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fhfch
本书标签: 二次元 

地球史传(三)

fhfch

蕨类植物和两栖动物的时代

石炭纪 两栖动物的时代

石炭纪开始于距今约3.55亿年至2.95亿年,延续了6000万年。石炭纪时陆地面积不断增加,陆上生物空不断发展。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石炭纪又是地壳运动非常活跃的时期,因而古地理的面貌有着极大的变化。这个时期气候分异现象又十分明显,北方古大陆为温暖潮湿的聚煤区,冈瓦纳大陆却为寒冷的大陆冰川沉积环境。气候分带导致了动、植物地理分区的形成。

石炭纪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与泥盆纪比较起来,有了显著的变化。浅海底栖动物中仍以珊瑚、腕足类为主。早石炭世晚期的浮游和游泳的动物中,出现了新兴的筳类,菊石类仍然繁盛,三叶虫到石炭纪已经大部分绝灭,只剩下几个属种。

最早发现于泥盆纪的昆虫类,在石炭纪得到进一步的繁盛,已知石炭、二叠纪的昆虫就达1300种以上。陆生脊椎动物进一步繁盛,两栖动物占到了统治地位。早石炭世一开始,两栖动物蓬勃发展,主要出现了坚头类(也称迷齿类),同时繁盛的还有壳椎类。

早石炭世的植物面貌与晚泥盆世相似,古蕨类植物延续生长,但只能适应于滨海低地的环境;晚石炭世植物进一步发展,除了节蕨类和石松类外,真蕨类和种子蕨类也开始迅速发展。裸子植物中的苛达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成为造煤的重要材料之一。

二叠纪是古生代 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

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9亿年,延至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二叠纪的地壳运动 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槽封闭并陆续地形成褶皱山系,古板块间逐渐拚接形成联合古大陆(泛大陆)。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的缩小,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生物史上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97%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灭绝事件具体过程

2.51亿年前,是古生代的最后时期——二叠纪晚期。此时的地球与现在的有很大不同:所有陆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块超级大陆:盘古大陆(泛大陆)。盘古大陆的生境比今天要简单得多:60%的土地都由茂密针叶林覆盖,其余的部分由贫瘠的沙漠构成。

那时,无孔爬行动物尚未成为地球霸主,恐龙也未出现,真正的霸主是哺乳动物的祖先:似哺乳爬行动物(合弓纲)。与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这些动物是胎生的,一些物种长有毛发和胡须。而且它们是首批恒温动物(温血动物),也就是说,它们的体温是恒定的,不会随着周围温度变化。

陆地上的顶级捕食者要属丽齿兽。丽齿兽身长约3.5米,体重约300千克。丽齿兽是目前发现的第一种长出犬齿的动物,它的犬齿长达9厘米,锋利异常,且带有锯齿,奔跑时速达到100千米。而且它们的脑容量很大,成群活动。

陆地上也生活着许多大型植食性动物,如麝足兽、始巨鳄、二齿兽、水龙兽、前缺齿兽,这些动物都属于似哺乳爬行动物。龟类的祖先;——斯龙(西伯利亚杯龙)在当时也很常见。它们体态都很笨重,经常被丽齿兽捕食。

2.511亿年前,现今的西伯利亚,丛林中的二齿兽和水龙兽正在觅食。它们闻到了一股奇怪的气味,这其实是硫磺气体的味道。如果人类在这里,一定知道灾难即将发生。好奇心驱使它们暂停觅食,留在了原地。突然,整座森林剧烈的摇晃起来,紧接着,随一声巨响,地幔中不可计数的硫磺气体在巨大的压力下,将地壳炸开了一个直径达50千米,直通地幔的大口。20000立方千米的碎岩石被爆炸产生的气浪卷到了数万米的高空,随后又散落到方元数千千米的地区,这如同小行星撞击地球一样,威力极大。可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在地壳被炸开后约一个时辰,数万亿立方千米的融化玄武岩,从这个大口中喷涌而出。数十条长度超过1000千米,宽数百米的裂缝,出现在了西伯利亚的地面上,也开始喷发岩浆。在这范围内的任何生物,自然任何没有生存的可能。

