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徽下的温软
养伤的日子里,支队上下都传开了“黄队为护小王警官负伤”的事。年轻警员见了黄景瑜,总忍不住带着敬佩喊一声“黄sir”,起初只是零星几声,后来竟成了警局里默认的称呼,连队长都笑着打趣:“景瑜,现在你可是咱们队的‘传奇sir’了。”
黄景瑜对此颇为无奈。他向来不喜欢太过生疏的称呼,每次听到“黄sir”,都只是皱皱眉,淡淡应一声,眼底藏着不易察觉的别扭。
王安宇坐在一旁的办公桌前,膝盖上的绷带还没拆,正低头整理案卷,听见同事们的称呼,忍不住偷偷抬眼瞄黄景瑜。见他一脸不自在,嘴角忍不住勾起一抹笑意,却没敢多说——毕竟“景瑜哥”是他专属的称呼,心里竟有些隐秘的欢喜。
这天午休,王安宇端着两杯热咖啡走进黄景瑜的办公室,刚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年轻警员的声音:“黄sir,这份嫌疑人的审讯提纲您看看有没有问题?”
黄景瑜头也没抬,接过提纲翻看,语气平淡:“这里逻辑不够清晰,补充一下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佐证。”警员应声退下,出门时还特意冲王安宇做了个鬼脸,小声说:“王哥,黄sir对你可不一样,对我们都超严格的。”
王安宇走进办公室,把咖啡放在黄景瑜桌上,笑着说:“景瑜哥,现在大家都叫你黄sir了,听起来还挺威风的。”
黄景瑜放下提纲,端起咖啡抿了一口,眉头微蹙:“听着别扭,还是以前的称呼顺耳。”他抬眼看向王安宇,眼底带着几分无奈,“你可别跟着瞎叫。”
王安宇心里一动,故意逗他:“可大家都这么叫,我要是不叫,会不会显得太特殊了?”他说着,故意板起脸,学着同事的语气喊了一声:“黄sir。”
黄景瑜的动作一顿,抬眼瞪了他一眼,语气里却没什么火气,反而带着点纵容的无奈:“调皮。”
王安宇忍不住笑出声,眼底满是狡黠:“好好好,不逗你了,景瑜哥。”
可自那以后,王安宇偶尔还是会故意叫他“黄sir”。比如递文件的时候,会笑着说:“黄sir,这是您要的案卷。”或者一起去食堂吃饭时,会喊:“黄sir,今天有你爱吃的红烧肉。”
每次听到这声“黄sir”,黄景瑜起初都会无奈地摇摇头,眼神里带着点“真拿你没办法”的意味,但渐渐地,那份无奈里多了几分宠溺。他会顺着他的话回应,语气也变得温柔:“放这儿吧。”或者“好,多打两份。”
一次,两人一起去走访证人,路上遇到了之前合作过的交警。交警笑着打招呼:“黄sir,王警官,又出任务啊?”
王安宇下意识地跟着喊了一声:“黄sir,我们走吧。”
黄景瑜转头看他,眼底带着笑意,伸手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走吧,小王警官。”
回程的路上,王安宇靠在副驾驶座上,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突然认真地说:“景瑜哥,其实叫你黄sir,也挺好听的。”他顿了顿,声音放轻,“既威风,又让人觉得安心。”
黄景瑜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侧头看了他一眼,月光透过车窗落在他脸上,柔和了他的轮廓。他没有说话,只是嘴角微微上扬,眼底的宠溺几乎要溢出来。
从那以后,王安宇不再是故意逗他,偶尔会发自内心地喊他“黄sir”。比如遇到危险时,会下意识地喊:“黄sir,小心!”或者成功破案后,会兴奋地说:“黄sir,我们成功了!”
而黄景瑜,也渐渐习惯了这声称呼。每次听到王安宇喊他“黄sir”,他不再是无奈,而是会温柔地回应,眼神里满是宠溺。他知道,这声“黄sir”里,藏着王安宇的信任和依赖,也藏着两人之间独有的默契和温情。
一次深夜加班,两人坐在办公室里整理案卷,窗外夜色正浓。王安宇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睛,看着身边专注工作的黄景瑜,轻声喊了一声:“黄sir。”
黄景瑜抬头看他,眼底带着关切:“困了?”
“有点。”王安宇点点头,“不过案卷还没整理完。”
黄景瑜合上自己的案卷,推到他面前:“我帮你,早点弄完早点回去休息。”他顿了顿,补充道,“以后别熬这么晚,你的膝盖还没好利索。”
王安宇看着他,心里暖暖的,笑着说:“谢谢黄sir。”
黄景瑜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动作温柔:“傻小子。”
灯光下,两人并肩坐着,案卷摊在桌上,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那声“黄sir”,从最初的无奈,到后来的宠溺,再到如今的温情脉脉,成了两人之间最特别的羁绊。它见证了他们并肩作战的时光,也承载了彼此之间深深的信任和在意。
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无数次的并肩前行,还会有无数声的“黄sir”和“景瑜哥”。但无论叫什么,那份藏在称呼背后的情谊和温情,都会像警徽一样,坚定而温暖,照亮他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