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2)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4、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5、写作方法: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詹天佑》3、重点问题:(1)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2)知道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什么不同方法。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采用的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开凿八达岭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两端凿进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同学讨论: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课文的许多地方都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如.面对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嘲笑.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创造性地开凿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等等,都体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才能。4、中心思想:课写了我国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6、人物评价:詹天佑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工作严谨,热爱祖国)的人。★《怀念母亲》1、作者:季羡林学过课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2、标题含义:怀念两个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3、重点问题(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答:“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祖国,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所以“祖国母亲”不断在梦中浮现。(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答:凄凉是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有忧愁、有思念;甜蜜是因为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③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在作者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慈祥的,她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眼睛里写满了对儿子的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4、中心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思念和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5、写作方法: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三)第三单元重点课文:《穷人》《唯一的听众》★《穷人》1、作家作品: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3、重点问题:(1)段落: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问题:这一段采用了什么写法?解释词语忐忑不安的意思,并分析桑娜当时的心理?答:(1)本段写法:(心理描写),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的(不安)。(2)“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a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b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c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2)要点提示a.“作”是多音字,在“自作自受”中读“zuò”b.课文中省略号的作用:(1)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如,“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3)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如,“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4)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如,“我嘛……缝缝补补……”(3)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天气描写,也有桑娜与西蒙两家情景描写,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与渔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这些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4、中心思想: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6、人物评价:桑娜是一个(勤劳能干,爱护家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妇女。渔夫是一个(朴实善良,毅力顽强,热爱生活,爱妻子)的丈夫。7、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唯一的听众》1、作者:落雪2、“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唯一的听众”指的是一位装聋的、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的、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老教授。3、重点问题:(1)“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聋?)答:a老人并没有耳聋。b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她为维护我的自尊,帮我树立自信,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老人谎称自己耳聋。(2)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在“我”的眼里,老人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平静地望着我”在文中几次出现?为什么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4、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5、写作方法: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7、文章情节: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四)第四单元重点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土地是神圣的》★《只有一个地球》1.“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2.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课文从地球的美丽、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等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告诉人类应该保护地球。4.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自然资源有限”的?文章从“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与“可再生资源遭受破坏”两方面来描写地球资源面临的危机。5.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强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生动形象地说明保护地球的重要性。6.重点语句理解(1)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至少”是“最少”的意思,说明了距离的遥远,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7、写作方法: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比喻)、画图表、引资料等。说明方法以及作用: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举例子具体真切;作比较突出强调;打比方形象生动例如:(1)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举例子)(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打比方)(3)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列数字)(4)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1、作者:西雅图2、A.西雅图酋长从哪几方面向白人提出强烈要求?分别从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三个层面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B.“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在文中出现几次?作用?“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三次。强调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强烈地表达作者对土地的眷恋与热爱。3、重点问题: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1)“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答: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如果家园受到破坏,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密切关系。(2)“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答:大地不属于人类:人类不是大地的主人,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对待神圣的大地。