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景国 *明光二十一年。
江南这地界,三年前迎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转折。谁也料不到,这个向来注重伦理纲常的景国,竟然会选择一位……女官……来治理这片广袤的土地?江南自古以来便少民少物,土地肥沃却无甚用处,水源充沛却难以获利,是个无论谁接手都会懊恼不已、最不会让人眼红的地方。
朝堂之上,众臣心里打着小算盘,暗忖着:区区一个女官罢了,还能翻起多大的浪花?若非景皇态度坚决,天子威严压顶,他们早就群起而攻之了。毕竟,在这些官员的心中,女子掌权简直是荒谬至极,哪怕这并不会威胁到任何人的利益。可惜,景皇一意孤行,众臣也只能暂且压下心头的不满,静观其变。
苏茗,字珍玉,乃河西望族苏氏之后。她初入仕途时,不过十四岁的年纪,这份年少为官的履历,本就足以引人侧目。
更令人热议的是她的调任缘由——传闻苏茗最初的官职并非江南的地方小官,而是河西副知州,品级不低。只是不知从何处起,“貌丑”的流言传遍朝野,皇帝竟以此为由,担心她有损苏氏大族的颜面,一道圣旨便将她从河西调往了江南,看似是调任,实则更像一种变相的贬斥。
消息传到江南,无论是当地的官员,还是朝中关注此事的势力,都抱着看戏的心态,暗自等着这位年少且背负“丑名”的苏氏女官犯错出丑,好抓住把柄。可谁也没料到,苏茗虽年纪尚轻,却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沉稳与才干。自她到任后,江南之地竟日渐清明,民生凋敝的景象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市井繁华、仓廪丰实,百姓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般政绩,让原本等着看笑话的人哑口无言,也让朝堂之上暗流涌动。皇帝对她的态度成了谜,是会因她的才干而赏识,还是会因她功高盖主而心生忌惮、伺机撤职,无人能揣测分明。反倒有不少大臣接连上书,言辞恳切地提及苏茗已年满十六,早已到了适婚年纪,婚事之事不容再拖。
不久后,一道赐婚圣旨自上而下颁下,将刚满十六岁的苏茗指婚给了太子,婚期则定在三年之后,待太子行加冠大礼之时。这桩突如其来的婚事,又为苏茗的人生添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色彩。
*江南
远天衔着黛色的堤岸,烟柳漫坡,几艘画舫在粼粼碧波中轻移,帆影如墨点染水面。镜头渐收,石桥横跨河面,桥下漕船密集,船夫的吆喝、摇橹的水声交织,岸边酒旗招展,商铺鳞次栉比,人声鼎沸。再近,青石板路上行人络绎,孩童追跑的笑声散落,卖糖人的担子晃过。
定格——巷口廊下,苏茗一身素色常服官袍,衣料无纹,仅腰间系着墨色玉带,乌发挽成简约公务髻,一支木簪固定,未施粉黛的脸庞清丽绝尘,眉如远山凝愁,眸似深潭藏幽,目光淡淡扫过满街烟火,却无半分暖意,周身裹着一层疏离的清冷,像藏着无尽心事,神秘得让人看不透深浅。
她是江南女官,亦是苏家女——苏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