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在案几上漫开,将食盒里的桂花糕染成暖金色。苏云澈盯着那碟点心,指尖悬在半空,迟迟没有落下。
系统提示里“解毒草成分”的字眼与萱华公主方才的言行在脑中反复碰撞——她既在黑色案宗上抹了“牵机引”,又在点心里掺了解毒草,这绝非偶然,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试探。
他俯身凑近食盒,鼻尖萦绕着桂花的甜香与一丝极淡的草药味,那是解毒草特有的气息。
作为现代顶尖战略顾问,他深谙“行为逻辑闭环”的重要性:若萱华真想杀他,只需在案宗上加重毒素,无需多此一举送解毒点心;若她想帮他,又不必用下毒这种险招。
唯一的解释是,她在传递一个信号——她知晓“牵机引”的底细,也知道苏云澈在查苏家旧案,却受限于某种身份,无法明着相助,只能用这种隐晦的方式提点。
苏云澈拿起一块桂花糕,指尖碾过糕点表面的糖霜,触感细腻。
他没有立刻入口,而是走到窗边,将糕点掰成两半,观察内部结构——没有异样,解毒草应是在和面时就掺了进去,用量精准,恰好能中和“牵机引”的微量毒素,却不会对人体造成负担。
这种对剂量的把控,绝非普通侍女能做到,必是萱华亲自吩咐,甚至可能是她亲手准备。
“公主殿下……”
苏云澈低声念出这个名字,脑海里复盘着方才的细节:萱华初见他时,虽故作娇纵,却在他阻拦翻看黑色案宗时迅速收了手,没有过多纠缠;提及“牵机引”时,她瞳孔微缩,指尖无意识收紧,那是恐惧而非冷漠。
最后拿走银簪时,她特意将簪头的血迹朝向自己,避免苏云澈再接触毒素……这些细微的动作,都在推翻系统最初“利用度70”的判定,反而指向“暗中示警”的可能性。
他将半块桂花糕放回食盒,转身看向那卷被下毒的黑色案宗。
案宗边缘的墨迹还带着湿润感,那是萱华方才翻看时,指尖沾了案上残留的“牵机引”毒液所致。
苏云澈没有直接触碰,而是取来一张干净的宣纸,覆盖在案宗封面,轻轻按压——宣纸上立刻留下几枚淡黑色的指印,指节处的纹路清晰可见。
作为战略顾问,他曾接受过专业的痕迹分析训练,仅凭指印就能推断出大致的手部动作:萱华翻案宗时,手指用力不均,拇指与食指的压痕最深,这是紧张时的典型表现。
而指印集中在案宗封面的右上角,恰好是“苏家旧案”四个字的位置,说明她翻案宗的目的并非查看内容,而是确认案宗是否为她要找的那卷。
“她在找这卷案宗,却又不想让我知道。”苏云澈摩挲着宣纸边缘,眼神渐沉。
结合之前的线索,萱华的行为逻辑逐渐清晰:她受某股势力所托(大概率是皇室内部反对太子的力量),前来镇北王府寻找苏家旧案的证据。
却在发现苏云澈也在查此案后,选择用下毒和送解毒点心的方式,既完成了“试探苏云澈立场”的任务,又暗中传递了“牵机引危险”的信号。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节奏缓慢,步幅均匀,不像是王府侍女的轻快步伐,更像是常年习武之人的沉稳步调。
苏云澈立刻收起宣纸,将食盒放回原处,装作整理案宗的模样,眼角的余光却紧紧盯着门口。
门被轻轻推开,一个身穿青色劲装的男子走了进来,腰间佩着一把短剑,面容冷峻,眼神锐利,正是凌墨渊留在王府的亲兵统领,李副将。
“苏书吏,王爷临走前吩咐,让属下协助你查王总管的死因。”
李副将的声音低沉,目光扫过书房,最后落在那卷黑色案宗上。
“方才公主殿下的侍女来过?”
