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归湖”春风缓缓吹动,打在湖面。像似少女纤柔细指拂过脸颊那般温柔,像似落梅一杯下肚唇齿留香那般惬意。
湖岸垂钓老者抽着旱烟,望着嬉闹孩童,想起年轻时候青梅竹马的梅兰,如今也变成了白发老妪。想起闺女出阁之时自己酿的那十坛美酒肯定不比对面的“落梅”差上多少。
一句“老了”老人咧嘴笑了起来。
少年牵一匹枣红骏马,行至南归湖,放下手中油纸包,坐了下来。心里念叨起刚刚吃过的云记大包好像还不够大,倒是老板娘的那对酥胸硕大无比。
“真大啊,应该有这么大”少年双手比划着。
“公子,啥那么大啊”老人凑了凑身子一脸不解的问道。
少年正是李一卓,老人的问题的确让李一卓无言以对。
老人捋了捋花白胡须,眯眼望着那片碧波湖水,缓缓说道:“是南归湖吧”
李一卓点了点头,一脸羞意。
老人磕了磕烟锅接着说道:“公子有所不知,这逍遥山虽谈不上气势磅礴,可也称得上湖光山色,你瞧这南归湖虽波澜不惊,却也把这逍遥山环抱了整整一周呢,”
听老人娓娓道来,李一卓望着这片青山绿水内心感慨颇多,自己虽成长于此,却也从未将这逍遥山观尽,逍遥山虽近在眼前,可又觉得似乎更遥远,明明就是家,心里却总没有家。近年更常常奔走于各大门派磨练武艺,的确对它有所疏忽,今日回去定要抽时间仔细的瞧上一瞧。
见少年心不在焉老人自顾自地又说道:“老汉我少年时第一次去放羊,便来到了这南归湖,从此也就喜欢上了这里。这几十年来也没有挪过窝。闲来还能钓几条鱼回家解解馋。不过吗?南归湖虽美可还是要用来供世人所观赏的,倒是对面那座梅花庄老汉听人说那可倒真是富丽堂皇,可惜老汉我从未去过,不然就给公子说道说道了。
李一卓挪了下身子,抬眼看了下对过的梅花庄感慨答道:“房子吗?在大也不过只睡一张床,膳食在多也不过是求个温饱,这种天下最真的至理梅花庄也不能避免,”
老人哈哈笑道:“瞧公子模样定是富贵人家出身吧,公子虽然说话在理,不过想来未曾有过穷困生活,茅屋漏雨,食不果腹,冬日衣不遮体,为三餐所奔波,逢年过节吃上回肉那也是稀罕着哩。
说到兴起老人抿了抿嘴,拿起烟袋接着点上,狠狠吸上一口好不快活。望着眼前这位俊俏锦衣公子,老人甚是好感,心中默想年轻时自己也是一表人才,却也不及眼前这位公子半分,定了定神老人缓缓又说道:
老汉我少时家境还算得上殷实,不必为三餐饱腹而发愁,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家道中落,一下没了生计,只好四处讨饭,这种日子实在难熬,好在老汉我年轻时有的是气力,又识得字,苦日子也就慢慢熬了过去,有句话叫做苦尽甘来,现在我总算也等到了甘来,儿孙满堂,日子还过得去,有时间还能来这南归湖钓鱼怡兴,兴许这就是满足吧!
正说到兴起之时,鱼竿略有抖动,老人赶忙放下烟袋,猛提手中鱼竿,嘴里吆喝着“上钩了,吆!这家伙力气倒挺足,看来这鱼的个头得小不了”。
李一卓来了兴趣望了眼老人钓起的大鱼,看了看旁边鱼篮问道:“可不,这条鱼挣扎的力道来看怎么得有个四十有余,不过老伯瞧你这鱼篮,今日手气真不错,瞧这些收获得够吃些日子了吧?。”
老人听罢哈哈摆手一笑兴高采烈道:“老汉能有此收获,那也得多亏南归湖这座风水宝地,收获的多了自然可以做个下酒菜解解馋,不过大多还是要拿到集市换几两银钱,有了银钱日子也就自然好过一点。”
李一卓瞥了眼鱼篮,瞧着正在挣扎胡乱摆动的大鲤笑眯眯的说道:“看来这鱼的妙处当真不少,称的上是一个宝,即能解掉腹中馋虫,又能顺道补贴一下家中生活,可谓“一鱼两得”。
老人开怀大笑道:“好一个一鱼两得,可对老汉我来说最妙的还是莫过于“吃鱼”,说到吃鱼老汉我不是自夸,不论清蒸,糖醋,红烧,油煎…无一不精无一不通。这各种吃法也自然讲究各种做法,鱼的不同做法也就不同,最重要的莫过于火候,稍过味则重,稍浅味则腥,把握准火候,鱼的鲜味才能体现,吃鱼无非是吃个鲜,做条好鱼,吃条鲜鱼老汉在这方面的功夫还是相当自信”
听罢老汉显摆一通,李一卓顿觉腹中打鼓,随即便是一阵饿意袭来,脸面顿感微微发红,只好正了正神假装虚心请教道:“看不出来做鱼还有如此门道,有机会定要向老伯请教请教,提高一下自己的厨艺”
