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凤御九宸:沈微澜登基记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古代  女强   

第六章 暗流涌动

凤御九宸:沈微澜登基记

永安元年正月初六,登基大典前夜。

紫宸宫偏殿的烛火彻夜未熄,映得窗棂上的缠枝莲纹明明灭灭。沈微澜卸下沉重的朝服,仅着一袭月白暗绣竹纹的常服,指尖摩挲着案上先帝遗留的青铜镇纸——那是她幼时随父皇批阅奏折时,父皇亲手放在她面前的,说“帝王之心,当如这镇纸般沉稳,方能压得住世间纷扰”。如今父皇已逝,青铜镇纸依旧冰凉厚重,而她肩上的担子,早已重过千钧。

“陛下,夜深了,该歇息了。”贴身女官云袖端着一碗温热的莲子羹,轻手轻脚地走进殿内,见沈微澜仍对着一幅舆图出神,不由得低声劝道。

沈微澜抬眸,目光从舆图上北疆的标记移开,接过莲子羹却未动,只是问道:“天牢那边,沈承泽招了吗?”

云袖脸上的神色暗了暗:“回陛下,二皇子嘴硬得很,严刑拷打之下只承认私藏兵器,对通敌叛国之事矢口否认,还说……还说陛下是为了篡夺皇位,故意构陷他。”

“构陷?”沈微澜冷笑一声,指尖在舆图上狠狠一点,“他私通北狄的密信,朕都已经拿到了,还有他派去北狄的使者,如今也在天牢里,人证物证俱在,他还想狡辩?”

话虽如此,沈微澜心中却清楚,沈承泽背后必定还有人撑腰。此次他谋反之事,策划得如此周密,若没有朝中重臣暗中相助,仅凭他一个闲散皇子,绝不可能调动得了禁军,更不可能悄无声息地与北狄搭上关系。而最让她忌惮的,便是那位一直隐在幕后的太傅——柳明远。

柳明远是三朝元老,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更是先帝在世时最为信任的臣子。沈承泽自幼便师从柳明远,两人关系亲如父子。此次沈承泽谋反,柳明远虽未直接参与,却在暗中推波助澜,否则以沈承泽的智谋,绝不可能走到逼宫这一步。

“云袖,”沈微澜放下莲子羹,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你去查查,最近柳太傅府中可有异常动静?还有,那些支持三皇子的保守派官员,最近可有私下联络?”

“是,奴婢这就去办。”云袖躬身应道,正欲转身离开,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陛下,紧急军情!”禁军统领秦风神色慌张地闯了进来,单膝跪地,双手捧着一份密函,“北疆急报,北狄铁骑突然南下,已攻破我方三座城池,兵锋直指雁门关!”

“什么?”沈微澜猛地站起身,心头一沉。北狄向来与大胤井水不犯河水,如今突然出兵,时机如此凑巧,显然是与沈承泽早有勾结。如今她尚未正式登基,朝局未稳,北狄此时发难,分明是想趁火打劫,一举攻占大胤的北疆之地。

“雁门关守将是谁?为何不早做防备?”沈微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怒火。

“回陛下,雁门关守将是李威将军。北狄此次来势汹汹,且采用了突袭战术,李将军猝不及防,只能拼死抵抗,如今已派人拼死突围,请求朝廷火速派兵支援。”秦风如实禀报。

沈微澜快步走到舆图前,目光死死盯着北疆的防线。雁门关是大胤北疆的门户,一旦雁门关失守,北狄铁骑便可长驱直入,直逼京城。而如今朝中兵力空虚,禁军在平叛时损失惨重,各地藩王又心怀鬼胎,若贸然调兵,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动乱。

“陛下,北狄来势凶猛,雁门关危在旦夕,还请陛下即刻下令,调遣京畿附近的兵力支援北疆!”秦风急切地说道。

沈微澜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她知道,秦风所言不无道理,但京畿附近的兵力是守护京城的最后一道屏障,若尽数调走,一旦朝中有人趁机作乱,后果不堪设想。更何况,柳明远一直虎视眈眈,若得知京畿兵力空虚,难保不会再生事端。

“陛下,不能再犹豫了!”秦风见沈微澜迟迟不下令,不由得再次催促道,“再晚一步,雁门关就真的保不住了!”

沈微澜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坚定起来。她知道,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北疆是大胤的国土,绝不能落入北狄之手。至于朝中的隐患,只能暂时搁置,先解北疆之围再说。

“传朕旨意,”沈微澜沉声道,“命镇国大将军萧策即刻率领三万京畿卫戍部队,驰援雁门关,务必守住雁门关,击退北狄铁骑!同时,命兵部尚书张启统筹粮草,确保援军的后勤供应;命户部尚书清点国库,拨出专款用于北疆战事;另外,昭告天下,北狄背信弃义,犯我疆土,朕已派兵征讨,凡我大胤子民,皆可参军入伍,抵御外敌,有功者重重有赏!”

