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北离天启城。
深夜,白雪落在大地,显得静谧又伤感,原本应该宁静祥和的天启皇宫里,上演了一场血淋淋的惨案:北离明德帝萧若瑾下令让人秘密处死了一对触犯皇宫禁令的男女。
男的是北离皇宫中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侍卫,女的......则是明德帝后宫里一位不太受宠的妃嫔:慕嫔。他们二人所犯之罪,令皇室蒙羞,令天子恼怒,罪名为私通。据查,二人的奸情乃有数年之久。
慕嫔生前在后宫之内并不受宠,其膝下仅育有一女,名唤萧长安,封号顺安公主。
幼时萧长安性子乖巧,娇体柔弱,又生得令人怜爱的模样,天子膝下皇子多于公主,几个孩子中除了六皇子萧楚河备受宠爱之外,也就数顺安公主萧长安最为特别,她就是一句话不说光站在那儿,都能赢得明德帝对她的喜爱。
爱屋及乌,明德帝看在慕嫔是小公主生身之母的份上,才给予了其一些特权。慕嫔沾了女儿的光,得了些平日里没有的赏赐和关怀,但她却不满于现状,终究还是走向了与其他男人通奸的道路。
慕嫔知道,虽然自己贵为后宫妃嫔之一,但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从来就不爱她,或者说,在整个后宫里,能让那一位真正爱上的女人少之又少。而这样的女人,她一生只见到过两位,其中一位是已逝多年的先皇后胡氏,那是六皇子萧楚河之母,而另一位......则是七皇子赤王萧羽的母亲,既宣妃娘娘易文君。
慕嫔死后,顺安公主萧长安的处境一日不如一日,甚至最终被迫离开了天启皇城。
后宫妃嫔与侍卫私通这种事情的发生原本就令皇室和天子蒙羞,又得知自己捧在手心里宠爱了数年的小公主竟也是那背叛之人私通所得,其血脉并不纯正。这样的消息若传出去让朝野上下得知,那萧氏皇族的颜面岂不荡然无存?作为北离皇室之主,他明德帝萧若瑾又怎会允许这种事发生?
最是无情帝王家。
权衡利弊之下,明德帝决意将顺安公主秘密送去了岭南。或许,在下令处死慕嫔和那个侍卫之时,他也曾想过要一并抹杀掉萧长安这个令他脸面蒙羞的“野种”的存在吧。
可终究稚子无辜。
岭南是慕嫔的本家所居之地,明德帝饶过了慕嫔本家一族其他之人的罪过,并将顺安公主萧长安送到了岭南本家。明面上说的好听,说是将小公主交由本家代为抚养,可其实本家的人都心知肚明,那位皇帝陛下就是要丢弃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了。
那一年,小公主刚到十岁。
山高皇帝远,皇城与岭南之间隔着山山水水,此一别,怕是余生也不复相见了。
明德帝虽然还允许小公主可以继续冠以皇族萧姓,但他在北离皇籍中,却早已经将顺安公主萧长安除名了。
萧长安被送回岭南本家后,日日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那些被称作亲人的本家人,其实对她并不好。
他们有的人贪心过重,私自扣留了小公主从宫里带来的金银财物和文玩字画,也有的人在外人面前表露的温情客气,但背地里却又欺负小公主性子柔弱,对其颐指气使,常常毒打和辱骂,可怜小公主性子内向,在本家也没有特别要好的玩伴,所以受了委屈也无人倾诉,只得自己咬紧牙关,一忍再忍。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终于有一日,小公主得了绝佳的机会偷偷逃出家门,此后再未归来。
逃离本家的萧长安流落江湖,小小年纪几经流浪,幸得遇上一位好心肠的商人,得以收留,后来便随着商队南下。
小公主失踪后,本家派人四处遍寻,终不得,又恐被天启皇城里的那一位怪罪,于是想方设法的欺瞒之,本家众人统一口径谎称小公主是突染恶疾,已经病故离世,甚至弄出了一具假的尸骨来蒙骗。皇帝派人前来查证,不料想本家之人为求脱罪竟偷偷以钱财收买前来查证的官吏,伙同官吏一起将此事隐瞒下来。
事情发生的数月之后,皇宫中负责记录皇族日常的史官奉皇帝之命损毁了所有有关于小公主萧长安的详细记载,甚至整个宫中也被下达了禁止议论顺安公主之事的禁令。
现如今北离皇室的卷宗上唯一还提到她的,也仅有年事表中那短短的几个字:明德十六年,顺安公主病逝。
从此后,北离再无顺安公主萧长安。
那一年,又逢皇城发生琅琊王谋逆一案,北离六皇子萧楚河为琅琊王辩护,致使惹怒龙颜,被贬出天启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