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看到是老四继承皇位不禁感到奇怪,依爹的性格怎么会把皇位传给老四,而且老四就算想造反也没这个能耐啊。于是,他就询问苏芸汐怎么会是老四继承皇位?苏芸汐告诉他如果不是朱棣明朝就没有二百多年而是二世而亡,朱标大惊!
苏芸汐先是给朱标吃了颗救心丸,然后把朱允炆登基以后齐泰升尙书、黄子澄升太常寺卿、方孝孺任翰林侍讲还裁撤辽东、开平等卫所、裁撤检校、恢复保举法、停办北方官学、还给贪官污吏翻案把他们抄家的赃款还给贪官、恢复井田制等一系列骚操作告诉了朱标,朱标虽然吃了救心丸但还是气得不轻,休息了好一会儿让苏芸汐继续讲朱允炆做的蠢事。
苏芸汐见朱标好转便继续告诉他朱允炆在他老爹朱元璋去世两个月就削藩,因为周王朱橚是燕王同母弟再加上周王次子汝南王朱宥勳告发父亲谋反尤其人家当时才十岁就把周王全家流放云南而后还怕周王在当地扩大影响将他们压回应天直到朱棣攻破金陵才被他四哥放了出来,放出来时周王全家骨瘦如柴、形如饿殍。然后还把齐王软禁南京、代王软禁大同,两个月后,削眠王流放漳州。最惨的最属湘王朱柏,人家本来就因为父亲去世又不能奔丧而得了抑郁症偏偏这朱允炆还硬往湘王朱柏身上泼脏水说他伪造宝钞还派遣大军包围湘王府。于是,湘王朱柏点了一把大火自焚而死还连带着妻儿老小。则朱允炆不说给个平谥还让人在史书上写‘湘王朱柏,知法犯法,谥号戾,无子绝后,国除’。
朱标听完后,气的晕了过去。苏芸汐赶忙叫了救护车,把朱标送往医院。由于朱标没有户口,苏芸汐只好说他户口簿和身份证全都丢了,回头就去补办。
朱标醒来后,询问苏芸汐朱棣做的如何。
“殿下觉得什么样的皇帝可称为千古一帝?”
“你的意思是.......”
“我泱泱华夏一共559位皇帝,其中能称为千古一帝的共有五位。”
“第一位秦始皇嬴政,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以他的功绩足以被称为千古一帝!”
“第二位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他十六岁登基,为巩固皇权,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汉武帝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为其整体正面形象留下负面评价,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下罪己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第三位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就连海外还有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唐人街呢!”
“第四位您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璋他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府,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称吴王。他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在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此后数次遣将北征,打击北元残余势力。洪武四年(1371年),灭夏,平四川;洪武十年(1377年),平云南,逐渐统一全国。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在朱元璋时代,国家黄册用来征收田赋的土地,高达850万顷(洪武二十六年) [4]。整个洪武时期百姓充实,府库衍溢。盖是时,劭农务垦辟,土无莱芜,人敦本业,又大兴屯田,故上下交足,军民胥裕。同时还解除了元朝时期工商业对工匠的束缚制度,解除了唐宋元三朝佃农的卑下地位和生死惩罚由主人主宰的命运,中国的工商业工匠,佃农,第一次在法律上,被确认了平等的人权,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奴隶。明前期,经过朱元璋的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国力迅速增长,因其年号为“洪武”,所以史称洪武之治。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明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炆。”
而这第五位就是您的四弟同时也是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位封狼居胥的皇帝——永乐大帝朱棣,建文四年,永乐大帝攻破金川门即皇帝位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只是更温和,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由于靖康之耻北方人逐渐不会说汉话长此以往南北必会分裂于是,永乐大帝迁都北平以天子之身直面异族,同时大明也创造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神话那便是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军事上永乐大帝五次亲征蒙古成为唯一一位封狼居胥的皇帝,占领安南收回我华夏固有之版图,积极经营边疆、东北设置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政策!永乐八年二月,永乐大帝调集50万大军。于五月八日,明军行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流域,询得鞑靼可汗本雅失里率军向西逃往瓦剌部,丞相阿鲁台则向东逃。永乐大帝亲率将士向西追击本雅失里,五月十三日,明军在斡难河(位于今蒙俄边境)大败本雅失里。永乐十一年,永乐大帝封鞑靼大汗阿鲁台为和宁王。随后明军一直进入到擒狐山,在巨石上刻字为碑翰海为镡,天山为锷。
永乐大帝在此之前己封瓦剌首领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重创鞑靼主力把阿鲁台部纳入了朝贡体系,边境几十年太平多亏了永乐大帝这次北征。永乐大帝亦是继霍去病之后第五位在封狼居胥山杀青牛白马祭天、勒石记功、凯旋而归的人,也是我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位封狼居胥的皇帝!