似乎看出了少年心思,瞧着眼前这位俊俏少年的拙劣演技,老人似笑非笑道:“请教老汉可不敢当,不过是些家常菜罢了,不过吗,今日老汉与公子也算得上有缘,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公子如若不嫌弃,今日有缘可否与老汉寒舍一会,老汉杀了这条大鱼,做顿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让公子尝尝老汉的厨艺,”
见老人相劝李一卓也不愿拒绝这道到嘴的美味,随即起身提了提气揉了下饥肠辘辘的肚皮,摘下马背上的酒袋递于老人说道:“有美味怎能少的了美酒,有酒又怎能少的了美味,看来晚辈今日有口福了,那我恭请不如从命,今日与老伯一醉方休,”
兴许是好客的缘故,见少年不曾推辞老人甚是高兴,心里琢磨着该如何推辞着手这道美味,对于鱼老人颇有研究,年轻时也曾想过在这南归湖有家鱼馆的奢望,当然这也只是想想,当真在此建鱼馆对面的梅花庄绝不会同意,拔下酒塞,老人仰头一口,酒顺着口腔滑倒胃中,这种奇妙的感觉犹如历经人生千姿百态尝尽生活酸甜苦辣,老人连呼“好酒,好酒”,想到自己所酿的封坛老酒和这比起来当真是天壤之别,想罢那落梅也不过如此吧,老人笑了笑,拉起少年的手笑道:“走,喝酒去”
少年高声附和道:“好嘞”
一顿饕餮盛宴饱腹过后,李玄吩咐刘从安排甄无量落脚休息,自己则负手踱步庭除,庭院树木寥寥,只有两棵杏树在角落随春风摇摆,许是长久未曾踏足过,一条青石小路布满了青苔,青苔则向四周蔓延又挂满半边墙壁,墙皮稍显有些脱落,与偌大的梅花庄比起来显的格格不入,倒是月洞门上的落雁二字经过时间的洗礼依旧崭新如初,越过洞门便是那绿波碧水的南归湖,湖面泛起阵阵星光,远望好似天水相交连接在一起,座于梅花庄,依靠南归湖,落雁庭较之其它庭院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地势可谓得天独厚,可反之其它庭院雕栏玉砌金碧辉煌落雁庭倒是破砖烂瓦。
既然为落雁庭,之于落雁阁倒也有些渊源,熊山郡本是人杰地灵宝地,崇武尚酒之风厚重兴盛不衰,论酒之醇美自当梅花庄独占鳌头,可论剑之高超,熊山郡大大小小十余剑派不分上下,
昔年有大吉之日,在弱冠之时,李牧白接掌梅花庄第十一任庄主,又当年重九之日,大摆七十二宴席,广邀江湖酒客,酒客们受邀自然纷纷而至。
梅花庄的酒,自然少不了熊山郡各大剑派的剑,
书生剑赵普文,白净面皮,一身书生卷气,袭墨绿长袍,腰悬三尺长剑,骑一灰色矮驴慢而悠悠往梅花庄赶去,得梅花庄所邀赵普文万分畅快,随回了封信于梅花庄,内容大抵是表示感谢称赞一番,实则不过是闻酒而去,酒对赵普文来说同剑一样不可缺,剑可以让赵普文立足于江湖,酒可以让剑更加凌厉越发狠辣,酒中上品又当属梅花庄,素闻梅花庄酿酒工艺冠绝天下,又闻少庄主李牧白更是酒仙投胎转世,今日赴宴定要喝他个痛快酣畅淋漓。
驴蹄声近,逍遥山下人头攒动,三五成群议论着不过是新庄主的身份与梅花庄的酒,说到兴处人群中不时会有拍手大笑之声,赵普文低头穿过人群,找了棵枯树把坐骑拴好,随即拍拍衣袍上的水滴,事才摆渡过河,那料船夫技术稍差,不时便有水滴溅到衣服,让赵普文好一阵肉疼。
逍遥山下看梅花庄不过是九牛一毛,若想一览无余怕是要登高万丈才能尽收眼底,虽称梅花庄,不过万顷庄园却没有一丝与梅花相干的痕迹。传言不过是中原圣主赏梅之时,品尝到熊山郡所进贡的酒,顿觉此酒便如同眼前梅花一样迷人,好似那腊月寒梅般娇艳,遂赐酒名为落梅,赏万顷庄园取之梅花之名,故落梅酒又有圣酒一称,朝代更迭了不知几代,皇帝易主了不知几任。但梅花庄的落梅酒却依旧让世人所欲罢不能。
登千余石阶便能抬头望到梅花庄那扇崭新的朱红漆皮紫檀大门,门顶悬的是黑色金丝楠木匾额,上面赫然刻有梅花庄三个烫金飘逸大字正是当今圣主宣德皇帝所题,门上镶嵌两个青铜兽头门环怒目睁睁,左右两尊等人高白玉石狮,气势凌人。汉白玉所铺砌地面上铺的是花木堂织造的红毯,红毯铺满整个大殿广场,又有七十二张怡木轩制黄花梨木方型桌椅,桌面之上各设有四套禾熙德烧制瓷具,七十二面大鼓立于大殿之上,七十二位击鼓手一袭红装,头系红色方巾手持鼓槌只跃跃欲试待一声令下便要将这鼓浪敲响。
行至梅花庄,见有管家陈匡在伺候,赵普文赶忙递上请柬,陈匡急忙笑脸接过请柬,随即抱拳微笑道:“原来是书生剑赵普文赵大侠,赵大侠能来参加我家少庄主接任仪式,那可真是我梅花庄之幸事,小的先行替我家少庄主谢过赵大侠光临,今日梅花庄特设薄宴,”
李玄停下脚步凝视月洞门上落雁二字,想到父亲临别前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