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听说你不会写小说?
本书标签: 轻小说 

第一课:关于第一人称的写作方法。

听说你不会写小说?

  大致询问了一下身边写作友人们的意见,有关于第一人称写作的方法和概念还都很模糊,那么在今天我跟大家谈谈我的第一人称写作经验。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什么是第一人称。

  所谓第一人称写作,就是以“我”的角度进行创作,抛开普通的上帝视角,将作者读者完全带入“我”这个角色,经历“我”才能经历的事情,知道“我”才能知道的事情,读者处于被动,被作者强行拉入自己角色中感受整篇小说所阐述的世界。

  当然,我,俺,朕,寡人,人家,在下,老朽……这都没啥区别。

  简单点来说第一人称就是,在网文界中并不被大多数人所讨好的写作方法。

  如果你去找一个写过一本书或者半本的网文前辈询问的话,他很可能告诉你第一人称写作完全就是小说的大忌,甚至根本不会有人看。

  为什么呢?

  许多作者使用第一人称的时候代入感差,很难进行其他角色的心理描写,在异于常人的方式下写作使得剧情杂乱,被动式脱离作品想象中的效果,甚至用词也开始生硬,伏笔埋下的难度也多了不止一点半点。

  当然,第一人称独特的好处也是有的。

  比第三人称更快速且容易的代入方式,更容易抒发情感,适当的心理描写对于小说整体层次也是飞跃般的提升,以“我”为主要视角,读者并不知道其他人内心活动以及与“我”无关的事情,并且可以让故事更加真实。

  在这里我举一个用第一人称写作的例子。

  那是我回家的路上,六月可真是酷热无比,好像不把每个人蒸干他就誓不罢休。还好我的路程只剩下最后一步,一进火车站我便挤着奔向人群最不集中的地方。

  “呼”我将行李箱撇到一旁一屁股坐下伸了个懒腰,这才环视了一眼四周,前方跟左右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到处都是回家的喜悦跟离别的泪水,这些早已见惯不惯。

  我又习惯性的朝后看了看,一头白发跟黑黑的脖子先映入眼眸,接着便是一阵呛鼻的烟味...

  我无奈的站了起来,望左边挪了两个位置,心里想到这个大叔真的是年纪大了,公共场所吸烟...

  不过又转而想到或许大叔年纪大了不懂得这些吧,想着想着便从背包里拿出那本《追风筝的人》细细的看着,快到结尾了,我似乎时时刻刻都想把它读完。

  “咳咳...嗯嗯...”

  就当我正在替那个小男孩心痛的时候一阵咳嗽声突然传来,离得那么近使我不得不抬起头看一下情况。

  是他!刚才吸烟的那个大叔!

  标准的第一人称写作,强行将读者拉入角色视角,那么将这段话用第三人称写出来是什么样呢?(这在里暂且将主角称为黄强好了)

  那是黄强回家的路上。

  六月可真是酷热无比,好像不把每个人蒸干,老天爷就誓不罢休。

  “还好我的路程只剩下最后一步”黄强抱怨了一声,一进火车站便挤着奔向人群最不集中的地方。

  “呼”将行李箱撇到一旁一屁股坐下伸了个懒腰,黄强这才环视了一眼四周,前方跟左右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到处都是回家的喜悦跟离别的泪水,这些早已见惯不惯。

  黄强又习惯性的朝后看了看,一头白发跟黑黑的脖子先映入眼眸,接着便是一阵呛鼻的烟味...

  他无奈的站了起来,望左边挪了两个位置,心里想到这个大叔真的是年纪大了,公共场所吸烟...

  不过又转而想到或许大叔年纪大了不懂得这些吧,想着想着他便从背包里拿出那本《追风筝的人》细细的看着,快到结尾了,似乎时时刻刻都想把它读完。

  “咳咳...嗯嗯...”

  就当黄强正在替那个小男孩心痛的时候一阵咳嗽声突然传来,离得那么近使他不得不抬起头看一下情况。

  是他!刚才吸烟的那个大叔!

  读者视角的转换不得不让我将作品强行修改了几处地方,总体意思和大致文章段落的结构不变,代入感却有着不一样的效果,并不是说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哪个写作方式的代入感更加良好,而是这两者的效果,完全就不一样。

  但考虑到文章片段本身就有着第一人称的部分硬伤,所以我又多加修改几个地方。

  那是我回家的路上,六月可真是酷热无比,好像不把每个人蒸干他就誓不罢休。还好路程只剩下最后一步。

  一进火车站,我便挤着奔向人群最不集中的地方。

  “呼”将行李箱撇到一旁一屁股坐下伸了个懒腰,这才环视了一眼四周,前方跟左右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到处都是回家的喜悦跟离别的泪水,对我来说,早已见惯不惯了。

  习惯性的朝后看了看,一头白发跟黑黑的脖子先映入眼眸,紧接着便是一阵呛鼻的烟味...

