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永清闷闷不乐,灯下披甲观书。忽一牙将来报道:“两位团练,同六百军士,都回来了。在辕门外候令。”
祝永清怎得回来?快唤他两个进来,叫众将都在辕门外候着。
永清当即传云板升帐,只见谢德、娄熊背剪着进来,伏地请罪。永清忙下帐来,亲解其缚,都扶起来。
祝永清非干二位将军不勇,皆我不识阵法之故也。
问起如何得归,谢德、娄熊道:“说起羞杀人!被他擒去,并不伤害,反用酒肉款待,一切军器马匹盔甲都送还,不知是什么意思。又有书信一封呈上。”
祝永清书且慢将出来,且把那些军士都点扎归伍。
永清都亲自过目看了,退了帐,特唤谢德、娄熊问话。
祝永清怎地被他活擒?
二人道:“奉令抄到他阵后,只见两行疏疏朗朗的人马,侧斜列着。小将们看得不在眼上,便冲杀进去。他忽地卷了过来,里面无数人马,重重叠叠,都是门户。小将们眼都花了,地下绊马索绷满,无一个立得住脚,都被他捉了去。”
祝永清此人的才学十倍于我,可惜朝廷不知,这厮心肠也忒变得恶。
便取那信来看,上面写道:“避难罪人陈希真致书于防御大英雄祝将军麾下;窃念希真系出名门,授京畿南营提辖,征讨西夏,亦获功绩。草木有心,何至背恩着此。无奈权臣煽威,四海虽大,无希真立锥之地,若不为瓦全,则先人血食,由我而斩,罪戾滋重。夏四月,道出风云庄,得瞻令外祖子仪世叔,并见将军所书《洛神赋》,心醉神驰者数月。”永清看到这段,却吃一惊。
再看道:“令外祖谆谆训迪,言犹在耳。今万不得已,伏处草莽,苟延残喘,未敢忘朝廷累世厚恩,效宋江之为也。将军过听,兴师问罪,希真不敢与将军抗。且希真非不能为宋江之所为也,假使将军之主帅魏虎臣,亲统大军,辱临敝寨,非希真狂诞,当使其匹马不还。今欲保全首领,不得已惊侮部曲,敬归麾下,敢谢万死。希真虎口残魂,不足为将军用武也,惟望将军哀悯鉴察,速赐解围,则再生之德,无任感激。倘得奸佞伏诛,罪人无辜,侍教有日。天日在上,希真心口不符,愿他日肉腐平原,血膏斧锧。书不尽言。陈希真哀鸣顿首。”
祝永清(这厮也到过外祖家。)
又把那信看了几回,心中侧然。忽然大怒!
祝永清欺人太甚!
便传令点一千二百人马去幼寨,叫那两个团练看守本营,四个提辖分六百人接应。
祝永清如见火起,并力进攻。他追来,须如此如此。
把以先锦囊都收回了。已是三更天气,自己引六百人,衔枚勒马,竟袭陈希真左营。只见三座营里,灯火照天,便喝令拔起鹿角,呐喊一声杀入去,却是个空寨。
永清知有准备,便把兵马约退。忽然号炮震天,火把齐明,漫山遍野兵马杀来。
祝永清按队收兵,乱动者立斩!
压定人马,那六百人并不惊惶,缓缓而退。只听得敌兵大叫道:“主将有令:祝永清由他自去,谁敢惊坏了他,军法从事!”永清又羞又怒。
祝永清陈希真好男子,出来与我战三百回合!
由你喊破喉,没人睬你,那敌军只顾自己呐喊。永清气坏了,只得回兵,那四个提辖已来接应。永清回头看那陈希真的兵马,好似两条火龙一般,卷入营去,并不来追。
祝永清陈希真真大将之才也,可惜,可惜。
祝永清我本不去杀他,只道他不备防,得一胜仗,便好回兵。却又吃他料着,又不肯追上来。他这般多谋,只软困我,怎生赢得?这厮既发此信,必然不肯出战,如何死守得过?
坐坐想想,天已明了。忽报魏总管处有差官到,与差去的人同来。永清连忙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