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帝门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第二章&;&;相逢

帝门

  东南形胜,江南重镇,金陵自古繁华。

  只有来到金陵的人,才能感受他虎踞龙盘的气势,烟花十里人家的繁华。

  从金陵城西行来一辆马车,慢悠悠的进入金陵城,行到城内大街上,只见赶车的家丁冲轿子内道:“公子,我们到金陵城内了。”

  打开轿子上的帘子,露出了一张清俊的面容,二十五六的年纪,男子下轿之后,又伸手掀起帘子:“小姐,我们到金陵了。”

  帘子掀开,露出里面的佳人,女子薄施粉黛,似水中青莲一般,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大街上路过的青年男子,突然眼睛都直了,腿往前走,眼却不肯离去,一时之间相撞之声不绝于耳。

  男子伸出手,女子也不扭捏,扶着男子走下马车,见礼谢道:“多谢文公子一路相送,眼下离我家不远了,请公子到寒舍一聚。”

  “小姐……”丫鬟在后面焦急的低声唤了一声,“小翠。”女子用眼神止住了丫鬟。

  男子双眸微眯,后面丫鬟的表情全都收录在他眼中,微微笑道:“多谢小姐盛情相邀,只是文某浪迹江湖惯了,就不去贵府叨扰了。”

  女子犹豫了一下,从头上摘下一金钗,递给男子:“区区小物,只做为日后相见的凭证,望文公子莫要推辞。”

  “公子告辞。”

  男子接过来道:“小姐请便。”

  女子走后,男子细细的看着金钗,细嗅之下,金钗带着一股女子独有的清香,小心的把它收了起来。

  “王……公子”家丁一开口差点叫错,连忙改话道:“我觉得这女子不是普通人家的大家闺秀。”

  男子笑了,打趣道:“难得你文华还有如此眼力,真当刮目相看了。”

  “公子,你也这么认为吗?”

  “这个金钗不是凡品,只有宫廷的将作才能制出。”男子盯着金钗,如有所思。

  “那他是大梁皇宫的人?”文华仿佛发现不可思议的事情,甚是惊讶。

  “或许是官宦人家,金钗也许是宫内赏的呢。”男子拍了拍颠簸一路的身躯,道:“走,去转转金陵。”

  大梁皇宫,芷若殿。

  一身凤袍的女子,安坐在在书桌旁,细细的看那女子的模样,赫然便是那位小姐,原来此人不是别人,乃是大梁太宗之女——钱塘公主箫宁,此刻公主箫宁凤眸仔细的瞧着桌上画中的男子,画中的男子清俊的脸庞,一身儒雅的气质,细看之下,不是文公子又是何人。

  丫鬟小翠轻轻的走进来,站在箫宁身后,咯咯直笑:“好个深情的女子。”

  箫宁扭过身来,冲着小翠的胳膊伸手拧了一下:“你这死丫头,我让你办的事情办好了吗?”

  “公主,疼,你看都青了。”小翠褪去衣衫,露出刚才被箫宁拧过的地方,口中说青,但胳膊上却无任何异色,箫宁瞪了她一眼,小翠连忙转话题:“公主,我已经查出文公子所在的地方了。”悄悄的附在箫宁耳边。

  “你们说什么悄悄话呢,也让本宫听听。”说话的是一位中年妇女,但皮肤白嫩,一股雍容的气质,一看就知道贵不可言。

  “母后,你怎么来了。”公主箫宁撒娇的抱住这位中年妇女,在皇宫中能口称本宫,除了大梁皇后,也无她人了,尊号不是乱叫的。

  大梁皇后微怒道:“多大的人了,还是这般小孩心性。”

  “嘻嘻。”宁公主讨人的笑道:“知道了母后,您怎么来了。”

  “你这丫头回来不看我,我还不能来看看你嘛?”皇后数落道:“都回来好几天了,也不知道给母后请安,我看这一次出去让你疯坏了,连礼仪都忘记了。”

  皇后说完之后,眼光扫了一下,突然看见桌上的画像,玩笑道:“不知这是谁家翩翩美男子,竟然让我家宁儿如此动心。”

