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古文烙印
本书标签: 古代  古诗词 

论语(中一)

古文烙印

七、《述而》

1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孔子说:“传授知识而不从事创作,相信先人而又爱好古代典籍,我可以自比于商朝时的老彭。”

2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没什麽问题。”

3  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著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

4  原文: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孔子在家没事时,衣冠整洁,悠闲自在。

5  原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严重啊!很久没再梦见周公了。”

6  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品德、心怀仁慈友爱、陶冶高雅情操。”

7  原文: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只要带了见面礼,没有我不教育的人。”

8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苦思冥想时,不去提醒;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引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教他了。”

9  原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有戴孝人在旁时,孔子从未吃饱过。

10 原文: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当天哭过,孔子一天就不唱歌。

11 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受重用时,就展露才华;不受重用时,就韬光养晦。只有我和你能做到!”子路说:“您带兵作战时,让谁辅助?”孔子说:“徒手斗猛虎、赤脚过深河,至死不悔的人,我不需要。我需要的是那种小心行事、以智谋取胜的人。”

12 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孔子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乾;如不能,则随我所好。”

13 原文:子之所慎:齐,战,疾。  译文:孔子慎重的事:斋戒、战争、疾玻

14 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15 原文: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冉有说:“老师打算辅佐卫国的君主吗?”子贡说:“哦,我去问问。”子贡进去后,问:“伯夷、叔齐那种人?”答:“古代贤人埃”问:“他们后悔吗?”答:“求仁而得仁,后悔什麽?”子贡出来说:“老师不会去。”

16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著胳膊当枕头,乐也在其中了!缺少仁义的富贵,对我来说,就象天上的浮云。”

17 原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孔子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五十岁学《周易》,就可以无大错了。”

18 原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译文:孔子有时讲普通话:读诗、读书、举行典礼时,都用普通话。

19 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麽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不知道快要变老了等等?”

20 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知识的人。”

21 原文: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22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人可作为我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23 原文: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译文:孔子说:“老天赋予我高尚的品德,追杀我的人能把我怎样?”

24 原文: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教学有保留吗?我没有保留,我没什麽不是同你们一起做的,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25 原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26 原文: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孔子说:“圣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也就可以了。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一心向善的人,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拥有、空虚却装作充实、贫穷却装作富裕,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很难一心向善!”

27 原文: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译文:孔子只钓鱼而不撒网、只射飞鸟而不射睡鸟。

28 原文: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译文:孔子说:“有一种人,不了解情况就冒然行事,我不会这样。多听,向先进人物学习;多看,把细节牢记在心。就是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

29 原文: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译文:有个地方风气不正,那里的人不讲道理,该地的一个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很疑惑。孔子说:“肯定他的进步,不等于认可他过去的错误,何必纠著别人的辫子不放呢?人家改好了,要肯定他有进步,过去的就不要提了。”

30 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31 原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译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孔子走后,陈司败对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不袒护人,君子也袒护人吗?昭公娶了一个吴国人做夫人,也姓姬,他却将她改名换姓,叫她吴孟子。他也知礼,谁不知礼?”巫马期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一有错,就必定有人知道。”

32 原文: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译文:孔子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必定要他再唱,然后自己跟著唱。

33 原文: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译文:孔子说:“在理论知识方面,我还过得去;在品德修养方面,我却做得不够好。”

34 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麽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

35 原文: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译文:孔子生重病,子路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答:“有。我祈祷天神地神保佑您平安。”孔子说:“我早就祈祷了。”

36 原文: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译文:孔子说:“奢侈就会骄狂,节约就会寒酸,与其骄狂,宁可寒酸。”

37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总是胸怀宽广,小人总是忧愁悲伤。”

38 原文: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孔子温和而又严肃,威武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

八、《泰伯》

1  原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孔子说:“泰伯的品德高尚极了!三次让出王位,百姓无法用语言来称赞他。”

2  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译文:孔子说:“恭敬而无礼则徒劳,谨慎而无礼则胆怯,勇猛而无礼则闯祸,直率而无礼则尖刻。如果领导能真心爱护亲属,则百姓就会崇尚仁爱;如果领导能真心爱护故旧,则百姓就不会冷漠无情。”

3  原文: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译文:曾子得了重病,将学生召集起来,说:“同学们啊,看看我的足!看看我的脚!看看受过伤没有,我一生谨慎,总是小心翼翼,就象站在深渊之旁,就象踩在薄冰之上。现在,我的身体再也不会受伤了!”

4  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译文:曾子得了重病,孟敬子来探问,曾子说:“鸟快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君子所重视的问题有三个:表情动人,就可以避免粗暴无理;脸色严肃,就可以得到信任;言谈优雅,就可以避免庸俗荒谬。礼仪方面的事,有人负责。”

5  原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译文:曾子说:“自己才华横溢却向俗人请教,自己知识渊博却向文盲请教;有知识谦虚为没知识,有才能谦虚为没才能,从不计较别人的无理冒犯。从前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做的。”

6  原文: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译文:曾子说:“可以托付孤儿,可以托付江山,生死关头,临危不惧的人。是君子吗?当然是君子。”

7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全人类和平友爱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8  原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译文:孔子说:“以吟诵诗篇抒发热情、以坚守礼法建功立业、以聆听音乐娱悦身心。”

9  原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孔子说:“群衆赞同的,就要执行;群衆不理解的,就要向群衆解释清楚。”

10 原文: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译文:孔子说:“崇尚勇猛而讨厌贫困的人,是祸害;被人唾弃的没良心的人,是祸害。”

11 原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一样的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吝啬,也就不值一提了。”

12 原文: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译文:孔子说:“学了三年,还找不到好工作的人,很少有。”

13 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文:孔子说:“坚守信誉,努力学习,誓死主持正义;不入险地,不住乱世;国家太平则一展才华,社会黑暗则隐姓埋名。治世中,贫贱就是耻辱;乱世中,富贵也是耻辱。”

14 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15 原文: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译文:孔子说:“从音乐大师开始独奏,到结尾的合奏,美妙的音乐充满了我的耳朵!”

