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瑶这里结束的还算比较快,没有拖延时间,可就算是这样,朱棣也快要顶不住了。其实此时的北军虽然处于劣势,但由于其素质较高,一时之间倒也能够形成僵持的局面,然而就在此刻,南军的一名将领又发动了新的攻势,打破了这个僵局。
大将瞿能是南军中最为勇猛的将领之一,仅次于平安,而在这场战役中,他更是极其活跃,状态上佳,如同打了兴奋剂一般。他左冲右突,砍杀了无数北军士兵,勇猛过人。但此人绝非只有匹夫之勇。
在僵持的战局中,他以自己敏锐的直觉察觉到了战机,朱棣已经抵挡不住了,只要再来一次冲击,他就会被完全歼灭!成此大功,舍我其谁!
此时战场上的士兵们已经杀红了眼,自天明打到中午,双方队形已经完全混乱,夹杂在一起,仅凭衣着展开激战,完全谈不上什么战术了。
瞿能以其冷静的头脑重新组织了大群士兵,并将他们重新整队编排,他要发动最后的攻势,彻底打败朱棣!在准备妥当后,他大呼“灭燕!灭燕!”的口号率先向北军发动冲锋,估计队伍中也有人喊“同去,同去!”
他手下的士兵见主帅如此拼命,大受鼓舞,纷纷冒死向敌阵冲去。瞿能的冲锋彻底打乱了朱棣的防守体系,原本已经十分薄弱的防线又被南军骑兵分割成几段,被切割包围。
照理说战局到这个时候就已经无法挽回了,无论有多么强大的战斗力,一旦被切割包围,将帅也无法指挥,士兵们自然会茫然不知所措,朱棣的天子之路眼看就要走到了尽头。
…………
然而这时候的碧瑶在干什么呢?
碧瑶在等……等风呢。
羽瑶是读过历史的,她也知道历史上有关于这一场战役的记载。朱棣的确是被打得狼狈不堪,但是最后关头,却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根据碧瑶的记忆,史书上是这样描述的:“本是晴空万里之天,突然天地变色,飞沙走石,妖风四起,但见那妖风缠绕营中帅旗,只听得咔喳一声,旗杆折断,大旗落地!”
这件事实在太过于诡异,这风早不刮晚不刮,单单就在这个时候刮起来,这么大的战场,刮点什么不好,偏偏就把帅旗刮断了。若非此事载于正史,也真是让人难以相信。
但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碧瑶还是信了,因此正待在一边看天色呢,可是这风左等不来,右等不来。
别说是狂风骤起,连微风轻拂都算是时有时无,直到北军已经被切割包围,这传说中的妖风,还是没有来。
眼看着战场上的局势已经危在旦夕,碧瑶终于等不住了。要知道这风暴聚集是要有时间的,不能说来就来,要涉及到很多天地元素的变化。
碧瑶虽然不是天文学家,但对于空气中的元素变化还是能察觉到一点的,现在连起风的前兆都没有,如果这么拖下去,也许只要几盏茶的功夫,朱棣的人头,就有可能要被拿去邀功请赏了。
碧瑶这一下忍不住了,有没有风是小事,但靖难之役的成功与否,那可就是大事了。
关键时刻,碧瑶也来不及多想,心念转动之下,一道爆裂的气旋就在虚空中蓦然出现,在碧瑶的指引之下,刮断了南京的帅旗!
帅旗被折断,南军一下子丢失了对士兵的指挥权,进攻的气势为之一缓。而朱棣却是大喜过望,他是一个能够抓住战机的人,趁着南军惊恐不安之时,绕到南军后侧,发动了猛攻,南军惊慌失措之余无力抵挡,全军溃败。
朱棣好人做到底,送佛送上天,借着风势顺便放了一把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在漫天大火之中,北军发动了总攻击。
眼见大势如此,已经无力回天,陆雪琪也干净利落的收拾好残兵败将,一路退到了济南,她将在济南,组织好新的防线,准备下一轮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