“臣遵旨!”秦风躬身领命,正欲转身离去,沈微澜却又叫住了他。

“秦风,”沈微澜的目光落在他身上,语气严肃,“你率剩余禁军,加强京城戒备,尤其是皇宫和天牢,绝不能让任何人有机可乘。另外,密切监视柳太傅府和所有保守派官员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即刻禀报。”

“臣明白!”秦风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快步离去。

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只剩下烛火燃烧的噼啪声。沈微澜望着舆图上北疆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她原本以为,平定沈承泽的叛乱后,朝局便能逐渐稳定,她也能顺利登基,开始着手治理国家。可没想到,北狄突然发难,给了她一个措手不及。

“陛下,您已经一天没好好歇息了,就算要处理政务,也要保重龙体啊。”云袖看着沈微澜疲惫的脸庞,不由得心疼地说道。

沈微澜揉了揉眉心,心中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自从先帝驾崩后,她便日夜操劳,处理先帝后事、平定叛乱、商议皇位继承之事,如今又要应对北疆的战事,几乎没有片刻喘息的时间。但她知道,她不能倒下。她是大胤的准女帝,是万民的希望,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她都必须咬牙坚持下去。

“朕没事。”沈微澜摆了摆手,重新坐回案前,拿起一份奏折看了起来。这份奏折是关于三皇子沈承宇的,奏折中说,三皇子年幼,经此变故后一直惶恐不安,日夜啼哭,请求陛下允许三皇子前往皇陵为先帝守灵,远离京城的纷争。

沈微澜看着奏折,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沈承宇今年才八岁,本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却因为皇权争斗,不得不卷入这场风波。她知道,那些保守派官员之所以拥立沈承宇,不过是想利用他年幼,便于掌控朝政罢了。如今沈承泽谋反被擒,她即将登基,沈承宇对她已无威胁,让他前往皇陵守灵,远离京城的是非之地,或许是对他最好的安排。

“传朕旨意,准三皇子沈承宇前往皇陵为先帝守灵,着专人照料其饮食起居,不得有任何闪失。”沈微澜提笔在奏折上写下朱批,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处理完这份奏折,沈微澜又拿起了另一份奏折,这份奏折是关于沈承泽的。奏折中详细列出了沈承泽谋反的种种罪证,包括私藏兵器、勾结北狄、意图逼宫等,请求陛下在登基大典之后,将沈承泽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沈微澜看着奏折上的字字句句,心中不由得一阵复杂。沈承泽是她的亲弟弟,虽然他野心勃勃,妄图篡夺皇位,甚至不惜勾结外敌,背叛国家,但毕竟血浓于水,让她亲手将其凌迟处死,她心中还是有些不忍。

可她也清楚,沈承泽的罪行罄竹难书,若不加以严惩,不足以平民愤,也不足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如今朝局未稳,北狄又在北疆虎视眈眈,她必须展现出足够的威严和魄力,才能让群臣信服,让百姓安心。

“云袖,”沈微澜放下奏折,轻声说道,“你说,朕该如何处置沈承泽?”

云袖愣了一下,随即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二皇子罪大恶极,若不严惩,恐难服众。但毕竟是皇室血脉,若处置过重,恐怕会引来非议。依奴婢之见,不如将其废黜皇子身份,贬为庶人,终身囚禁于天牢,既保全了皇室颜面,也能起到震慑作用。”

沈微澜沉默了片刻,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云袖所言不无道理,但沈承泽勾结北狄,给大胤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若仅仅是终身囚禁,未免太过便宜了他。而且,她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背叛国家、危害社稷的人,无论身份多么尊贵,都必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不,”沈微澜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道,“沈承泽通敌叛国,意图谋反,罪该万死。朕决定,在登基大典之后,将其押赴刑场,斩首示众,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以警示天下臣民!”

云袖见沈微澜主意已定,便不再多言,只是躬身应道:“是,陛下。”

就在这时,殿外再次传来一阵脚步声,这次进来的是礼部尚书李默。李默身着朝服,神色凝重地走进殿内,躬身行礼道:“陛下,登基大典的各项事宜都已准备妥当,只是……”

“只是什么?”沈微澜抬眸看向他,心中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李默犹豫了一下,缓缓说道:“陛下,如今北疆战事吃紧,人心惶惶,若在此时举行登基大典,恐怕会引发百姓的不满。而且,不少官员也认为,国难当头,应当先集中精力抵御外敌,登基大典可以暂缓举行。”

沈微澜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她知道,李默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如今北疆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在这个时候举行登基大典,确实有些不合时宜。但她也清楚,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朝局动荡,若她不尽快登基,确立名分,恐怕会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有机可乘,局势也会变得更加混乱。

“李尚书,”沈微澜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登基大典乃是国之大事,岂能随意暂缓?如今北狄犯我疆土,正是需要朕登基称帝,凝聚民心,带领大家共同抵御外敌的时候。若此时退缩,只会让百姓失望,让外敌更加嚣张。登基大典如期举行,一切照旧。”

李默见沈微澜态度坚决,便不再劝说,只是躬身应道:“臣遵旨。”

李默离去后,殿内再次陷入了沉寂。沈微澜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充满了感慨。她知道,明天的登基大典,将会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最艰难的一天。她不仅要面对朝中保守派的质疑和反对,还要应对北疆的战事和潜藏在暗处的危机。但她无所畏惧,因为她心中有一个信念——守护大胤的万里河山,让百姓安居乐业。

她拿起案上的青铜镇纸,紧紧握在手中。冰凉的触感让她的头脑更加清醒,也让她的内心更加坚定。她知道,从明天起,她将正式成为大胤王朝的女帝,开启一段全新的征程。这段征程必定充满荆棘和坎坷,但她会勇往直前,用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开创一个属于女子的盛世王朝。

烛火摇曳,映照着沈微澜坚毅的脸庞。她知道,今夜注定无眠,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切。

上一章 第五章 临危受命 凤御九宸:沈微澜登基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章 登基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