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不仅是武器装备的较量,而且还是武器装备如何使用的较量,而后者被称为军事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双方共计投入部队超过千万,如何去使用武器成了两方军事家最为重要的问题。事实的结果已经众所周知了,苏联采取的是大纵深的战法,而德国采取闪击战。那么,这制胜德国的大纵深战法,其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呢?
早在苏德战争开始的前十年左右,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基于军区演习的情况时,就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要重视诸兵种的合同作战,这是演变为后来大纵深战法的核心,也就是诸兵种合同作战。苏联军事家认为,随着新兵种的出现,战争已经不再是单靠某一兵种就可以决定胜利的了,必须要将各个兵种的长处相结合,从而谋求在战斗中可以消灭敌人,取得最终的胜利。苏联红军的主要构成是陆军,其陆军又分为五个主要的兵种,炮兵,步兵,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空军部分(这在当时属于陆军)还有就是古老的骑兵。
其一:坦克兵在合同作战中的重要性。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战场的时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当时因为形似水柜,英文名为“tank”,这种刚刚出现的武器很快就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仅仅过了一年左右,坦克便迅速发展。相比于传统陆军而言,坦克有着强大的火力,必要时候还可以装个机枪;坦克拥有着超强的越野能力,可以适应多种地形的战斗;坦克护甲坚固。总之,一旦在战场上投入坦克群,并且辅之以相对应数量的机械化步兵或者其他装甲车,他们就可以形成攻击的铁拳,迅速的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在大纵深战法中,坦克就已经被确立为陆军突击作战的主要力量,将对战争的胜负产生重要的影响。组织大纵深战斗时,就是以坦克搭载步兵切开敌人的防御然后及时有效的突入到敌人的后方去,从而造成敌人的混乱,切断对方一线部队和预备队的联系。坦克兵的任务困难而艰巨,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战争中的地位极为关键。
其二:空军在合同作战中的重要性。空军在当时并没有发展成独立的一个兵种,在大纵深战法的框架下,空军的主要是任务是协同地面部队作战。比如说,空军航空兵的主要任务就是必须要配合突进到敌人后方的坦克兵和机械化步兵或者骑兵进行战斗;肩负着为空军轰炸机执行侦查任务的重任,同时还有掩护部队行动,保护后勤等等。
其三:伞兵在合同作战中的重要性。有一句描述空降兵勇气的话“伞兵天生就是被包围的。”,苏联第一次投入伞兵力量是在1939年的时候,当时投入的人数不到20个人,一年以后,在北境的列宁格勒才正式成立了一个实验性的伞兵小队。随着对于大纵深战法的深刻理解,伞兵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根据大纵深的要求,伞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战役目标中对于交通要道或者重要地点的在争夺,他们必须要降落在这些地方迅速的占领,并且坚守到陆军主要部队的到达,然后配合陆军部队继续执行纵深打击任务。
如果没有那一段苏联曲折的历史,如果军队可以不受干扰,继续不断深化对于大纵深战法的认识,初期的战争一定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光景,那将是完全符合形式的两种崭新战法的碰撞,对于苏联是不幸的,他们在一段时期里面放弃了这种先进的战法,改用一战的战法,战争一塌糊涂,对于我们是不幸的,苏联获胜的每一分艰难,就是给予中国战区的少一分增援。而当他们纯熟的使用大纵深战法的时候,远胜于马奇诺防线的日本关东军防线,不过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