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古文烙印
本书标签: 古代  古诗词 

《剑经12篇》

古文烙印

剑经十二篇

论剑术篇第一

夫剑术者,心之艺,身之径也。以剑为器,以意作神,动静之际,锋芒毕现。术者,制人之道,顺人情为善,善巧多变者为优。一招一式,皆含一门一法,习剑之士,当勤勉不怠,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方臻剑术之精妙。

算计篇第二

剑战之始,必详加筹算。以身合势,洞察敌手。未战而预知胜负者,乃上乘之境也。战前需谋定周全,料敌之动,权自身之短长,计于内,而后势成于外,以智取胜,弗打无备之战。

权舆篇第三

权舆之要,在于身手脚步之谐调。后脚弗碍前脚,前手弗阻后手。手未出时,主动权在我;出手之后,因敌而变。手身一心,法势相融,方可立于不败之地。初习剑术,尤当审慎,固其根基,自始至终,弗可懈怠。

合战篇第四

合战之道,贵于谨严。敌高则我低取,敌左则我右迎,然高不过腕,低不离指。忽近忽远,防高顾低,敌动我动,敌静我静。身手敏捷,脚步稳健,弗可乘敌之危,亦不可贸然轻进。善用剑法者,必能全胜于战场,心怀敬畏,若临深渊。

虚实法篇第五

剑之法门繁多,易分心乱神。出手弗可过逼,逼则敌虚我实,虚实难辨,易陷困境。当临机应变,弗固一端,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权衡变通,方能克敌制胜。

自知篇第六

智者能预见未萌之态,愚者常昧于成事之后。知自身之短,图敌手之利,明战与弗战之机,善用众寡之数,以有备待无备,以逸待劳,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人贵自知,自知者明,方能于剑道上精进不止。

审势篇第七

剑术有法,法中藏势。势者,手脚活动之妙法也。剑术传承久远,各门各派,各有不同。善剑者,剑随手动,手随身转,身移步动,步生势,势生变。进可退,退可进,身轻势活,神意自守。交战之前,先观敌刃长短,察战场形势,彼败勿追,防其有诈。剑法之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弗可轻忽。

度情篇第八

人之初,性本静,感物而动。剑者需权之于前,详察敌手之情。因地窥情,合时定性,敌若轻躁,我则廉静。观其眼神,察其举止,听其声音,便可知其虚实。敌气粗则不耐久,先进后动必有破绽,敌若持重,不可轻举妄动。敌败弗惊,恐有救应,追击之时,需审慎小心。剑法之妙,在于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奇正篇第九

法分奇正,正剑正大光明,威若泰山,浑身使力,四肢灵动,成功迅疾;奇剑形如猿猴,曲舒自如,快如闪电,力忽上忽下,步忽近忽远,成功巧妙。亦有正中奇,奇中正,身法多变,取人于无形。习剑者,开口先言戒贪,不可冒进,方能悟奇正之妙。

洞彻篇第十

剑无绝对之虚实,虚可变实,实可为虚;亦无绝对之奇正,正能为奇,奇亦成正。正剑攻奇,奇剑守正,剑剑相生,法势俱到。剑之变化无穷,后发可先至,先进亦可变后,左右进退,皆可变化。此中奥秘,难以言传,需习剑者潜心领悟。

论名篇第十一

剑法之中,每一动皆有其名。名法有四:象形、假借、指示、会意。因形取名,因意而定,非随意妄定。有点、提、斩、揭、窥、摆、占、折、化、画、跃、脱、指、问、牵等,各有名目,各有其用。奇正之法,虽有定式,然临敌之时,当随机应变,方可取胜。

品格篇第十二

剑术有成者,品分九等。通神者,变化无穷,合于自然,达阴阳之妙,为上上之品;普照者,知剑之势,洞察胜败;全体者,得一身之奥妙,攻守兼备;通微者,武艺精强,剑能一贯;用智者,善用巧思,以智取胜;小巧者,手法精巧,善用剑之小巧;阔勇者,勇猛无畏,气势如虹;愚者,虽精神眼力尚可,然不知法势,心无定见;守拙者,眼力不清,不敢深入,常以守法待人。习剑者,当不懈精进,求更高之境 。

上一章 《太极剑谱口经》 古文烙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