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没有动做,白费了慕容离一番算计。正打算撤手,执明也刚好和太傅赌完气,慕容离顺手将政权还给执明。
执明更加坚定要带慕容离出走的决心,慕容离在他撒手不管时,替他打理江山。当他撒完气回到朝堂时,天权被慕容离管理的很好。
有此左膀右臂,何愁江山不稳,王位不保?
再怎么说,执明也是君王,自然也能看出这段时间局势的莫名。
五国乱斗,损失惨重,可恰恰避开了天权,难保没有慕容离的手笔。
又转头一想,慕容离只是一个伶人,就算能处理朝堂之事,偶尔思虑不周,也是正常。
再说依慕容离清冷的性子,也不是喜欢战争的,避开战事倒也符合慕容离的行事。
执明愉快的为找到了借口。
执明不犯浑离,也就开始围观看戏了,三国之间倒不会打得你死我活,但也不能直接结盟。
一味抱团只会引起周边小国反抗,不若假意打仗,一来展示国力,也给各国一个下马威,告诉那些个野心勃勃的蛮夷部族,胆敢侵犯领土,定叫他有来无回。
二来,几国之间虽交手数次,但不曾涉及根本,还有结盟余地。大国之间相互敌视总好过互相结盟,算是给他们一颗定心丸。
瞅准时机,执明直接对上开阳玉衡。两国背后只打算跟三国打,没想过执明会跳出来。
三国怕执明破坏计划,一封封的书信自各国而来,纷纷送进天权王宫中。
书信虽是不同地方不同人书写,但内容却类似,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该干嘛干嘛,不要随便掺和进来!
执明泄气,难得主动打架,奈何没对手,连队友都嫌弃他,郁闷的执明只好发展本国经济。
三国等了许久都不见有异动,便知道,背后之人已看出他们的计划。
陵光是个闲不住的主,见计划失败,便转移目标,盯上了开阳。
开阳只是个诸侯国,并未立国,开阳侯虽是个年轻人,但行事颇为谨慎,隐忍许久,一朝被天璇针对,确是有些顶不住。
玉衡开阳结盟,作为盟国玉衡自然不会不管开阳,暗中联系慕容离,慕容离献计,两国暂且服软,取得三国信任。
待将来,里应外合,一举拿下三国地盘,瓜分钧天。
两国应允,玉衡向天玑投诚,自甘为郡,天玑虽然不知何意,但有小国依附,也是顶有面子的事,自然是高高兴兴的允了。
而开阳是打算把天璇晾在一边,向天枢俯首称臣,奈何天枢地势偏,开阳使臣还未至天枢境内,竟全数病倒。
无法,只能捏着鼻子依附天璇。陵光知晓此事后,笑了好几天,然后给孟章写了封国书。
执明沦为吃瓜群众,一切都不曾参与,百无聊赖之下,竟折腾起慕容离来。
慕容离最初扮做伶人,称其是玉衡人。慕容离想起这事儿就头疼,要是当日坦白,也不用今日一个又一个谎言去圆谎了。
执明问起,慕容离便含糊略过,执明只当是慕容离不想谈起过去伤心事。
执明决心折腾慕容离,又怎会让慕容离敷衍过去。找了太傅商量,想着玉衡乃慕容离故国,太傅便同意执明与慕容离回玉衡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