你这情报,准得很呐!”

这次实实在在的战果,无疑为林烨的身份和话语增添了极重的砝码。赵刚看向林烨的眼神,也明显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认可和欣赏。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一个能带来胜利、减少伤亡的“能人”,其价值足以让人暂时忽略一些不合常理的细节。

很快,新一团在李云龙的指挥下,如同出闸的猛虎,从正面一举突破了因为失去统一指挥而陷入混乱的坂田联队防线,成功跳出了包围圈。

林烨被安排跟着团部一起行动。疲惫不堪的他,几乎是靠着一股意志力在支撑着行军。就在队伍暂时停下来休整,林烨靠在一棵树下,眼皮沉重得快要睁不开时,赵刚再次走了过来,坐在了他身边。

“林烨同志,辛苦了。”赵刚递过来一个水壶,“你的表现,我和李团长都看在眼里。你是难得的人才。”

“谢谢政委。”林烨接过水壶,心中稍定。

赵刚看着他,语气温和但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缓缓说道:“经过我和李团长的初步商议,鉴于你目前的情况特殊,也无处可去。我们决定,请你暂时先随我们新一团一起行动。”

林烨心中一紧,知道这既是接纳,也是一种变相的控制和进一步的考察。

赵刚顿了顿,镜片后的目光深邃,仿佛能看透人心,接着说道:

“至于你的具体身份和经历……等我们到了相对安全的驻地后,恐怕还需要你……‘更详细’地向师部保卫科的同志,再做一次说明。”

林烨的心猛地沉了下去。师部保卫科!这可不是李云龙和赵刚这个级别了!这意味着,他的“海外华侨”身份,仅仅取得了初步的、有限的信任,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上一章 第1章 苍云岭,开局一把莫辛-纳甘 抗战:我的系统能爆装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3章 磺胺?你小子真是海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