  “母亲……”宁公主撒娇的叫了一声:“不理你了,就知道那我打趣。”

  “呵呵。”皇后笑着追问道:“谁家男子,我可以让你父皇下旨,我们宁儿相中的男子肯定是不错的。”

  “其实对他我也了解不是很深,他叫文信,是北方人……”宁公主便把如何与文信相识,文信又如何千里送她回金陵,详细的说了一遍。

  原来,今年七月时光,正是天气最热的季节,宁公主因受不了大梁皇宫的闷热,以及婵鸣的困扰,留了一封书信,便带着宫女小翠出宫而去,宁公主私自出宫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皇上和皇后只派出大内侍卫暗中保护。

  出宫后的宁公主换了一身男子的衣装,女子行走在外,总归是不安全的,更何况于宁公主这样的绝色佳人。

  泰山,传说中的泰山为盘古开天辟地后其头颅幻化而成,位于齐鲁之地,五岳之首,历代天子封禅之地,不但山高景美,石雕文刻的文化气息也很浓厚,关键夏季去泰山,山下穿的薄衫,去山顶就得边走边加衣,这也是避暑好地方。

  北周文帝从继位之后从泰山两次封禅,乞求天下战火早日结束,还天下一段太平的盛世。

  泰山虽为封禅之地,但并不禁止人游玩,自三皇五帝到秦皇汉武,大小封禅几十次,浓厚的文化和历史气息,吸引了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文人骚客纷纷留言石壁,石刻主要包括历代帝王封禅告祭文,寺庙创建重修记,石经墓铭,颂岱诗文,题景及楹联等五类,大部是自然石刻。其文字:既有洋洋数千言的长篇巨制,也有一字之惊,既有帝王御言,也有黔黎之说。其形式既有雄伟高大的“万丈碑”,也有盈尺小碣,既有龟趺螭首、精雕细磨之作,也有粗犷片石之刻,其书法艺术,既有真草隶篆,也有四体揉融,既有如斗大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古拙若痴者,也有龙飞凤舞者,既有大家之手,也有石匠之书。真乃瑰丽多姿,把泰山半点得更加庄严典雅,无愧为最壮观的“中国天然书法展览”。历代游人谁不为之流连忘返,赞叹无穷。

  一路赏景,一路赏文,泰山之远,终止于南天门,若问南天门多高,十万八千阶,举头难见。

  兜兜转转了一天,到半夜终爬上山来,在等几个时辰,便是泰山日出,做为泰山名景,观日峰上也已经有不少人。

  “公子,辛辛苦苦爬了一天,就为看个日出,有这功夫还不如找个客栈睡一觉。”宫女小翠打着哈欠抱怨道。

  自箫宁她们两个出来之后,就换上了男装,小翠只能称呼箫宁为公子。

  “你懂什么,泰山日出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看见的,你看现在我们身处在云海,现在比较淡,若天在寒些,泰山上云海翻腾,连一丝日光都看不见,明天早上能否看见日出,还说不准呢。”箫宁看了一眼小翠:“这个地方比较寒,我劝你最好不要睡。”

  小翠点了点头,无奈的找个地方干坐着。

  “日出了。”

  不知过了许久,有人大声的说了一句,众人抬起头,只见一丝日光穿过无尽翻腾的云海,刚才西方还是一片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眨眼的时间,旭日东升,箫宁只感觉到刚才莽莽苍苍,此时却无比的蕴含生机。

  “ 向晓才登日观峰, 手披云雾开鸿蒙。”后面传来男子温文尔雅的声音,箫宁听见后好奇的侧过身看去,只见一位男子站在一块青石之上,男子身穿一身蓝衣,丰神如玉,这是箫宁能给男子最恰当的形容。

  男子似是察觉到了箫宁的目光,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后,双眸盯着那一抹日光,时间在慢慢的流逝,旭日慢慢的升起,更多的日光照耀着云海,待到太阳升到半空中,整个云海都像燃烧的火花,一片赤光。

  “火轮欲上海波赤,金霞翻动苍龙宫。”

  蓝衣男子又脱口两句诗,正是此诗应此景。

  

上一章 第一章&;&;&;风起 帝门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