  我无奈的站了起来,望左边挪了两个位置,心里想到这个大叔真的是年纪大了,公共场所吸烟...

  不过又转而想到或许大叔年纪大了不懂得这些吧,想着想着便从背包里拿出那本《追风筝的人》细细的看着,快到结尾了,心中似乎时时刻刻都想把它读完。

  “咳咳...嗯嗯...”

  就当我正在替那个小男孩心痛的时候一阵咳嗽声突然传来,离得那么近使我不得不抬起头看一下情况。

  是他!刚才吸烟的那个大叔!

  原文的原意没有变,只是删减掉部分词语,那么修改的这些部分,也正是使用第一人称写作的许多硬伤。

  对于“我”这个词的滥用。

  我看过许多的第一人称小说,无非就是接下来我吃了顿午饭,我刷了刷牙,我拉了三坨大便,我心里觉得眼前这个浓妆艳抹的女人实在是丑的不得了。

  很简单的道理,首先作者必须弄清楚,“我”的作用是什么?

  是将读者代入环境,提醒读者自己站在主角的位置,在有其他角色特殊动作语言语气的时候稳定主角的位置。为了让读者知道是“我”说了这番话,做了这些事,想了这些东西。

  那很简单,我吃了顿午饭,既然读者已经知道我是“我”了,吃了顿午饭足够,要么就是我们吃了顿午饭,或者黄强去吃了顿午饭,李刚去吃了顿午饭。

  刷了刷牙,拉了三坨大便,并不需要强调“我”,这里没意义的我字完全可以抛开不要。

  我心里觉得眼前这个浓妆艳抹的女人实在是丑的不得了。

  误区更大了,既然是以第一人称为写作方式的,那为什么还要强调是我心里觉得,至始至终作者也不应该去描写别人的内心活动啊,除非是通过什么动作猜测其他角色此刻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但那只是猜测,平时思考的话只需要是,眼前这个浓妆艳抹的女人真TM丑不久足够了吗?

  那么对于“我”的滥用,就是第一人称写作时最大的硬伤。

  当然,也是最主要的,其他硬伤不是没有,但那都是逻辑性硬伤了。

  明明读者是以“我”进行活动,许多书里却能看到其他人的心里描写,其他人遭遇的事件,主角本不该知道的事情,这些完完全全都可以当做伏笔。

  包括,黄强一见到赵刚,就知道赵刚是个品学兼优,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家里死了三条狗五只猫八千只蟑螂的五好小标兵,但他长得很凶狠。

  拜托,这种时候就应该按照主角的性格,用主角的第一印象去写啊。

  既然刚见到赵刚,他长得很凶狠,就应该要让主角有一丝忌惮不敢靠近,逐渐才了解到他不同于外表的为人,这样的故事发展才正确好吗?

  再比如,黄强跟自己的女友葛三胖道别的时候,发现他女友葛三胖有意无意看着赵刚的时候,在后面不远的段落里以赵刚的角度写出来,赵刚把黄强给绿了。

  又是逻辑性错误,既然把读者代入了黄强,那完全就是捉奸之后才会知道赵刚把黄强绿了才对,这时候还要写出黄强的心痛,快要被撕裂的感觉,除了主角以外所有角色的感觉都是在放屁,都是主角想象的才对好吗?

  逻辑性错误,大部分都是作者没有充分将自己代入“我”所产生的错误,发生这种错误的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会时不时自动切换到第三人称感受氛围,但这完全就是错误的事情好吗?既然是第一人称,那就按照第一人称去写,让读者知道主角发生的事情,不知道主角不知道的事情,就是写好第一人称的关键。

  此外,还有一种伪第一人称的写法,简单来说倒不如说是在第一人称中的第三人称。

  写这类书的作者会将我至于一个纯粹是观察者的视角当中,这个主角观察着身边的一切事物,简单来说就是,突出周围所有人的外貌,动作,性格习惯特点,加强“我”的心理活动。

  有关于这种写法的小说,盗墓笔记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三叔用的不纯粹是这种写法,大多在于第一人称和伪第一人称间徘徊,看上去也十分顺畅,简单来说这种方法,也能称得上是第一人称写作的精髓之一了。

  至于许多国外的第一人称作品,使用第一人称和伪第一人称的都很多,大部分则是靠小说类别去分类。

  比如言情,冒险,角色自传用的第一人称偏多,伪第一人称则是大部分小说都适用,因为第一人称写作和第三人称写作给人的代入感完全不同,所以两者哪个更好也是无法判断的事情,唯一的判断方法,只能依靠作者本身的习惯了。

听说你不会写小说?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课:你该怎么写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