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宫的夜晚格外冷,风从破败的窗纸里灌进来,发出 “呜呜” 的声音,像鬼哭。赵丽颖和萧景琰、林晚、淑妃一起,按照密道图,找到了水井后面的密道入口 —— 入口被块石板挡住,石板上刻着个 “沈” 字。
“这是沈家的标记。” 淑妃摸了摸石板,“我兄长肯定在里面。”萧景琰用力推开石板,下面是个黑漆漆的密道,散发着霉味。他点燃火把,率先走了进去,赵丽颖和林晚、淑妃跟在后面。密道很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墙壁上长满了青苔,滑溜溜的。走了大概半个时辰,前面出现了一点微光 —— 是密道的出口。“我们到了。” 萧景琰熄灭火把,悄悄走到出口,往外看了看 —— 外面是破庙的院子,空无一人。他们从密道里出来,淑妃迫不及待地喊:“兄长!你在哪里?”“月娥?” 一个虚弱的声音从破庙里面传来。淑妃冲进去,看到一个穿着囚服的男人躺在稻草上,脸色苍白,头发胡子都很长 —— 正是沈策。“兄长!” 淑妃扑过去,抱住沈策,哭了起来。沈策摸了摸淑妃的头,笑着说:“傻丫头,哭什么,我不是好好的吗?”赵丽颖和萧景琰、林晚走进来,沈策看到他们,疑惑地问:“你们是谁?”“我是沈清晏,沈毅的女儿。” 赵丽颖说,“这位是萧景琰王爷,是他救了我们。”“沈毅的女儿?” 沈策的眼神亮了亮,“沈毅兄还好吗?”赵丽颖低下头,说:“我父亲已经被皇后诬陷,满门抄斩了,只有我活了下来。”沈策叹了口气:“都是我的错,要是我当年没反对削藩,沈毅兄也不会死。”“这不怪你。” 萧景琰说,“是皇后的阴谋,她想借削藩之名,铲除异己,扶持三皇子登基。”沈策点点头:“我在密道里听侍卫说,皇后已经控制了禁军,想在明日登基,立三皇子为帝。”“什么?” 萧景琰的脸色变了,“我们得赶紧回去,阻止皇后!”“不行。” 沈策摇摇头,“皇后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我们回去就是自投罗网。”“那怎么办?” 林晚着急地问。“我有个办法。” 赵丽颖突然说,“我之前在御书房看到过一份密折,上面写着‘沈毅案有疑,需重审’,落款处的朱砂印被磨去了,但我认出是皇帝的笔迹 —— 皇帝其实知道沈毅案的真相,只是碍于削藩大业,不敢承认。我们可以把沈策带到皇帝面前,让沈策指证皇后,皇帝肯定会重审沈毅案。”“这个办法好。” 萧景琰点点头,“但我们怎么见到皇帝?皇后肯定把皇帝软禁了。”“我知道一条密道,能通往皇帝的寝宫。” 李福全突然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个灯笼,“王爷,老奴已经在外面等你们很久了。”“李公公,你怎么来了?” 萧景琰很惊讶。“老奴是奉王爷母妃的遗命,保护王爷。” 李福全说,“王爷母妃当年就知道皇后会谋反,留下了这条密道,让老奴在关键时刻交给王爷。”他们跟着李福全,从破庙的另一条密道出发,往皇帝的寝宫走去。密道里很暗,李福全拿着灯笼,走得很慢。“王爷母妃当年是怎么死的?” 赵丽颖问李福全。“王爷母妃是被皇后用毒针射死的。” 李福全叹了口气,“当年王爷母妃发现了皇后的阴谋,想告诉皇帝,结果被皇后抢先一步,用毒针射死了,还对外说是‘毒蛇所伤’。”赵丽颖心里难过 —— 萧景琰从小就失去了母亲,还一直被蒙在鼓里。走了大概一个时辰,终于到了皇帝寝宫的密道出口。李福全敲了敲墙壁,里面传来皇帝的声音:“是谁?”“陛下,是老奴李福全,还有景琰王爷和沈策将军。” 李福全说。墙壁打开,皇帝坐在榻上,脸色憔悴,看到沈策,惊讶地问:“沈策?你没死?”“陛下,臣没死,是被皇后关在冷宫的密道里。” 沈策跪下来,“皇后诬陷臣谋反,还诬陷沈毅兄通敌叛国,都是为了扶持三皇子登基!”皇帝叹了口气:“朕知道,朕早就知道。”“陛下既然知道,为什么不重审沈毅案?” 赵丽颖问。“因为削藩需要理由。” 皇帝说,“沈毅和沈策都是反对削藩的,朕只能牺牲他们,才能顺利削藩,巩固皇权。”“陛下,皇权固然重要,但民心更重要!” 萧景琰说,“皇后已经控制了禁军,想在明日登基,立三皇子为帝,陛下要是再不阻止,大曜就完了!”皇帝沉默了很久,终于说:“朕知道了,朕会重审沈毅案,扳倒皇后。”他拿出玉玺,写了份圣旨,任命萧景琰为兵马大元帅,统领禁军,捉拿皇后和三皇子。“景琰,这是朕的玉玺,你拿着,要是遇到反抗,就以朕的名义镇压。” 皇帝把玉玺递给萧景琰。萧景琰接过玉玺,跪下来:“臣定不辱使命!”他们离开皇帝的寝宫,萧景琰立刻召集禁军,宣布了皇帝的圣旨。禁军们早就不满皇后的统治,纷纷响应。第二天清晨,萧景琰带着禁军,包围了坤宁宫。皇后和三皇子还在做着登基的美梦,看到禁军,吓得脸色发白。“皇后,三皇子,你们谋反,罪该万死!” 萧景琰举起玉玺,“陛下有旨,捉拿皇后和三皇子,打入天牢,听候发落!”禁军冲进去,把皇后和三皇子抓了起来。皇后还在喊:“我是皇后,你们不能抓我!”“你已经不是皇后了。” 萧景琰冷冷地说,“沈毅案和沈策案会重审,你的罪行,会一一清算。”看着皇后和三皇子被押走,赵丽颖心里松了口气 —— 宫斗终于结束了,她也能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