永乐十二年二月,明军从北京出发,六月初三,明军在三峡口(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击败了瓦剌部的一股,杀敌数十骑;初七日,明军行至勿兰忽失温(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瓦剌军3万之众,依托山势,分三路阻抗,永乐大帝派骑兵冲击,引诱敌兵离开山势,遂命发炮轰击,自己亦亲率铁骑杀入敌阵,瓦剌军败退,永乐大帝乘势追击,兵分几路夹击瓦剌军的所扑,杀敌数千,瓦剌军纷纷败逃。此役,瓦剌受到重创,此后多年不敢犯边公元
永乐二十一年七月,第四次北伐,再次亲征阿鲁台。听闻阿鲁台为瓦剌所败,大军驻师不进。十月,于上庄堡接受也先土干投降,封忠勇王,赐名金忠。十一月,班师回朝。
公元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正月,鞑靼部进犯边关,朱棣组织进行第五次北伐。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势力进一步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后来成祖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死。1410年,永乐大帝调集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5都司之兵于京师和宣府待命。四月三日,任命安远侯柳升、遂安伯陈英为中军;武安侯郑亨、保定侯盂瑛为左哨,阳武侯薛禄、新宁伯谭忠为右哨;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为左掖,成山侯王通、兴安伯徐亨为右掖;宁阳侯陈懋、忠勇王金忠又名也先土干为前锋,出兵北征。六月十七日,进至答兰纳木儿河,周围300余里不见阿鲁台部踪影,遂下令班师。七月十八日,成祖在回京途中病死于榆木川。
听到朱棣病逝于榆木川,朱标不由的为之动容。历史上的四弟,真的很辛苦。苏芸汐告诉朱标朱棣以一己之力将大明版图扩大一倍多,大明能有以后的版图永乐大帝功不可没!根据估计洪武大帝在位时的版图四百多到了永乐大帝年间总共一千二百多是连青藏高原、东南亚三宣六慰都算上的!
“永乐大帝虽得位不正,而且永乐这个年号之前并不出名,但是因为燕王永乐大帝这个名号深深刻在我们心里,历史上凡有大功绩者皆可称之为大帝,永乐大帝就是其中之一,亦是我中华民族最后一位大帝!”
“外交上,永乐大帝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经济方面,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文化方面,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郑和下西洋,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还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将我国的文化和技术传到了海外,宣扬了国威.同时也取的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和经济交流。永乐大帝不但恢复了对日交往,并基本解决了倭寇问题。根据记载郑和下西洋进行了七次,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永乐时期,大明万邦来朝说一句世界霸主都不为过。如果当时,永乐大帝能在下西洋时拿下西方的土地,只怕秦始皇都得甘拜下风,别说千古一帝就是万古一帝也不为过!”
“永乐大帝还疏通了大运河,加快了南北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他于永乐九年疏浚会通河,十三年凿清江浦,使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还编纂《永乐大典》这部古今第一奇书:永乐六年,永乐大帝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大典》,该书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书籍七、八千余种,共计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三亿七千万字,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并且永乐大帝十分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达到了一个高峰。”
“永乐大帝实行了严格的法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他大力推行科举制度,鼓励人才,选拔贤能,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官员。同时,他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官员的职责和权利,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永乐大帝重视军事建设,加强了海防和边防。他组建了大量的水师,打造了强大的海军,保护了国家的海洋利益。同时,他还在北方修筑了一条长城,加强了对北方的防御,维护了国家的安全。综上所述,永乐大帝朱棣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的种种举措不仅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标听完后,不由感慨如果自己做了皇帝真的能有四弟的成绩吗?而秦始皇看到永乐大帝的功绩后也不由感慨自己怎么没有永乐大帝这样的儿子,而汉武帝也是气愤就因为自己没有拿下西方土地就比不过秦始皇,唐太宗也对朱棣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