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文艺复兴——客厅里的骚动(约14-16世纪)
场景: 彩虹之家的客厅。时间是一个漫长的午后。
旁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家的一切都由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说了算。他们坐在最舒服的扶手椅上,规定着谈话的内容、走路的姿势、甚至思考的边界。这个家,安静,有序,但也有些沉闷。
(灯光渐亮)
左白爷爷(饰演西班牙/葡萄牙) 正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一个旧地球仪,用清高的语调说:“看,世界的中心就在这里,这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不可置疑的秩序。”
右黑外公(饰演奥匈帝国) 威严地点头,补充道:“规矩最重要。每个人都要清楚自己的位置。”
然而,角落里有些年轻人开始躁动不安。
蓝先生(饰演美国,当时还是北美殖民地) 几乎坐不住,他好奇地指着地球仪上那片未知的海洋,大声问:“爷爷,海的另一边是什么?真的像书上画的那样有怪兽吗?我们能不能造条大船去看看?”
左白爷爷 皱起眉头:“胡说!地图上没画的地方,就不该去。那太危险了,不合规矩。”
这时,红姑娘(饰演法国) 温柔但坚定地开口了,她手里捧着一本旧书:“可是爷爷,我最近读了一些很久以前的人写的东西,他们说的道理,好像和我们现在的不太一样。他们说‘人’本身,就是很宝贵的。”
黄姑娘(饰演日本) 冷峻地插话,一针见血:“姐姐说得对。我对比了一下古代的记载和现在的做法,发现很多所谓的‘规矩’,其实后来被人改过了。我们需要找到最原始的、最真实的版本。”(暗示日本的“古文复兴”)
最令人惊讶的是绿先生(饰演俄罗斯,作为第三罗马的自诩者)。他难得地没有望向窗外,而是低声说:“是的,我们继承的也许不是全部。有些更古老、更纯粹的传统,可能被忽略了。”(暗示俄罗斯继承东正教与东罗马遗产)
甚至一向暴躁的青先生(饰演德国) 也显得不耐烦,他猛地站起来,不是为了打架,而是指着家里的家具说:“这些样式太古老了!我们应该按照更科学、更实用的方法,重新打造!”(暗示北欧的宗教改革和务实精神)
玫外线(饰演英国) 扶了扶眼镜,试图用知识调和这场骚动:“孩子们,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古典的智慧、个人的发现、还有对真实的追求,这些都值得探讨。也许我们可以尝试一种新的‘经验主义’方法,亲眼去看看,亲手去验证?”
红外线(饰演中国) 依旧在厨房忙碌,但她也听到了客厅的讨论。她温和地笑了笑,没有打断。她隐约觉得,孩子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这未必是坏事。这个家,需要一些新的活气。
右白奶奶(饰演荷兰) 和左黑外婆(饰演奥斯曼) 则安静地听着,她们一个在盘算着这种新思想能不能带来更精巧的贸易(荷兰的商业精神),一个在回忆自己娘家带来的那些异域见闻(奥斯曼保存的古典学术)。
邻居董某(饰演科技与资本) 正好来借东西,在门口听到了只言片语。他眼中闪过一丝光,仿佛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旁白: 这场始于客厅角落的、关于“古典”、“人”、“真实”和“探索”的讨论,起初只是窃窃私语,但很快就像一粒火种,点燃了更多年轻人的心。它意味着,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仅仅听从长辈的教导,他们开始回顾更古老的源泉(古典文化)、审视自身的价值(人文主义)、并渴望亲眼去验证这个世界(科学精神)。这个家,即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都始于这个下午,始于几句看似不起眼的疑问和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