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离开大地,人类将无法生存。(3)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如果家园受到破坏,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这句话点明了人类与地球的密切关系。4、中心思想:本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他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5、写作方法:文体(演讲稿);文章结构总分总(五)第五单元重点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1、作家及作品:(资料袋内容)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许多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课文选自他的小说《故乡》。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2、A.本课需要注意的字音:“正(zhèng)在厨房里”和“正(zhēng)月”;“仿佛(fú)”和“神佛(fó)”“五行(xíng)”“供(gòng)品”“畜(chù)生”B.破折号、括号的用法——补充说明例如:“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这句话中两个破折号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无端”是没有理由、没有根据的意思。3、重点问题(1)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闰土怎样的特点?答:雪地捕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机智勇敢;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生活丰富多彩。(或为见多识广)(2)谈谈对“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答:“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3)关于“捕鸟”,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你感受到了什么?要点:捕鸟的时间──下大雪;捕鸟的地点──沙地上;捕鸟的方法──支起大竹匾,撒下秕谷,鸟来吃时,拉绳子;捕鸟的结果──各种鸟都有。闰土聪明能干,是一个捕鸟能手。4、中心思想:课文通过作者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5、写作方法:四件事情,作者写得有详有略,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6、人物评价:闰土是一个(见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7、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作者:周晔。2、A.多音字:冠、号、数北风怒号(háo);数(shǔ)不清;张冠(guān)李戴B.四字词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北风怒号、饱经风霜、失声痛哭匆匆忙忙、马马虎虎、清清楚楚、模模糊糊C.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3、重点问题(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答:叙述了四件事: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热情救助黄包车夫、关心女佣。①笑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②谈“碰壁”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③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④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2)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含义答:“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要点:这句话进行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面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从中看出鲁迅含蓄、幽默,慈爱宽厚的性格特点。(3)以空行为标志,文章分为几部分?说说第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联系。要点:五部分;第一段是总述(果)——深受爱戴,后几段是分述(因)——受到爱戴的原因。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回忆,记述了伯父鲁迅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的敬爱和怀念之情。6、人物评价: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六)第六单元重点:背默前4首古诗及书下注释。(七)第七单元重点课文:《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老人与海鸥》1、课文写了两部分内容,课文表达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感。2、意想不到的事指什么?要点:①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②纷纷落地、站成两排、肃立不动,③朝遗像扑过来、大声鸣叫,翅膀扑得那样近。重点语句理解:(1)“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要点:老人喂,海鸥吃,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使我们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美好的深厚情感。(细节描写)(2)“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要点:海鸥用“鸣叫”、“扑”、“飞”成“漩涡”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他们舍不得离开老人,表达对老人的留恋,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美好的深厚情感。(场面描写)5、体会文中省略号的作用。(1)第四自然段中“老沙、公主……”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2)第11自然段中“今年也没有来……”和“啧啧……”的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3)第15、16、18段中的“相依相随……”和“冬天的儿女们……”的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4、中心思想:表达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以及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5、写作方法:描写人物方法主要有四种: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外貌描写-衣着);(2)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外貌描写-神态);(3)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语言描写);(4)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动作描写)7、文章情节:课文主要讲了(每年冬天,一位老人步行二十余里,为海鸥送餐,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老人去世后,海鸥们不约而同地为老人送行)的事。★《最后一头战象》1、作者:沈石溪,我还知道他的作品《第七条猎狗》(课外书屋)“中国动物小说大王”2、《最后一头战象》以时间为序依次记叙了英雄嘎羧、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死去四个感人情节。歌颂了战象嘎羧忠诚、重情义的高尚情怀。3、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忠诚、重情义的高尚情怀。(八)第八单元重点课文:《伯牙绝弦》《月光曲》★《伯牙绝弦》1、资料袋: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故事,《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有“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2、标题含义:绝:断绝伯牙绝弦:俞伯牙斩断琴弦3、重点问题:背默课文、翻译诗句意思。(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翻译: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于是就弹奏音乐来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翻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翻译: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月光曲》1、资料袋: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谈。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合唱》。2、标题含义:《月光曲》又叫《月光奏鸣曲》《月光》。贝多芬弹奏了两支钢琴曲,第二支是《月光曲》。3、重点问题(1)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答:弹第一曲因为贝多芬被女孩热爱音乐、善解人意所感动;弹第二曲因为失明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了知音,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所以弹完一曲,又弹一曲。(2).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答: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海面由平静→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高亢激昂。4、主要内容: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5、中心思想: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6、人物评价:从本课看出贝多芬是一个(有音乐天赋和创作才华、善良、同情穷人)的人。