“是,公主殿下派人送了伤药和点心。”
苏云澈不动声色地挡在案宗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他在观察李副将的反应,尤其是听到“萱华公主”时的微表情。
李副将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指尖在剑柄上轻轻敲击,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公主殿下向来不插手王府事务,此次突然前来,怕是另有目的。”
他走到书桌旁,拿起那瓶伤药,打开闻了闻,又放回原处。
“苏书吏,你需多加小心,公主殿下身边的人,未必都可信。”
苏云澈心中一动——李副将这话看似提醒,实则是在试探他对萱华的态度。他故意露出几分困惑:
“李副将的意思是,公主殿下身边有坏人?可公主殿下待我还算和善,还特意送了解毒的点心。”
他说着,指了指食盒里的桂花糕,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懵懂。
李副将的眼神变了变,看向食盒的目光多了几分审视:
“解毒点心?公主殿下怎么知道你需要解毒?”
“许是殿下听说昨夜有刺客,担心我受了伤,或是误碰了什么毒物吧。”
苏云澈垂下眼,掩去眼底的精光。他知道,李副将是凌墨渊的心腹,忠诚度高达80,却也可能知晓部分苏家旧案的内情。提及“解毒”,就是为了观察他是否知道“牵机引”的存在。
果然,李副将听到“毒物”二字时,呼吸微顿,手指在剑柄上的敲击节奏加快:
“昨夜的刺客身上,确实藏有剧毒,苏书吏没碰到就好。”
他没有再多问,只是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条,递给苏云澈。
“这是属下查到的王总管的人际关系,他生前与礼部侍郎周显来往密切,常有书信往来。”
苏云澈接过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着王全安的社交关系,其中“周显”二字被圈了红圈,旁边标注着“每月初三、十五,王全安会去京城永宁坊的‘悦来茶馆’与周显密会”。
“永宁坊?”
苏云澈的心脏猛地一跳——凌墨渊从玉佩夹层里找到的字条,也提到了“永宁坊枯井”!王全安与周显在永宁坊密会,而枯井也在永宁坊,这绝不是巧合。
周显是太子的亲信,十年前曾弹劾过苏明哲,如今又与王全安勾结,显然是苏家旧案和王全安之死的关键人物。
【叮!系统任务更新:调查周显与王全安的密会内容(当前进度25%)。任务奖励:成就点150,解锁“高级追踪技巧”。任务提示:永宁坊“悦来茶馆”可能藏有密会记录。】
系统的提示印证了苏云澈的猜测。他将纸条折好,放进怀里,抬头看向李副将:
“多谢李副将。不知能否麻烦副将派人去永宁坊的‘悦来茶馆’查探一番?看看王总管与周显的密会,是否留下了什么线索。”
李副将却摇了摇头:
“王爷临走前吩咐,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离开王府。如今北境战事紧张,王府需严加戒备,不能再生事端。”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不过,属下可以派人去联系王府在京城的暗线,让他们去‘悦来茶馆’查探,有消息会第一时间告知苏书吏。”
苏云澈点头应道:
“有劳李副将。”
他知道,李副将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王府刚发生刺客事件,若此时派人离开,很可能会打草惊蛇,甚至引来太子的进一步猜忌。联系京城暗线,是目前最稳妥的办法。
李副将又叮嘱了几句“注意安全”,便转身离开了书房。书房里再次恢复寂静,苏云澈走到窗边,看着庭院里巡逻的亲兵,脑海里开始梳理所有线索:
1. 王全安之死:表面是自尽,实则是被人用“牵机引”毒杀,凶手伪造了自尽现场,留下银簪作为线索,银簪上的毒素与苏明哲所中之毒一致。
2. 萱华公主的立场:看似娇纵,实则暗中示警,知晓“牵机引”的底细,可能受反太子势力所托,寻找苏家旧案证据。
3. 周显的角色:太子亲信,十年前弹劾苏明哲,与王全安在永宁坊密会,很可能是杀害王全安、构陷苏家的主谋之一。
4. 永宁坊的线索:枯井藏有密信,悦来茶馆有密会记录,是解开苏家旧案的关键地点。
作为现代战略顾问,他习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合线索,很快便发现了一个被忽略的细节:王全安是镇北王府的总管,常年驻守王府,为何会频繁前往京城与周显密会?
