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驻足所以我生命亘古长青”
………………………………………………………………………………………………………………………………
康熙五十九年春,怡亲王府。
“王爷,是个格格!”稳婆抱着襁褓中孱弱的婴儿,喜忧参半地回禀。
胤祥望着怀中这个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女婴,眼中满是痛惜。
这是他与侧福晋乌苏氏的女儿,奈何乌苏氏福薄,拼尽性命生下女儿后便血崩而逝。
“传本王令,格格取名昭华,序齿为四格格,一切按和硕格格仪制抚养。”
胤祥沉声吩咐,目光却久久流连于女儿那双酷似亡妻的眉眼。
这便是爱新觉罗·昭华命运的起点。
她虽是圣眷正浓的怡亲王胤祥女儿,却因生母早逝,在雍正二年,她三岁之时,被刚刚登基的雍正帝接入宫中抚养。
彼时,雍正第四子弘历已十二岁。
自此,紫禁城的红墙内外,一个称四哥哥,一个唤昭华妹妹,命运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
雍正四年春,紫禁城御花园里海棠初绽。
五岁的昭华举着刚摘的玉兰花枝,像只初入人世的小雀儿在青石小径上奔跑。
转角处冷不防撞进一个略显单薄的怀抱,她抬头望去,对上一双沉静如秋水的眼眸。
那是个约莫十四岁的少年,身着半旧宝蓝常服,腰间只系着寻常玉佩,身后跟着个低眉顺眼的老太监。
昭华认得这身皇子服饰,却从未在宫中见过这位哥哥。
“四阿哥恕罪!”随行宫女吓得连忙跪地。
昭华听嬷嬷们私下议论过,说这位四阿哥生母不在身边,在宫里总是独来独往。
她非但不怕,反而踮起脚将手中最饱满的玉兰枝塞进他微凉的掌心。
“四哥哥,这花给你,香香的就不疼了。”
弘历怔怔看着掌心那支带着她体温的花枝,玉兰的清香丝丝缕缕萦绕在鼻尖。
他在这深宫里见惯了或怜悯或算计的目光,却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纯粹明亮的笑容。
“你叫昭华?”他轻声问,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润的花瓣。
“嗯!”她脆生生答道,忽然伸出小手拉住他的衣袖
“四哥哥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喂锦鲤?就在前面的曲池里。”
弘历看着袖口那只软软的小手,鬼使神差地点了头。
老太监想要劝阻,却见他已跟着那小格格往曲池走去。
阳光透过海棠花影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雍正五年春,紫禁城文华殿西暖阁内,墨香氤氲。
六岁的昭华端坐在紫檀木书案前,指尖轻抚过刚修订完成的《古今图书集成》扉页。
晨光透过槛窗,在她新制的藕荷色宫装上流转
这是册封和硕和珍公主后尚衣监特制的礼服,袖口金线绣着的缠枝莲纹,彰显着她如今更高的皇室身份。
“这般用功,连时辰都忘了?”
清朗的嗓音自门边响起。
昭华抬头,见弘历斜倚在雕花门框上,身着石青色江绸常服,腰间系着黄带子,较两年前长高不少,眉宇间已见少年皇子的英气。
他身后跟着的太监捧着红木食盒,里头是还冒着热气的牛乳茶和四色饽饽。
“四哥哥!”昭华搁下狼毫笔,眉眼弯成月牙
“正巧要寻你鉴画呢。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皇阿玛今早刚赏的。”
弘历信步走来,目光掠过她腕间新得的翡翠手串
那是前日万寿节他特意让造办处打的。他俯身细看画作,却不着痕迹地将牛乳茶推近她手边
“修书虽要紧,也该顾惜眼睛。”
昭华捧起温热的釉里红瓷盏,忽然倾身凑近他衣襟嗅了嗅
“四哥哥又去箭亭练骑射了?带着松墨和尘土的味道。”
这般亲昵的举动让随侍太监纷纷垂首。
弘历唇角微扬,由着她扯住自己袖口追问何时教她拉弓。
窗外玉兰又开,恰如两年前初遇时节,只是当年怯生生的皇子,如今已会特意绕远路来文华殿,只为提醒贪看诗书的小公主按时用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