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御书房内已燃起淡淡的檀香。赵丽颖早早来到御书房,开始整理昨天收到的奏折。她的心中始终惦记着淑妃的提醒,警惕地留意着每一份经过她手的奏折,尤其是萧景琰递上来的那份。按照淑妃的说法,皇后很可能会在萧景琰的奏折里动手脚,陷害他谋反。
果然,没过多久,小福子就捧着一叠奏折走了进来,其中最上面的一份正是萧景琰递上来的。小福子将奏折放在桌上,脸上带着一丝异样的神色:“沈姑娘,这是景琰王爷刚递来的奏折,说是关于西北赈灾的补充提议。”他说话时眼神闪烁,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奏折边缘,显然有些心虚。
赵丽颖心中警铃大作,不动声色地接过奏折。指尖触到奏折封皮的瞬间,她便察觉到不对劲——萧景琰素来用的是宫中特制的暗纹宣纸封皮,而这份奏折的封皮虽看似相似,却少了右下角那枚象征他王府的梅花水印。更可疑的是封蜡,萧景琰惯用的旧蜡块色泽偏暗,而眼前这枚封蜡崭新光亮,边缘还有细微的熔蜡痕迹,像是临时封缄的。
“辛苦小福子公公了。”赵丽颖淡淡一笑,将奏折放在案上,“皇上还在更衣,我先把其他奏折整理好,等会儿一并呈上去。”小福子眼神复杂地看了她一眼,喏喏地应了声“是”,转身退了出去,脚步却比来时急促了几分。赵丽颖待他走远,立刻拿起奏折,小心翼翼地拆开封蜡。
奏折展开,里面的字迹模仿萧景琰的温润笔法,却处处透着生硬——萧景琰写字时习惯在“景”字的竖钩处带一点回锋,而这份奏折里的“景”字却直挺挺的,毫无韵味。她快速浏览内容,前面关于西北赈灾的提议条理清晰,与萧景琰平日的风格相符,可翻到最后一页,一行刺眼的字迹突然映入眼帘:“今上沉迷削藩,民不聊生,臣恳请陛下退位,传位于景琰,以安天下!”
赵丽颖倒吸一口凉气,果然是皇后的阴谋!这份伪信若是被萧宏看到,萧景琰就算有百口莫辩,轻则被废黜王爷之位,重则性命难保。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脑海里飞速闪过应对之策。现代拍戏时,她曾用指甲油画笔在剧本上做过细微标记,既不显眼,又能作为凭证。眼下这奏折纸质粗糙,或许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留下痕迹。
她摸出藏在发髻里的银簪——这是林晚送她的生辰礼物,簪头尖锐。她蘸了一点砚台里的朱砂墨,在伪信末尾的空白处,用只有她和萧景琰知道的“星纹”标记画了三个微小的圆点。这星纹是剧本里萧景琰的专属符号,他曾在给沈清晏的密信中用过,旁人绝不会察觉。做完这一切,她将奏折恢复原状,重新放在案头最显眼的位置。
辰时过半,萧宏穿着明黄常服走进御书房,一眼就看到了案上的奏折。“景琰的奏折?”他拿起奏折,拆开细看。赵丽颖站在一旁,心脏怦怦直跳,目光紧紧盯着萧宏的神色。果然,当看到最后一页的伪信时,萧宏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手中的奏折“啪”地拍在案上,怒声道:“放肆!景琰竟敢有如此大逆不道的心思!”
“皇上息怒!”赵丽颖急忙跪下,“王爷素来忠心耿耿,断不会说出这种话,说不定其中有诈!”萧宏眯起眼睛,盯着她:“哦?你倒是说说,哪里有诈?”赵丽颖指着奏折上的星纹标记:“皇上请看,这伪信末尾有三个微小的圆点,是景琰王爷的专属星纹标记。可王爷每次用这标记时,都会在圆点旁画一道细痕,以示郑重,这份奏折上却没有。而且王爷的字迹虽温润,却力透纸背,这伪信的墨迹浮于表面,显然是模仿的。”
萧宏凑近细看,果然发现了那三个微小的圆点,又对比了萧景琰以往的奏折字迹,脸色稍缓:“你说的有几分道理。那你觉得,是谁敢如此大胆,伪造景琰的奏折?”赵丽颖压低声音:“回皇上,小禄子公公自尽前曾说‘皇后娘娘饶命’,而小福子公公刚才送奏折时,神色慌张,举止异常。奴婢斗胆猜测,此事或许与皇后娘娘有关。”
话音刚落,小福子就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皇上饶命!奴婢……奴婢有罪!”萧宏厉声道:“说!这奏折到底是怎么回事?”小福子浑身发抖,断断续续地说:“是……是皇后娘娘身边的掌事太监逼奴婢的!他说要是不把这份奏折呈上来,就杀了奴婢的家人……奴婢一时糊涂,才犯下大错!”
