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今晚,让我给你讲个故事
本书标签: 二次元 

鲁迅先生您好

今晚,让我给你讲个故事

  那时候学鲁迅,先生的每一句话都好像很有深意似的。而老师对于这些文字的分析,甚至于到了苛刻的地步,随便举个栗子,先生说:“晚安!”

  

  老师:“晚字,点明了时间,也暗示着社会氛围的恐怖与压抑。安字,写出了人民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无动于衷,表达了作者的愤怒与同情。”好笑吗?可这就是标准答案,就是你应该填写在试卷上的内容。

  

  再举个栗子。记得一篇文章中写道:“先生到后院点了一支烟。”老师要求我们分析句子。这怎么分析?不就是点了一支烟吗?在我们百思不得解的时候,老师公布了正确答案:先生点燃了革命的火炬。

  

  我去你妹的,我要点一支烟,还是点燃了学习的热情呢!

  

  有人会说,原来你是在调侃鲁迅啊?错,我并没有在调侃先生,而是应试教育和所谓的选拔性考试在玩弄鲁迅先生。他们在先生的文章中加入了所谓的“正确观点”。

  

  而作为学生,我们却又不得不接受这种观点。这能否说是一种洗脑呢?

  

  中国教育将鲁迅过分的神化了。而在这层可观而不可触的轻纱之后,是被某些人隐藏了许久的,一个真实的先生。

  

  当然,他也是人,也会犯错误。撇开其他的不说,单就文字而言,就也有许多。有些字明明写错了,却被后人普遍认为是通假字。以《记念刘和珍君》 为例。课本上的标准注释是:“记”通“纪”,纪念。那么请问,这两个字在那一本文言字词典上明确标有通假之意?以我的拙见,应当理解为记文来怀念刘和珍君。

  

  向同学讲出我的理解之后,他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震惊:“人家是白话文鼻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听了这话,我呆住了。难不成所有人都将鲁迅奉若神人,都不敢于挑战他的权威吗?

  

  学术界研究鲁迅已经六七十年啦,然而成果却寥寥无几。原因就是我们一直跟在先生脚后,不敢站在他面前,向他发起“挑战”。

  

  先生的《说胡须》我也看过一些,开头有一个词“胡里胡涂”。试问各位专家学者,有哪一本字典上说过“胡里胡涂” 相当于“糊里糊涂”呢? 即使是在异形词表里,也恐怕找不出来吧?

  

  那时候上学,和现在学习时也常被要求仿写先生的文章。记得有一篇经典课文叫《秋夜》,也是开头,有一句不知被无数人调侃过的话:“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于是便以它为范本,布置下了仿写任务。

  

  于是第二天,各种版本数不胜数:

  

  “我家有两个罐子,一个装盐,还有一个也装盐。”

  

  “在我家厨房,可以看见墙边有两口缸,一口腌咸菜,还有一口也是腌咸菜。”

  

  “在我的房间,可以看见桌上有两盘菜,一盘是韭菜,还有一盘也是韭菜。”

  

  ……

  

  在哈哈大笑过之后,是否应该想一想,我们对于先生的了解真的有想象的那么多吗?难道除了仿写,我们再无办法走近先生了吗?

  

  可悲呀!这正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可悲之处。一群被洗脑了的学生,在先生的文章之下死记硬背,只看标准答案,根本不懂得去欣赏。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本该是一句发自内心的呐喊。可在学生的晨读之中,它便成了一句戏文,一条佛经一样,完全没了生气。而学生们也仅仅知道一点——考试会有考它的默写。

  

  其实,除了鲁迅先生,还有许多著名作家的文章也难逃魔爪。总是课后习题,总是标准答案,总是会以各种方式来限制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

  

  如果这样,那干脆申请教育部取消语文算了。反正都是死记硬背,不如发下一沓习题和标准答案去背就好了。考试时随便抽几道题让默写记下的答案就行了。

  

  滑天下之大稽!堂堂中国人,堂堂华夏子孙,竟会被自己所创造的文字压制洗脑。我们竟也不敢于质疑。认为课本上的都是正确的。如果这么麻木下去,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便会了然无几。一个一个只是复印机罢了,正所谓将自己的大脑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之所以写下这些,并非是要贬低或侮辱先生。而是提醒一下某些老师,某些专家学者,不要让你们老成封建的思想,继续毒害下一代。

  

  我们应该批判地学习先生的文章,而不是囫囵吞枣,不辨是非地盲目接受。因为盲目,中华民族吃了太多的亏。远且不说,单就清朝“义和团”运动而言,这便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盲目的闹剧。所有信仰它的人都是盲目的——盲目排外。他们不去想怎样学习洋人制枪造炮的技术,而是用所谓的法术去试图破坏的钢铁锻造的武器。

  

  而21世纪的我们,要去重蹈他们的覆辙吗?盲目的接受比盲目的排斥更令人担忧和害怕。当你不分好坏就吃下一顿隔夜饭后,第二天会拉肚子。而当整个民族不分青红皂白地收纳所有知识时,坏掉的不止肚子,还有大肠和小肠。

  

  先生当年弃医从文,就是希望能唤醒四万万中国人快要死掉的灵魂和思想。而在今天,某些人却用他的文章来压制我们的灵魂和思想。这也许是先生最不愿意看到的吧?

  

  正如爱因斯坦得知“广岛长崎已成废墟,死伤无数。”时瘫坐在椅子上一样。鲁迅先生也极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去毁掉别人——包括肉体与思想吧?

  

  孔夫子之所以被许多人批判,就是因为他的学说被后世拿来做标准。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一个个读书人都成了榆木脑袋。而重新诠释这些经典的朱熹,也被人骂了许久。说他是禁锢思想的罪魁祸首。

  

  中华民族向来安土重迁,不愿意去接受其他新知。然而问题在于,不去接受新知就只能被时代淘汰;没有创新,就只能挨打。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中国的教育了。这样的文化传播是教育吗?是洗脑!

  

  我不希望别人谈起鲁迅先生是只说:“当年我背过他的文章。”或是“我在他的阴影下度过了整个教育阶段。”而是希望可以听见许多人去客观评论他的文字,以自己的视角。

  

  鲁迅先生,你好!我希望你能知道,我们将不再被迫的接受你所有的思想,而是会变成的去看待了;我们将不再把您当做圣人,因为这样,我们才会更加爱您!

  

  您是民族的脊梁。可请允许我们拔掉它生出的骨刺,让那些寄生在上面的害虫,无处可藏!

上一章 老故事 今晚,让我给你讲个故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巧合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