16 原文: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译文: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率、幼稚而不老实、看上去忠厚却不讲信用,我无法理解这种人。”

17 原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孔子说:“学习如同赛跑,惟恐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超过。”

18 原文: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译文:孔子说:“舜、禹真伟大!他们获得天下依靠的不是暴力。”

19 原文: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译文:孔子说:“尧当君主,伟大崇高,可比于天!他的恩德,无法形容!他的功劳,千古留芳!他的制度,光辉灿烂!”

20 原文: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译文:舜有五个能人而使天下大治,武王说:“我有十个贤才。”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尧、舜、武王时期,人才最多,也不过如此,武王的十个贤人中还有一个女性。周文王掌握著国家三分之二的面积,却仍然服从中央的领导。他的品德,真算至高无上了。”

21 原文: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译文:孔子说:“禹,无可挑剔。他自己粗茶淡饭,而祭品却很丰盛;自己衣服朴素,而祭服却很华美美;自己宫殿简陋,却尽力兴修水利。禹,无可挑剔。”

九、《子罕》

1  原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孔子极少谈论:私利、命运、仁道。

2  原文: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译文:贵族区的人说:“孔子真伟大!博学多才,样样都是专家。”孔子听说后,对学生说:“我的专长是什麽?是驾驶?是射击?大概是驾驶吧。”

3  原文: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译文:孔子说:“用麻布做礼帽,是以前的规定;现在都用丝绸,比较节约,我随大衆。在堂下拜见君主,是以前的规定;现在都堂上拜,没有礼貌。虽然违反大衆,我还是赞同在堂下拜。”

4  原文: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孔子杜绝四种弊病:不主观臆断,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

5  原文: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译文:孔子在匡地被困,他说:“文王死了后,文化遗产不都由我继承吗?老天若要灭绝文化,我就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老天若不灭绝文化,匡人能把我怎样?”

6  原文: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译文:太宰问子贡:“老师是圣人吗?为什麽如此多才多艺?”子贡说:“老天本来就要他成为圣人,又要他多才多艺。”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乾一些粗活。贵族会有这麽多技艺吗?不会有的。”

7  原文: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译文:牢说:“孔子说过:'我没有被重用,所以学会了许多技艺。’”

8  原文: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文:孔子说:“我知识丰富吗?我无知埃有个农民问我,他提出的问题,我一无所知,我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才彻底清楚了。”

9  原文: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译文:孔子说:“凤凰不飞来,黄河不出图,这些象徵出圣人的现象都没出现,看来我完了。”

10 原文: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译文:孔子见戴孝的人、穿官服的人、以及盲人,即使是年轻人,也必定站起来;从他们身边过,必定快走。

11 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著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12 原文: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译文:孔子得了重病,子路让同学当佣人。病情好转后,孔子说:“子路骗我很久了!我没有佣人却冒出来了佣人。我欺骗谁?欺天吗?与其让佣人给我送终,不如让学生给我送终!即使我的丧事办得不隆重,我的尸体还会丢在路上吗?”

13 原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译文:子贡说:“假如这有块美玉,是用柜子藏起来呢?还是卖给识货的人呢?”孔子说:“卖出去!卖出去!我等著识货的人。”

14 原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想到一个边远地区去祝有人说:“这地方很落后,怎麽办?”孔子说:“君子住在那,还有什麽落后?”

15 原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译文: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才把音乐整理好,《雅》、《颂》都安排妥当。”

16 原文: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在外献身祖国,在家孝顺父母,尽力办好丧事,不酗酒,对我有什麽问题?”

17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18 原文: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没见过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的人。”

19 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孔子说:“譬如堆山,还差一筐,没堆成就停了,功亏一篑是自己造成的;譬如填坑,只倒一筐,继续填下去,坚持不懈是自己决定的。”

20 原文: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译文:孔子说:“听我说话毫不懈怠的人,只有颜回吧!”

21 原文: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孔子评论颜回:“可惜啊!我只见他前进,没见他停止。”

22 原文: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译文:孔子说:“出了苗而不开花的情况是有的!开了花而不结果的情况也是有的!”

23 原文: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值得敬佩,怎知后代不如今人?四五十岁还默默无闻的人,就没什麽前程了。”

24 原文: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合情合理的规劝,能不听从吗?改正了错误才是可贵;恭维赞扬的话语,能不令人高兴吗?分析了原因才是可贵。只高兴而不分析、只听从而不改正的人,我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25 原文: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26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27 原文:子曰:“衣敝縕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译文:孔子说:“穿著破旧衣服,与穿著狐皮貉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惭愧的人,大概只有子路吧?'不嫉妒不贪婪,有何不好?’”子路终身记著这话。孔子知道后,又说:“这是应该做到的,怎值得满足?”

28 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译文: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29 原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害怕。”

30 原文: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译文:孔子说:“共同学习,不一定能共同进步;共同进步,不一定能共同创业;共同创业,不一定能共同开拓。”

31 原文:“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译文:有一首诗这样说:“唐棣开花,翩翩摇摆,我能不思念吗?只是离得太远了。”孔子说:“不是真的思念,如果真的思念,再远又有什麽关系?”

上一章 论语(上) 古文烙印最新章节 下一章 论语(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