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秦军兵临城下的缘故,现在赵国几乎处于人人自危的状态,因而朝堂上除了赵王、太后、郭开、赵佾和李牧几人之外,其余的人,大多都选择了沉默。
李牧到底是能够与秦国当年的武安君白起与之媲美之人,他的行事作风一向都是用兵如神、行军如鬼的状态,不光是赵国的诸臣和百姓,现下就连赵王迁与太后大多都寄希望于他。
然则秦国是打定了主意要灭了赵的,自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何况秦国还有琼华这个曾经被赵国唾骂的妖妃存在,自然也不可能让赵国这样一直与秦国为敌的对手存在。
但是,琼华却并不打算遂他们的意,反而要将赵国搅得天翻地覆才好——毕竟是当年被赵国上下骂做妖妃的人,琼华自然也不介意再来第二次。
韩琼华“这李牧原就是能够与当年白起比肩之人,若是能够先行将他这个障碍物除掉,那之后灭赵,也能顺遂许多。”
琼华一袭绿袍,安安静静地坐在后面的台阶上听了许久,见眼前的几位大人对于李牧是存在忧心不已,王上亦是对此久未出声,最后还是琼华听廷尉李斯提出效仿当初长平之战时离间赵国群臣时所用的法子时,这才想起了赵国还有郭开这等小人存在。
可彼时赵国还有琼华这个祸国妖妃在,这才叫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大胜赵国,可眼下赵国有长平之战为鉴,若想要离间群臣,使得君臣猜忌何其容易?现下赵国已无霍乱国政的妖妃,原本行事刚猛的赵王偃亦是崩逝,现下赵国的太子迁虽是继位,可因着年幼的缘故,这朝中政事大多都是由太后做主。
渭阳君行事虽是刚猛,可人却是不傻的,见琼华将话说的这么明白了,他也不会听不懂,
渭阳君“王后的意思是,先除掉李牧?”
韩琼华“不错,王上早前如此收买于赵相郭开,是他该回报大秦的时候了。”
原本在亲政之后的最开始,王上是最先决定灭赵的,可彼时赵国有李牧此等良将在,秦国是攻了几次也未曾将赵国拿下,甚至还将桓齮这等一心为秦的将领给折了进去,王上无法,只得将心思先行放到一向羸弱的另外一个诸侯国身上。
就譬如韩国。
虽说琼华同自己的母国一向不亲,但琼华终究是姓韩,坐在那王位上的,也是她的嫡出兄长,因而早前在灭韩的时候,王上看在琼华的情面上放了韩安一马,并未对韩国王族赶尽杀绝,只叫他们居于新郑旧宫便不再理会了。
至于郭开此人,他虽是赵国的丞相,但早前因着赵偃的一个决策最后叫自己与王上结下梁子,这才叫他被王上不知不觉的收买,让他做了赵人眼中的大奸臣——秦赵两国早已经积怨甚深,尤其是如今已经崩逝的赵偃早些年与尚在为质赵国的王上结下梁子,自然是不会愿意眼睁睁看着他灭掉赵国的,因而这才强行勒令自己的丞相郭开入秦意图将赵姬掳回去做人质。
可赵姬此人,虽是早前因为与嫪毐私通叫王上颜面尽失,可到底是王上的母亲,虽说一早他并不愿意将她接回咸阳,可到底是顾及天下人对他的看法,最后开始听了太傅茅焦的进言,决定将太后亲自接回咸阳来。可偏就这么巧,他的车驾方才到雍城宫门口,便有宫人报于他,说是太后离开雍城旧宫之后便有一日再未归来。
雍城旧宫中的宫人们虽是失职,但好在发现的及时,秦军也并非无用之才,很快便随着王上在河津之处寻到了太后的人,也顺便将那个设计带走太后的赵相郭开绑了回来。
太后此人,琼华虽是不喜欢她,可她到底是王上的生母,王上听了太傅茅焦的话打定了主意要将太后迎回来,琼华心中虽然不情不愿,却还是叫人将她从前所居住的甘泉宫收拾了出来。嬴政是一向都知晓琼华不喜欢母亲的,原本最初他还打算着等自己将母亲迎回来的时候在吩咐将太后从前居住的甘泉宫收拾出来,可谁晓得等自己回来时,赵高便告诉他,甘泉宫早已经被王后命人收拾出来,他便终于知道,琼华不喜欢归不喜欢,可有些该做的事情,她却一件不落的做了,可见自己没有看错人。
然则,对于琼华的提议,国尉缭却是不解,
国尉缭“赵国有长平之战为鉴,且李牧又并非寻常人可比,现下若是强行使用间人之谋,只怕赵人是不会轻信的。”
但琼华却觉得,此事并不难,她只是笑,
韩琼华“这还不简单?我大秦若想灭赵,可不只针对李牧一人,而是一举离间赵国群臣,若是能让邯郸群臣相争、君臣猜忌、人人自危,届时若是想除掉李牧攻破邯郸,也并非什么难事。”
嬴政“琼华聪慧。”
王上似是十分赞同琼华的提议,从她方才提出之时,他这脸上的笑容便从未退却过一分,
嬴政“李斯啊,命顿弱倾尽财货,厚馈赵国宗室,还有群臣,且此事定要让赵王与赵太后知晓,等到赵国人心军心涣散之际,便是他赵国换将之时。”
李斯应下,心中不由地暗叹,王后还真是够毒的,身为女子,竟是能够有这般手段,若非王上慧眼识珠,王后无心乱秦的话,王上早已经成了宠幸妖妃的昏君,王后早已经成了人人唾骂的妖妃,就连偌大秦国,只怕如今的秦国会如当年的赵国一般,成为人人争抢的一块肥肉了。
这般冷静睿智的女子,也怪不得王上会这般看重。天下之大,李斯走过那么多地方,见过那么多人,也不曾见过见过这般沉着冷静又有勇有谋之人,就是后来他入了秦见到的华阳太后,也从未有如王后这般,字字珠玑的话语。
虽说李斯嘴上不曾说什么,可心里却是对王后暗暗的生了敬重之心——她毕竟是大秦王后,如今又是储君之母,身为臣子,他自然该追随王上与王后的脚步,将这偌大的帝国推向太平盛世。
——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