萧宏气得脸色铁青,重重地拍了一下龙案:“皇后!又是她!朕待她不薄,她却屡次三番陷害皇子,构陷忠良!来人,把小福子拖下去,杖责三十,打入冷宫!再传朕的旨意,令皇后闭门思过,没有朕的允许,不得踏出坤宁宫半步!”侍卫们应声上前,将小福子拖了出去。
赵丽颖松了口气,刚要起身,萧宏却叫住她:“沈清晏,你心思缜密,观察入微,倒是个可用之才。”他顿了顿,眼神深邃地看着她,“你觉得,景琰真的没有反心吗?”赵丽颖心中一凛,知道这是萧宏对她的试探。她恭敬地回答:“皇上,景琰王爷自小在您身边长大,深受您的教诲,若是有反心,怎会在西北旱灾时主动请缨赈灾,又怎会将王府的银两拿出来救济百姓?他若是有反心,大可借着这次赈灾笼络民心,而不是实心实意地为百姓做事。”
萧宏点了点头,若有所思:“你说得也有道理。或许是朕最近被削藩的事搅得心烦,有些多疑了。”他挥了挥手,“你起来吧,继续整理奏折。这件事,朕会亲自调查清楚。”“奴婢遵旨。”赵丽颖站起身,心中却没有丝毫放松。皇后虽然被闭门思过,但她的势力盘根错节,绝不会善罢甘休。这次的奏折陷阱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不知道会有什么阴谋等着她和萧景琰。
中午时分,赵丽颖奉命去御膳房取午膳。刚走到御花园,就看到萧景琰迎面走来。他穿着一身月白色锦袍,手中拿着一把折扇,看到赵丽颖,脚步顿了顿,低声道:“多谢。”赵丽颖明白他指的是奏折的事,也压低声音:“王爷不必客气,奴婢只是做了分内之事。皇后虽然被闭门思过,但王爷仍需多加小心,她不会就此罢休的。”
萧景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我知道了。你也多加留意,若是有什么危险,立刻派人通知我。”他从袖中拿出一块玉佩,塞到赵丽颖手中,“这是我母妃留下的玉佩,你拿着它,若是遇到皇后的人刁难,出示这玉佩,他们会忌惮几分。”赵丽颖接过玉佩,玉佩温润冰凉,上面刻着精致的云纹,与之前淑妃给她的罗盘上的星纹隐隐呼应。
“多谢王爷。”赵丽颖将玉佩收好,匆匆向御膳房走去。她知道,萧景琰这是在向她示好,也是在建立信任。在这深宫之中,多一个盟友,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取完午膳回到御书房,赵丽颖刚将食盒放在桌上,就听到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侍卫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皇上!不好了!小禄子在慎刑司自尽了!”
萧宏正在批阅奏折,听到这话,猛地抬起头,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什么?!朕不是让你们好好看管他吗?怎么会自尽!”侍卫跪在地上,颤抖着回答:“皇上饶命!小禄子……小禄子用腰带勒住脖子自尽的,临死前只说了一句‘皇后娘娘饶命’。我们发现时,已经晚了……”萧宏重重地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与愤怒:“皇后……她这是在杀人灭口啊!”
赵丽颖站在一旁,心中充满了震惊。小禄子的死,意味着皇后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慎刑司,连皇上亲自下令看管的人都能轻易自尽。这深宫之中的水,比她想象的还要深。萧宏沉默了许久,最终挥了挥手:“把小禄子的尸体拖下去,按照太监的礼仪安葬。这件事,暂时先压下去,不要声张。”侍卫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御书房内再次陷入寂静,萧宏靠在龙椅上,神色落寞。赵丽颖看着他,心中突然生出一丝怜悯。他虽然是大曜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处处被皇后掣肘,连自己身边的太监都保护不了。或许,这就是帝王的孤独与无奈。她轻声道:“皇上,逝者已矣,您也要保重龙体。当务之急,是查清小禄子自尽的真相,还有皇后背后的势力,否则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受害。”
萧宏抬起头,看着赵丽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说得对。沈清晏,这件事就交给你去查。你要小心行事,不要打草惊蛇。若是需要人手,可以直接向朕要人。”“奴婢遵旨,定不辜负皇上的信任。”赵丽颖坚定地回答。她知道,这又是一次艰巨的任务,但她别无选择。为了自己,为了萧景琰,为了那些被皇后迫害的人,她必须揭开所有的秘密,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傍晚时分,赵丽颖回到宫女房。林晚看到她,急忙迎上来:“姐姐,你回来了!今天御书房里发生了什么事?我听说皇上发了很大的火。”赵丽颖将林晚拉到身边,低声将奏折陷阱和小禄子自尽的事告诉了她。林晚吓得脸色惨白:“皇后也太狠毒了!姐姐,你以后一定要更加小心,千万不要出事。”
“我知道了,你放心。”赵丽颖摸了摸林晚的头,“对了,坤宁宫那边最近有什么动静吗?皇后被闭门思过,宫里的人有没有什么异常?”林晚想了想:“我今天去坤宁宫送东西,看到皇后宫里的人都很慌张,尤其是翠儿,被杖责后一直待在房间里,不出来见人。还有,我听到王姑姑在和一个太监说话,好像在说‘东西已经处理好了,不会留下痕迹’。”
赵丽颖心中一动:“王姑姑?皇后的掌事姑姑?”林晚点了点头:“是啊。她们说话的时候很隐秘,我只听到这一句。”赵丽颖陷入了沉思,王姑姑说的“东西已经处理好了”,会不会是指小禄子自尽的事?或者是其他的阴谋?她知道,想要查清真相,必须从王姑姑和翠儿身上入手。但她们都是皇后的心腹,想要从她们口中套出话来,绝非易事。
夜色渐深,赵丽颖躺在床上,脑海里反复回放着白天发生的事情。小禄子的死、皇后的闭门思过、萧景琰的玉佩、王姑姑的神秘话语,一切都像一团乱麻,缠绕在她的心头。她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更加艰难,但她不会退缩。她拿出萧景琰给她的玉佩,借着微弱的月光,仔细端详着上面的云纹。玉佩的触感温润,仿佛带着一丝力量,给了她些许慰藉。她在心中默念:萧景琰,淑妃,林晚,我们一定要一起活下去,揭开所有的秘密,让这深宫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