岩浆持续喷发了数万年,覆盖了方元数万千米的所有地势低洼地区,并最后覆盖了盘古大陆面积的一半。岩浆烧毁了大片森林,破坏了食物链的基础。在全球范围内,从植食性动物到顶级掠食者都在饥饿中艰苦地挣扎,大批动物因此灭绝。

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的时代!

三叠纪 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崛起

《恐龙》

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生存。

生活习性

觅食:

草食性恐龙能够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们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各种恐龙不同的觅食方式也会在它们的牙齿上体现出来。

斗争:

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肉食类恐龙猎食的武器。暴龙类恐龙会寻找落单的草食性恐龙,因此常常单独行动。而有些恐龙则会群体行动,锁定猎物后蜂拥而上,并用第二根趾头的脚爪割开猎物的腹部。草食性恐龙一般会有一些特殊的“装备”来对付肉食性恐龙的攻击,这些装备有时是坚韧的皮甲、骨棒或骨钉,有时是有力的尾巴。如棒槌龙等。大型草食性恐龙会集体行动,一旦受到威胁,就会集体坚守阵地并反击。

生长繁殖 :

筑巢、产卵及照顾下一代也是恐龙的生活内容之一。恐龙的巢一般是泥巢或沙上的凹坑。有些恐龙将巢聚集在生育区,而某些特殊的种类会年复一年地回到相同的筑巢地点繁殖。有些雌恐龙产完蛋后便一走了之,让卵自己孵化;而有些雌恐龙会留在巢边,以保护卵和刚孵出的小恐龙。

三叠纪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始于距今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海西运动以后,许多地槽转化为山系,陆地面积扩大,地台区产生了一些内陆盆地。从三叠纪起,陆续沉积在世界各地分布。古气候方面,三叠纪初期继承了二叠纪末期干旱的特点;到中、晚期之后,气候向湿热过渡,由此出现了红色岩层含煤沉积、旱生性植物向湿热性植物发展的现象。植物地理区也同时发生了分异。

生物变革方面,陆生爬行动物比二叠纪有了明显的发展。古老类型的代表基本绝灭,新类型大量出现,并有一部分转移到海中生活。原始哺乳动物在三叠纪末期也出现了。由于陆地面积的扩大,淡水无脊椎动物发展很快,海生无脊椎动物的面貌也为之一新。菊石、双壳类、有孔虫成为划分与对比地层的重要门类,而筳及四射珊瑚则完全绝灭。

爬行动物在三叠纪崛起,主要由槽齿类、恐龙类、似哺乳的爬行类组成。的早期槽齿类表现出许多原始的特点,且仅限于三叠纪,其总体结构是后来主要的爬行动物以至于鸟类的祖先模式;恐龙类最早出现于晚三叠世,有两个主要类型:较古老的蜥臀类和较进化的鸟臀类.海生爬行类在三叠纪首次出现,由于适应水中生活,其体形呈流线式,四肢也变成桨形的鳍;似哺乳爬行动物亦称兽孔类,四肢向腹面移动,因此更适于陆地行走.

原始的哺乳动物最早见于晚三叠世,属始兽类,所见到的化石都是牙齿和颌骨的碎片.

裸子植物的在三叠纪起迅速发展起来.其中除本内苏铁目始于三叠纪外,其它各类植物均在晚古生代就开始有了发展,但并不占重要地位.二叠纪的干燥性气候延续到了早、中三叠世,到了中三叠世晚期植物才开始逐渐繁盛.晚三叠世时,裸子植物真正成了大陆植物的主要统治者.

上一章 地球史传(二) fhfch最新章节 下一章 地球史传(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