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莫莫莫莫忘
本书标签: 轻小说  自娱自乐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莫莫莫莫忘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柳弱蝶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注释

春昼午:谓正当春日中午时分。午,十二时辰之一,十一时至十三时为午时。午时,日正中,因称日中为午。

雨霏微(fēiwēi):细雨弥漫的样子。

金带枕:以金带妆饰的枕头。金带枕:因亦借指所爱之人的遗物。

宫锦:皇宫中所用锦绸之类,这里指床上用的被垫均用宫锦所制,言其富丽。

凤凰帷:绣有凤凰的帷帐。

柳弱:即弱柳,嫩柳。

蝶交飞:谓蝴蝶上下双飞,交互嬉戏。

辽阳:今辽宁省辽河以东,当时是边防要地,征戍之人所居。

梦中归:梦中见到征夫归来。

温庭筠与幼时的鱼幼薇结识并互生情愫,因两人的年龄差距温庭筠选择了逃离。鱼幼薇选择了温庭筠的朋友李忆,却因李忆的懦弱被逼出家。被仇恨和欲望填满的鱼幼薇最终走向了刑场。行刑前的那一夜,温庭筠失眠了。他披衣而起,吹起了《诉衷情》,用笛声寄托自己的思念。展纸在案,挥毫泼墨,按《诉衷情》的调子填了这一首词。

迹部是傲娇吧,不华丽的母猫是因为冰帝后援团真的太吵,调戏橘杏是因为她耍赖,但迹部人品是好的,别扭的关心手冢国光,宠着自家队友,身上担子再重也看似一身轻,倔强中深藏不露脆弱,有网球梦想也有家族责任,高贵不存在于血脉,而存在于心中,这样的景吾真的让人无法想象他对爱情会不忠贞,爱与性怎么可以分离,他大爷华丽丽的爱情应该是专一而钟情的。

对于王安石这个人,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王安石生于1021年,死于1086年,他死后40年北宋灭亡。王安石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600多年的历史,独独选出来8位文学大师,可见他的文学水平之高了,然而,这大多是我们当代人的评价。古人对他的评价却是这样的:

“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安石果用,天下必困扰。”

这还算是比较客气的了,就是说王安石虽然很好学,但是其实中看不中用,是个只知道复古的书呆子。算是先夸一下王安石的小优点,然后再说他是个大笨蛋了。这种评价好歹还是肯定了王安石还是有点儿小优点的。而有的评价就完全是把他说成是个跟秦桧相提并论的“奸邪”,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南宋灭亡的始作俑者了:

“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今日之祸(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实安石有以启之。”

“昔王安石当国,惟以破坏祖宗法度为事,每于言路,多置私人,持宠养交,寖成大弊。”

“惟王莽、王安石、贾似道三人力任为必可行,而皆以扰民致乱。”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可以说,在宋朝300多年的历史当中,除了秦桧之外,名声最差的就是王安石了。那么王安石究竟是干了些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导致宋朝的文人都对他恨之入骨呢?答案却是让人疑惑不解的:王安石变法让宋朝财政从亏损变成富余,王安石治军让宋朝这个羸弱的王朝“扩地数千里,开国百年以来所未有者”。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被骂成“奸邪”呢?

如果我们把王安石的一生与历史上的人相互比较的话,他是和商鞅、桑弘羊一样的人,也就是法家思想的执行者——虽然他名义上是个大儒,但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实行法家的举措,实施变法,富国强兵。甚至他的改革措施,都是与桑弘羊完全重合的。比如:均输法、市易法等等。

王安石这些变法措施听起来可能不大清楚具体内容,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他与桑弘羊一样,想的就是怎么样把富豪、大族手中的财富给夺过来,平衡当时的社会,给宋朝补贴财政,保护老百姓不因为经济上的彻底堕落而沦为流民、奴婢甚至于卖身为奴。

效果也是明显的,桑弘羊变法给汉武帝聚集了大量财富用于战争,王安石的变法也给宋朝带来了足够宋朝20年使用的军费。军事是政治的继续,王安石变法理清了内政,当然不可避免的要洗刷北宋军事上的耻辱。公元1073年,王安石指挥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进攻吐蕃,收复2000多里国土,使得当地各种势力纷纷归附,同时也扭转了对西夏的局势。

所谓治国,利民、固国、安天下而已。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胜利其实已经让王安石成为了北宋的续命人,没有他的变法,也许靖康耻会提前几十年到来。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位伟大的改革家会被当时文人骂成“奸邪”,甚至比肩贾似道之流呢?原因大家也许想不到——因为一幅画。

公元1074年,天下大旱,因此老百姓生活得不到保证,产生了一些流民。”监安上门郑侠因此画了一副《流民图》上书宋神宗:“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这书还不小心传到了两宫太后手里,她们被画面当中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所惊讶,纷纷流着眼泪对宋神宗说:

“安石乱天下。”

这个故事看起来很让人不能理解:就一幅画,就想定朝廷宰相的罪?事实上并不是如此,郑侠的监安上门不过是一个小官,他如何会敢于直接上书攻击王安石呢?天下大旱导致的饥荒,又怎么能够说是王安石的罪过呢?何况王安石变法为宋朝积累了海量财富,饥荒了肯定会投放物资来救助灾民——为何灾情却并没有缓解呢?

其实根本的原因是在于,王安石动了那些文官大族的根本利益,罪名已经不重要了,他们只需要给王安石戴一顶黑锅而已。如果 黑锅不成功呢?王安石的变法必然会挖出他们更多的罪证,因此他们很可能会弄出更大的动静——比如直接支持某个势力推翻宋朝。所以宋神宗看了画之后忧心忡忡。

他选择妥协,“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罢相之后一年左右,宋神宗又让他做了丞相,但还是因为保守派反对太激烈而在一年之后罢相。在王安石失去了对朝政的主导之后,保守派大臣司马光,也就是《资治通鉴》的作者,将王安石手上收复的领土全部退给敌国,理由是对土地的贪欲才是导致战乱——这理由很文人。

其实王安石和商鞅一样,他们是替世人而遭受羞辱,他比商鞅还要幸运一点儿,商鞅最后是被五马分尸了。他之所以被骂为奸邪,无非是因为他动了奸邪的根本利益,如果他们不把王安石的邪恶名声“盖棺定论”,也许后来者就能发现历史当中深藏的真正秘密了。

上一章 星期五 莫莫莫莫忘最新章节 下一章 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