除非他在替凌墨渊传递消息,或是在暗中为太子监视凌墨渊。而“牵机引”是皇室专用毒药,周显一个礼部侍郎,怎么会有机会接触到?
“难道……周显背后还有更大的势力?”
苏云澈的眼神渐深。他想起凌墨渊手中那封太子的密信,上面写着“罪臣之子苏云澈,身怀异术,恐为祸患”——太子怎么知道他“身怀异术”?除非太子身边有能察觉系统的人,甚至可能也有一个类似的系统!
这个念头让苏云澈脊背发凉。如果太子也有系统,那这场博弈就不再是简单的“查旧案、洗冤屈”,而是升级为“系统持有者之间的较量”。
凌墨渊的“天机战神系统”、他的“文明导师系统”、太子可能拥有的未知系统……三个系统背后,或许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而苏家旧案,只是这个秘密的冰山一角。
他走到书桌前,拿起那卷黑色案宗,这次没有避讳,而是戴上之前整理案宗时用过的棉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开。
案宗里记录的蛮族与“内应”的往来信件,大多是关于粮草调动的内容,其中提到“苏尚书”的地方,只有一句:
“苏尚书已同意,秋收后调粮至云关。”
“调粮至云关……”
苏云澈的手指停在这句话上,眼神突然亮了起来。云关是北境重镇,十年前蛮族曾多次攻打云关,而苏明哲作为礼部尚书,根本没有权力调动粮草——调动粮草的权力,掌握在户部和兵部手中!
这说明,“苏尚书同意调粮”是假的,是有人故意伪造信件,将调粮的罪名嫁祸给苏明哲,目的就是为了构陷苏家,进而削弱反对太子的势力!
而王全安作为王府总管,很可能知道调粮的真相,甚至参与了伪造信件的过程,所以才会被灭口;周显则是负责传递假消息、联系蛮族的中间人。
至于太子,就是这一切的幕后主使,目的是通过构陷苏家,清除异己,同时嫁祸给凌墨渊,削弱他的势力。
“原来如此……”
苏云澈合上案宗,心中的迷雾终于散去了一角。但新的疑问又随之而来:太子为什么要嫁祸凌墨渊?
凌墨渊是皇帝的亲弟,手握重兵,太子若想登基,确实需要削弱凌墨渊的势力,但为何要选择“通敌蛮族”这种风险极高的方式?
还有萱华公主,她到底是站在太子这边,还是站在凌墨渊这边?
就在这时,苏云澈的脑海里突然响起系统的提示音,带着一丝急促:
【警告!检测到京城方向传来强烈的能量波动,与“天机战神系统”同源!请宿主立即做好准备,可能有系统持有者即将抵达王府!】
苏云澈的瞳孔骤缩——京城方向传来系统波动?难道是太子派来的人,也拥有系统?他快步走到窗边,望向京城的方向,只见远处的天际线上,隐约有一队人马正朝着王府的方向赶来,速度极快,显然是精锐中的精锐。
他握紧了手中的黑色案宗,心里充满了警惕。凌墨渊远在北境,王府里只有李副将和少量亲兵,若真有系统持有者来袭,他能否应对?萱华公主会不会出手相助?还有永宁坊的密信和悦来茶馆的线索,能不能在敌人到来之前查到?
所有的问题都没有答案,苏云澈只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作为顶尖战略顾问,他最擅长的就是在危机中寻找生机。
他走到书桌前,打开暗格,取出那半块玉佩,又将黑色案宗和李副将给的纸条放进怀里,最后拿起食盒里的桂花糕——这是目前唯一能中和“牵机引”的东西,或许能在关键时刻救命。
庭院里的亲兵已经察觉到了异常,开始集结队伍,李副将也亲自来到书房门口,沉声道:
“苏书吏,京城来了一队不明身份的人马,自称是太子殿下的亲信,要见王爷,属下已经派人去阻拦,你尽快收拾好重要物品,若情况不对,就从王府后门撤离。”
苏云澈点头应道:
“多谢李副将。”
他知道,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而他,必须在这场风暴中活下去,找到苏家旧案的真相,为父母洗刷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