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母执绋
九月,仁宗下诏,刘娥和李妃同时迁葬永定陵。灵柩起驾这天,仁宗先为刘娥发引,不但执孝子礼,还不顾宰相们的劝阻亲自执绋之礼(牵引棺材的绳索),一直步行送出皇仪殿。随后他才再去往李宸妃下葬的洪福院为生母起灵,伏在棺木上痛哭道:“劬劳之恩,终身何所报乎!”
刘娥死后,刘氏家族受尊崇更胜昔日。刘娥曾有遗诏,命仁宗尊养母杨太妃为皇太后。仁宗遵其旨意,尊封杨氏为保庆皇太后,杨后虽未垂帘听政,仁宗却克尽孝道奉养。三年后,杨太后亦去世,享年五十六岁,谥为庄惠皇后(后改章惠皇后)。
野史传说
从明朝流传下来“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说宋真宗的德妃刘娥和宸妃李氏同时有孕,李宸妃先产下皇子,刘德妃妒忌,勾结李宸妃身边内官,把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去皇子,真宗以为李宸妃产下怪胎,把李宸妃打入冷宫,将刘德妃生下的皇子立为储君,并册立刘德妃为皇后。
另一种说法则是刘德妃的皇子不幸夭折,于是刘德妃把李宸妃的儿子据为己有,宣称是自己的儿子,真宗照样立她为后。
两种说法的结局都是:刘娥逼李宸妃自尽,却有好心的宫人代李妃而死,而李妃流落民间,直到包拯横空出世,才得以揭开这桩宫闱迷案,使李妃与儿子相认。刘娥因为做了坏事不久便死去,老包也因为替宋仁宗找回了亲生母亲而官升龙图阁大学士。
历史评价
蔡东藩:“刘太后生平,有功有过,据理立说,实属过浮于功。垂帘听政,本非宋制,而彼独创之;兖冕为天子之服,彼何人斯,乃亦服之。设当时朝无忠直,不善规谏,几何而不为武后耶?史官以贤后称之,过矣。”
治国堪比吕武后
刘娥一掌权,就把飞扬跋扈的丁谓罢相。
当初丁谓正是因为支持刘娥执掌朝纲,才得以取代寇准为相的,而且丁谓是支持刘娥掌权的重要势力。但在得知丁谓的种种罪状后,刘娥还是将丁谓罢相贬谪。
处在权力的顶峰,刘娥也难免为家人牟利。而且,如果没有显赫的娘家人做陪衬,对其本身的权威也是一种削弱。不少刘氏家族的人因此加官进爵,连祖宗也跟着沾光:刘娥的曾祖父刘维岳,成了天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兼中书令兼尚书令,曾祖母宋氏最后被封到了安国太夫人;祖父刘延庆为彰化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兼许国公,祖母元氏被封为齐国太夫人;父亲刘通为开府仪同三司魏王,母亲庞氏被封为晋国太夫人。
虽然刘娥偏袒家人,但她不让他们插手朝政。在治理国家方面,她更倚重的是那些有才能的士大夫,如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等,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为害国家的祸事,这是刘娥胜过吕后的地方。
刘娥协助赵恒理政多年,对朝臣结党、吏治不靖深有感触。她知道自己年长皇帝年少,这样的状况是很容易被有所图谋的大臣钻空子的,于是她用了一个计策。
赵恒下葬后,刘娥挑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做出非常恳切的模样对大臣们说:“如今国事变动,我和皇帝多亏诸公匡助,才能有今日,实在感激。诸位可以将亲眷的姓名都呈报给我,我好一律推恩录用,共沐皇恩。”
大臣们听了都高兴不已,将自己能想到的亲戚名字都一个不漏地汇报了上去。衮衮诸公们这次可算是睁着眼跳坑了——刘太后将这些名字都记录下来,此后凡遇到有推荐官员的时候,她都拿去核对一下,只有对不上号者,才能得到升迁的机会。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朝臣编织权力网的可能。
治家有国母之风
除了对外理政,刘娥对内也一样将皇宫治理得平平整整。
邓国大长公主姐妹入宫拜见刘娥,刘娥见她们年老发落,叹道:“姑老矣。”遂赐给她们贵重的珠玑帕首(类似头巾的装饰),以遮挡日益稀疏的头发。消息传出,润王妃李氏也想向刘娥索取一份,刘娥婉转回绝说:“大长公主她们是太宗皇帝的女儿、先帝真宗的妹妹,照顾她们是应该的。我们这些赵家的媳妇,就不用太讲究了。”
从前赐大臣喝茶,所用的茶具上有龙凤图样,刘娥认为这不是人臣所能用的器具,下令全部更换。刘娥偏袒娘家人是出了名的,但是每逢赏赐食物给刘家人的时候,她仍不忘将金银龙凤器皿换成铅器。刘娥说:“不能让皇家器物进刘家里,他们不能使用。”
刘娥号令严明,赏罚有度,对仁宗皇帝赵祯呵护备至。平时刘娥忙于政务,就让杨淑妃照顾赵祯。赵祯体弱多病,刘娥不让他吃虾蟹等寒凉之物。可是,越不让赵祯吃,他就越想吃,只能背着刘娥请杨淑妃偷偷送给自己解馋。
随着国家治理得越来越好,刘娥的威名也越来越大。不少大臣都劝刘娥行武则天之事,登基加冕。《宋史》记载:“先是,小臣方仲弓上书,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庙,而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后掷其书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尚且年幼的仁宗赵祯,对此感激不已。
但是,处在权力中心久了,谁也无法做到清心寡欲。随着年纪逐渐增大,刘娥感到时日无多,要求穿天子的礼服祭拜太庙。此言一出,举朝哗然,最终,除了删减一些配饰,她的愿望还是得以满足。
一个月后,刘娥病重。死前,她拽了拽自己的衣服。赵祯哭着问大臣,刘太后是否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参知政事薛奎立即明白了原由,对赵祯说:“太后是不愿穿着天子冠服入葬,不想被先帝看见她这个样子。”
赵祯恍然大悟,下令给太后换上皇后的服饰,以遂她回侍真宗赵恒的心愿。
创作背景
刘娥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后,她美丽聪慧,多才多艺,从一位当街卖艺的孤女成长为万众景仰的皇后、皇太后。她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创设谏院、澄清吏治、兴修水利、发行交子、完善科举、兴办州学,为仁宗朝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在感情上是幸福的,不但拥有后宫中稀缺的完美爱情,也培养出了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与仁宗虽然不是亲生母子却胜过亲生母子……这样一位女子理应得到歌颂,却被世人颠倒是非,从千古贤后变成了一代奸妃,实在有失公允。基于对刘娥的喜爱,我决定要为她写这一本书,试图还原那一段历史,还原她的本来面目。
作品赏析
从皇子到皇帝,他的身边美女如云,然而他却终其一生都只钟爱一个卖艺女子……
她是击鼗卖艺的银匠小妾,却一步步走到权力的巅峰,成为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
她幼失双亲无儿无女,面对后宫佳丽的明争暗斗,她的封后之路步步惊心……
她是中国历史上继武则天之后第二个穿上龙袍的女主,她开创了太后垂帘听政治度,稳定了大宋帝国连续八代的发展,后人常把她与汉之吕太后、唐之武则天并称,史书称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胜于武则天却不做武则天。她集真善美于一身,拥有完美的事业与爱情,本应成为千古佳话,却被世人颠倒黑白,成为“狸猫换太子”中阴险狡诈的刘妃,蒙受了千古奇冤。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内幕呢?我所写的就是这个关于爱情与友情、阴谋与背叛、报恩与复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