老师第一单元 《古诗词三首》 1.《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寂落寞之情。这是中写景的诗句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表达诗人与敬亭山相知之情的诗句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的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这首诗写了洞庭湖的山光水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3.《忆江南》这首词表达了唐朝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词中最能表现江南美景的诗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桂林山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抒发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及大自然的热爱。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的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七月的天山》一文用抒情的笔调,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的景物之美。抒发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第二单元 《中彩那天》讲的是父亲帮同事库伯买了一张彩票,偏偏库伯的彩票中奖了,父亲经过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斗争后,决定把奖品—奔驰牌汽车还给库伯。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他让我们懂得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万年牢》讲述了父亲真诚的做生意,为人处事的故事。故事围绕做糖葫芦这件事,反映了父亲做事认真,实在,凭良心,赞扬了父亲认认真真、实实在在、正直的品格,为我们树立了为人处事的榜样。 《尊严》一文写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他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本文告诉我们:人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有了做人的尊严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与尊重,才可能拥 1 有财富乃至一切。 《将心比心》写了日常生活中一位阿姨为奶奶推门和母亲鼓励护士扎针两件小事。从而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将心比心,互相理解、宽容和关爱,这样社会才能充满爱。 第三单元 《自然之道》写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入海的。我们拯救了一只被嘲鸫捉到的幼龟“侦察兵”,结果使更多的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们对此感到十分震惊。我们虽然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悔恨。故事告诉我们
老师【篇一】 荷花课文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课文内容 一、《荷花》这篇课文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文的叙述顺序 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三、重点语句 1、冒: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 2、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这是理解句子内涵的练习,因为在看荷花的时候,我把自己不自觉地当作一池美丽的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浸在其中,感情高度投入,所以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说明荷花的美丽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3、“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重点是通过讨论领悟:用彩笔画出来的是色彩明丽的画面,而一池荷花就是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面,因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4、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有的才展开两三篇花瓣。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5、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是一个比喻句,好处是能更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的多、绿、圆的特点。【篇二】 穷人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
老师给你一篇作文和阅读(对不起,阅读没答案,希望你自主练习,谅解): 我的爸爸个子很高,在家里我最瘦,第二瘦的就是我爸爸。 爸爸早晨上班,中午下班,虽然时间短,但是非常累。我们家有一台电脑,爸爸一下班就回家去玩电脑游戏。除了玩游戏,爸爸还在电脑上看股票。他给自己买了好几个股,还给我买了一个。 有一次,我在他的旁边看一看他在做社么,爸爸说:“一边去!”我说:“看一看也不行吗?”爸爸说:“不行,赶紧走!”我无奈地走了。看起来我爸爸有些凶,其实他很乐于助人。那次,我在太子河边放风筝,他在旁边帮助我,我们俩玩得很开心。突然,看到别人的风筝卡在树上,爸爸飞快地跑了过去,费了很大劲帮助她们把风筝摘了下来,她们谢过了爸爸,于是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这就是我的爸爸,高大、顾家、乐于助人。我爱爸爸! 爱因斯坦在桥上 一天,下着蒙蒙细雨,一辆小汽车向爱因斯坦的家开去。开车的是爱因斯坦的一位朋友,他要去探望爱因斯坦。 忽然,他看见爱因斯坦独自在一座桥上走来走去,边走边自言自语,还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那位朋友走上去问:“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有个学生约我在这儿见面,他还没来。”爱因斯坦笑着回答,并没有责怪那个学生的意思。 那位朋友听了爱因斯坦的话,对迟到的学生很不满。他说:“这不是浪费您的宝贵时间吗?” “不,”爱因斯坦扬了扬手中被雨淋湿的纸片,说:“没有浪费时间。你看,我在等他的时候,已经解了一道题。” 爱因斯坦这位著名的科学家,是多么善于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啊! 1、填一填,看谁想出来的多。 例:(走)来(走)去 ()来()去()来()去()来()去 2、根据要求写词语。 探望的近义词:( ) 浪费的反义词:( ) 3、爱因斯坦到桥上来是做什么的? A.等学生B.解一道题C.散步 4、读完短文,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要靠自己 小蜗牛有一天问它的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真是累死了。” “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支撑,只能爬,爬又爬不快。”妈妈说。 “毛虫姐姐没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它却不用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 “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它。” “可是蚯蚓弟弟没有骨头,也爬不快,更不会变,它为什么不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 “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它。”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也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
老师一、 : 1、背诵 (93页) 2、看拼音写句子(16页) 3、区分卷、 (112页) 4、 :长、乐、着(76页);发、答(131页) 二、汉字: 1、会认550个生字(168---175),会写250个生字(176---178页),书写指导(131页) 2、多种方法识字:加一加,换一换(15页);加一加,减一减(33页);拼一拼(54、133、155页);根据 的表意功能识字(76页);找反义词识字(56页);反义词识字(92页);加一(二)笔,减一笔的方法识字(111页);换 归类识字、部件组合识字(130页);拼形会意识字(155页) 3、多种途径识字:认同学名字(17页);看电视识字(35页);利用商标识字(56页);利用招牌识字(78页);通过学习其他学科识字(94页);利用课外书识字(113页),识字成果展示(133页) 4、 查字(113页) 5、区别形近、音同的字(53、155页) 三、词语: 1、词语积累:(5、16、34、38、55(AABB)、61、98、112、125、150页) 2、扩词练习:(8、14、19、87、110页) 3、一词多义:(33页“张”,92页“打”) 4、词语理解(换 ):(129页) 5、反义词:(131页) 6、特色短语:ABB的______________ABB的(41、67页);AABB(55页);___来___去(75页);把_____(119页);()的(67);ABB地_______(122页);ABAB的______(139页) 四、句子: 1、知道 、疑问句、 这三种句型,能读出语气(49页) 2、积累名句或含义深刻的句子(115、130页) 3、特色句式:谁为谁做_______(26页);______正______呢!(71页);______渐渐_____(84页);______一边______一边______(91页)______那么______,那么______(106页);______已经______(154页) 五、阅读: 1、 (边读边想)(4、7、22、25、79、84、90、105、128、142页)(文中泡泡) 2.读读背背:(16、34、55、112页) 3.读一读:(77、93、131页) 4.选读课文:《 》《 》《象鼻桥》《咕咚》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
小学五年级期末语文水平测试卷
一、听写。(8分)
1.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把拼音和汉字连起来。(5分)
chēnglinàhúqíyāosōukòusuǐchújīn
呐飕囫舀叩隶鳍谨骋躇髓
三、看拼音,写汉字。(10分)
chàndǒuyú ěrfèixūbèisòngshuāilǎo
()()()()()
jùpàwūyángàojièjǔsàngcíxiáng
()()()()()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4分)
安然无()破烂不()悬崖()壁气()山河
前仆后()()生取义低头()节一如()往
五、填空。(1-4题每题2分,5、7题每题3分。共17分)
1.“悄”在“悄然”一词中读________声。“娜”在“婀娜”一词
中读第________声(写拼音)。[nànuó]
2.下面词语中有用错的字,请找出来(在下面划“—”)正确的字依次是:________。
3.“________”和“任意”的意思相近;“宽敞”和“________”意思相反。
“轻诺必寡信”这句话中,“寡”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4.王安石离家北上去京城。这天,他从京口渡江到达长江交岸瓜洲。晚上,王安石月下吟诵《泊船瓜洲》,声音飘到钟山,他家门前的树木和青草听见“________________”(写诗句)这句诗,都说:“才离开几天,大人就开始想家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