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弄清真相,我决定重返旧宅。这次,我带上了外婆留下的一个旧木箱,里面装着她年轻时的照片和书信。
回到旧宅,我先在各个房间仔细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异常。随后,我打开旧木箱,一张张翻看外婆的照片。照片里的外婆,年轻时眉目清秀,手里拿着的,正是那把乌木嵌墨梳。
在照片的夹层里,我发现了一封泛黄的书信。书信是外婆写给她的闺蜜的,里面提到了一个叫“阿糯”的姑娘。外婆说,阿糯是她年轻时的玩伴,两人一起在砚台巷长大,阿糯最喜欢用乌木嵌墨梳梳头,还总说要在这旧宅里,梳到头发花白。
可书信的结尾,却写着“阿糯走了,带着她的梳子,再也没有回来”。没有说明阿糯是去了哪里,也没有说她为什么离开。
我心里一沉,难道半夜的梳头声,和这个叫阿糯的姑娘有关?
我又在旧宅里翻找起来,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阿糯的线索。在二楼的储藏室里,我发现了一个积满灰尘的樟木箱。打开木箱,里面放着几件老式的旗袍,还有一本日记。
日记的主人,正是阿糯。日记里记录着她和外婆的友谊,还有她的一段无果的爱情。阿糯在日记里写道,她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为了他,她放弃了很多,可最终还是被辜负。她还说,她舍不得砚台巷的旧宅,舍不得和外婆的回忆,更舍不得那把陪伴她多年的乌木嵌墨梳。
日记的最后一页,日期是民国三十八年的一个雨夜。上面只写了一句话:“雨很大,我要走了,带着我的梳子,在这旧宅里,等一个不会回来的人。”
看到这里,我浑身发冷。民国三十八年,距今已经七十多年了。难道阿糯的鬼魂,一直留在这旧宅里,用那把乌木嵌墨梳,等着那个辜负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