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经年,哪怕委屈受累,最后的情也犹如春之花、秋之叶,让我们在凄苦中释怀离去。
妈妈有对老夫妇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员,家境优渥良好,两个儿子优秀:一个毕业于北大,一个毕业于人大。
妈妈两个儿子定居北京后,努力打拼,成家生子,都买了150平米的房子。
妈妈功德圆满的老夫妇,身体好时也曾结伴出行,周游世界。
妈妈但当疾病突然来访,老头儿住进医院治疗,老太太累倒后被邻居发现才捡回一条命。
爸爸他们的孩子们了哪去了?
爸爸为什么是被邻居发现的
妈妈儿子们除了请假回来照顾几天,很快就迫于工作和生计压力,杀回北京。病床上的老两口,只能相互打气,彼此搀扶。
爸爸后来呢?怎么样了,这对老夫老妻
妈妈此后,衰老和病患终日相伴,脸面和尊严荡然不存。
爸爸唉唉唉!太受罪了
妈妈他们花钱雇佣保姆,接二连三雇佣了好几个,发现职业精神匮乏的服务行业,很多保姆根本配不上那动辄大几千的工资。
妈妈她们也试着去医院长期治疗
妈妈“父亲身患重病,需要加药,儿子为了省钱拒绝签字治疗,导致父亲病情急剧恶化,本身有望好转,最后连医生都无济于事了。“
爸爸也许有人会说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是钱重不重要,你缺一次就知道。
妈妈“癫痫,及时治疗,是能治愈的。15岁的小女孩,长相甜美,但是家庭条件极差,拖了很久才来医治,孩子早已傻了
爸爸多少人的手机记事簿里,写着工作的要事、孩子的愿望、家庭的开支、领导的指示,但鲜有人记着父母的需求。
妈妈有时候,你一个及时的电话或探访,就能避免老人的一场意外。
爸爸当父母老去,不管兄弟姊妹几个人,都该有“我要负责”的意识
妈妈越来越多的悲剧证明,并非孩子越多父母越有保障。有一种悲剧恰恰源自“我不去看爸妈,不还有你们吗”的侥幸心理。
爸爸当血脉关系淡薄,雇佣状况堪忧,人际交往狭窄,被拽进生活边缘和衰老深渊的老人,只能用这种悲怆而苍凉的方式,挽留住最后的体面。
爸爸你说的那对老夫妻最后咋咋地呗
妈妈出院后,儿子们谁也不主动提出“到我家来住”。内心骄傲的老夫妇,也不愿过度打扰孩子们的正常生活和私人空间。
妈妈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最终让他们选择了养老院,并最后一次立下夫妻之约:如果一个人先走,另一个人一定想尽办法紧随其后。
爸爸这是相濡以沫的老夫妻,能给彼此留下的最后一点尊严
妈妈◆父母养你十八年,只盼能换回你十八个月。
爸爸人活了几十年,什么人都会有,不是所有人都会平白无故地友好对你,所以,如果和这些人相处得累了,不如就再也不相往来。
妈妈一个真正孝顺的人,必然懂得责任,懂得思考,懂得珍惜,懂得感恩,这样的人最可交。
爸爸和谁在一起,不必纠结高矮胖瘦,也不必纠结钱财背景,只要合适,就不要轻易错过。因为余生不长,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