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尾的路灯坏了半盏,昏黄的光只够照亮沈砚和陆烬面前的半张桌子。两人对着手机屏幕,手指飞快地在“顾客名单”里滑动,每点一下“加入黑名单”,嘴角的笑意就深一分——屏幕上跳出的提示“该顾客后续无法下单”,在他们眼里比任何夸赞都管用。
“这个姓张的,上周跟我闹着要退米粉钱,说吃到了石子,拉黑。”沈砚指尖一顿,把那个头像为猫咪的账号拖进黑名单,“还有这个学生,天天备注‘多放蔬菜’,我没放就给一星,也拉黑。”陆烬凑过来看,指着一个备注“要新鲜烤串”的账号笑:“这个我早就拉黑了,上次他说我烤鸡翅是冻的,还威胁要晒图,我直接让他再也下不了单,省得烦。”
所谓狗改不了吃屎,自从上次陆烬被顾客砸伤眉骨,两人没半分收敛,反而觉得“软的怕硬的,硬的怕狠的”,拉黑顾客成了他们对付投诉的“新手段”。起初只是拉黑那些频繁申请退款的人,后来连提“要新鲜食材”“多放调料”的顾客也一并拉黑——在他们看来,只要顾客有一点“不顺从”,就是在断他们的财路。
有次一个老顾客连续三天没下单,沈砚觉得奇怪,点开后台一看,才发现是陆烬上次顺手把人拉黑了。“你怎么把他也拉黑了?他每次都点两串烤腰子,从不挑毛病。”沈砚皱着眉问。陆烬满不在乎地扒拉着烤串签子:“谁让他上次问我‘是不是换了肉’?这种人疑心重,迟早会找事,不如先拉黑,省得以后麻烦。”沈砚想了想,也没反驳——在他们眼里,没有“老顾客”,只有“会不会找麻烦的顾客”。
拉黑的名单越来越长,后台的订单却没少多少。两人更得意了,甚至琢磨出了“筛选顾客”的法子:只要看到订单备注里有“新鲜”“足量”“不要辣油”这类字眼,直接取消订单,理由填“商家暂时缺货”,转头就把顾客拉黑。有次一个顾客连续取消三次订单,忍不住打电话来问,沈砚接起电话就骂:“你是不是有病?没货还天天下单,故意找茬是吧?”说完直接挂电话,反手把人拉进黑名单。
陆烬的眉骨还贴着创可贴,每次拉黑顾客,他都会摸一摸那道疤,像是在提醒自己“别心软”。“阿砚,你看,自从咱们开始拉黑,投诉少了一半,平台还夸咱们‘服务提升’,给咱们涨了曝光量。”陆烬晃着手机,屏幕上的订单提示不停跳动,“还是这招管用,比跟他们吵来吵去省事多了。”
沈砚没说话,只是把刚煮好的预制米粉装进碗里,撒上过量的味精。巷子里的风裹着寒意吹进来,吹得桌上的黑名单截图微微发颤。他们没看见,那些被拉黑的顾客,正互相在美团评论区提醒“慎点沈记米粉和陆记烧烤,商家会拉黑提要求的顾客”;也没听见,不远处市场监管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正对着一堆举报信,准备下周再来一次突击检查——他们以为拉黑顾客就能堵住所有麻烦,却不知道,那些被他们刻意掩盖的猫腻,早已像堆在角落里的垃圾,只等着一场大风,就会把所有肮脏都暴露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