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天才陨落与成长逆袭
本书标签: 都市 

第十章:诗仙再世与独立的月薪

天才陨落与成长逆袭

高二的暑假,在学业和体育的双重辉煌中到来。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是放松和调整的时期。而叶凌云,却为自己安排了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代表学校,更准确地说是被语文老师极力推荐,参加浙江省中学生诗歌朗诵大赛。这件事,触动了他内心深处一份久违的、几乎被遗忘的热爱。

自从“变笨”的阴霾笼罩后,他几乎放弃了所有与“记忆”和“感性”相关的爱好,包括他六年级时就已经达到“大师”级别却深藏不露的诗歌朗诵。他将其归咎于记忆力的衰退,无法流畅背诵长篇诗作。但如今,随着心态的调整和自信的回归,那份对文字韵律、对情感表达的热爱,重新萌芽。

他选择的篇目,是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豪迈奔放,气势磅礴,极难驾驭,不仅需要高超的朗诵技巧,更需要朗诵者自身有足够的气场和人生体悟去理解和诠释。

比赛在杭州举行。舞台上,灯光聚焦。叶凌云一身素净,静立台中。当音乐声缓缓响起,他睁开微闭的双眼,开口诵出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那一刻,整个会场安静了。

他的声音,不再是平日里的清朗,而是带着一种独特的、仿佛穿越千年的沙哑与磁性。每一个字都咬得清晰无比,却又饱含情感。语调的起伏、节奏的顿挫、气息的掌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不是在朗诵,他仿佛就是那个怀才不遇、借酒放歌的李白本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当他诵到这一句时,台下许多观众,甚至包括评委,眼中都闪动着激动的光芒。这诗句,仿佛就是叶凌云自身经历的最好注脚。他诵出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冲破逆境、自信昂扬的精神力量。

当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余音在会场缓缓消散,掌声如同雷鸣般爆发,经久不息。一位资深评委,一位白发苍苍的古典文学教授,激动地评价道:“此子对诗歌神韵的把握,已入化境!感情充沛,技巧精湛,气韵贯通,恍若诗仙再世!”

毫无悬念,叶凌云以绝对优势夺得了浙江省诗歌朗诵大赛的特等奖。“诗仙再世”这个评价,也随着获奖消息传回了东阳,传遍了金华。人们这才惊觉,这个学霸、体育怪才,竟然还藏着如此深厚的人文艺术底蕴。

而叶凌云在做完这件轰动之事后,却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立刻投入了暑假的第二件事——打临时工。

他选择打工,并非完全因为经济原因(家庭年收入七十万虽不算大富大贵,但也足够支持他)。更深层的原因,是他想要体验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一种脱离校园和家庭、靠自己的双手挣取报酬的独立感。这或许也是他重新确认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他找了一份在本地一家新开的大型书店做整理员和收银助理的工作。工作内容不算复杂,但需要耐心和细心。穿着书店的围裙,穿梭于书架之间,或者站在收银台前学习操作,叶凌云体验着一种平凡的充实。

一个月后,他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工资。看着手机银行里到账的短信,他笑了笑。

月薪:3200元人民币。

这是一个非常标准的、符合当地暑期工水平的薪资。对叶凌云而言,这个数字的意义远大于其本身。它代表着他依靠自身劳动获得的认可,是一份踏踏实实的收获。

站在书店的玻璃窗前,望着窗外车水马龙,叶凌云心中一片宁静。赛场上的速度与激情,舞台上的豪情与绽放,打工时的平凡与踏实……这些看似矛盾的经历,共同构成了他这个暑假的底色,也让他的内心变得更加丰盈和坚韧。

学业、体育、艺术、独立的初步体验……他似乎正在将过去丢失的碎片,一块块地重新拾起,拼凑成一个更完整、更强大的自己。

他知道,高三即将到来,那将是最终的决战。但此刻,他心怀期待,无所畏惧。

上一章 第九章:赛道上的闪电 天才陨落与成长逆袭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一章:股海初试与高三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