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书包走出校门,苏清欢看着熟悉又陌生的街道
——没有后来扩建的高架桥,没有拔地而起的商业中心,只有老旧的公交站牌和路边摆着水果摊的小贩,空气里飘着隔壁包子铺的肉香,一切都停留在2018年的临洲市。
她沿着人行道慢慢走,脚步轻快得像要飘起来。
前世车祸前,她刚结束一场跨国会议,赶着回家给父母过结婚纪念日,却在暴雨中撞上了失控的卡车。
临死前,她最遗憾的不是没完成的工作,而是没能好好陪父母吃一顿饭,没能对他们说一句“我爱你们”。
“清欢!这里!”
熟悉的声音传来,苏清欢抬头,看到爸爸苏景然靠在黑色的轿车旁,穿着休闲西装,头发梳得整齐,还是记忆里儒雅温和的模样;
妈妈温若宁站在旁边,穿着米白色连衣裙,手里拎着一个保温袋,看到她就笑着挥手,眼底满是温柔。
“爸!妈!”苏清欢跑过去,扑进温若宁怀里,眼泪毫无预兆地掉下来。
“这孩子,怎么还哭了?是不是第一次月考紧张了?”温若宁拍着她的背,声音柔软,从保温袋里拿出一块温热的毛巾,帮她擦眼泪,“别哭了,妈妈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红豆沙小圆子,回家就能吃。”
苏景然也走过来,揉了揉她的头发:“考不好也没关系,爸爸相信你,慢慢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苏清欢埋在妈妈怀里,闻着她身上熟悉的栀子花香,心里又暖又酸。
前世的她,总以工作忙为借口,很少回家陪父母,直到他们相继去世,才明白“陪伴”是最奢侈的礼物。
“我不是紧张,就是……想你们了。”苏清欢吸了吸鼻子,抬起头,露出一个带着眼泪的笑容,“我这次肯定好好考,不让你们失望。”
“这就对了,”苏景然笑着打开车门,“上车,回家吃小圆子,凉了就不好吃了。”
车里的空调温度刚好,放着轻柔的轻音乐。温若宁从保温袋里拿出一小碗红豆沙小圆子,递到苏清欢手里:“路上先吃点垫垫,回家再给你热一碗。”
瓷碗温热,红豆沙的甜香扑面而来——小圆子是妈妈手工搓的,大小均匀,煮得软糯Q弹,红豆沙熬得绵密,没有颗粒感,上面还撒了一层薄薄的桂花碎,是她从小吃到大的味道。
苏清欢舀起一个小圆子放进嘴里,甜而不腻的红豆沙在舌尖化开,小圆子弹牙,桂花的香气萦绕在唇齿间,温暖的感觉从胃里蔓延到全身。
“好吃吗?”温若宁看着她,眼神里满是期待。
“好吃!比以前更好吃了!”苏清欢用力点头,又舀了一勺,“妈妈,你怎么做得这么好?”
“傻孩子,”温若宁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做了你十几年,还能不知道你喜欢什么口味?你从小就爱吃甜的,但又怕腻,所以红豆沙里没放太多糖,还加了桂花提香。”
苏景然在前面开车,闻言回头笑:“你妈妈为了给你做这个,早上五点就起来泡红豆,熬了两个小时才熬好,说要给你补补脑子,应对月考。”
苏清欢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眼眶又热了。
她低头看着碗里的红豆沙小圆子,突然想起前世自己创业初期,妈妈也是这样,不管她多晚回家,都会留一碗热乎的甜品在厨房,说“女孩子要多吃甜的,心情才会好”。
“妈,以后我也给你和爸爸做点心,”苏清欢抬起头,认真地说,“我学了很多新配方,做桂花糖糕、桃花酥,还有你们喜欢的芝麻核桃糕,保证比外面买的还好吃。”
温若宁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好啊,妈妈等着吃我们清欢做的点心,以后我们家就有两个‘甜点师’了。”
回到家,苏清欢把书包放在玄关,径直走向自己的房间。
房间还是原来的样子——粉色的墙纸,书桌上摆着毛绒玩具,衣柜里挂着宽松的校服,书架上整齐地摆着高中课本和几本烘焙杂志。
她翻开数学课本,里面的知识点大多还有模糊的记忆,比如三角函数的公式、集合的运算,虽然有些细节记不清,但成年人的逻辑思维还在,能够快速抓住重点。
苏清欢拿出一个新的笔记本,按照前世工作中常用的“错题分类法”,把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题按“题型”整理——三角函数分为“求值”“化简”“图像变换”三类,每类下面记录例题、解题步骤和易错点,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注。
写着写着,她突然想起沈知遥上课帮她讲题的样子,想起他课本上认真的标注。
她拿出手机,翻出通讯录,找到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沈知遥”,号码还是初中时抄下来的,却从来没打过。
苏清欢的指尖在屏幕上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放下了手机。
不急,这一世还有很多时间,她可以慢慢靠近他,从同桌做起,从一起学习做起,从……给他做点心开始。
她低头看向笔记本上工整的字迹,又想起妈妈做的红豆沙小圆子,心里充满了力量。
这一世,她不仅要考上星澄大学,实现自己的烘焙梦想,还要守护好身边的人,把前世的遗憾,都变成今生的圆满。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笔记本上,照亮了最后一行字:“苏清欢,加油!星澄见,沈知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