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个民国故事让我动容,心中也不时的泛起涟漪,书写的是如此动人心弦。
冯姑娘的笔下透着悲凉,蓦然间就这么想起千年之前的那位'奉旨填词'的人了,一代才子柳三变,烟花巷柳中,蹉跎一生.
念笙这个姑娘,不闲贫苦,不落富贵;柔软甘甜,刚强睿智。如一汪池水,让人触一眼就觉得澄澈与悲凉。整个人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就那样站在那里也有人狂热。在鸳鸯蝴蝶派大师张恨水说着,'更那堪,冷落清秋... ...',这样纯粹的女子不得不让三个男人动情,同样也久久笼罩在了我的心头.从未想过有这样一个女子,经烟花巷柳之境,落家族破败之苦,却依旧如此不卑不亢,惹人爱怜。
吾心走过烟花巷柳,却无意躇足于唱令之艳,静观人生之千百万转,莫笑明了世道,而反噬了人生。念笙的痛楚让人心碎……
傅之泊初见时就如一抹桃红,带给人新奇,就像原本苦情的剧情来了一个知情之人。这个人出场三次,却是一次比一次来的匆忙,他对念笙是有情的,一次次的落下,一次次又将她拾回,这是心理的激烈斗争。因此,他对念笙更是狂热的,不忍看着她勿掉本心。奈何他的疑心在大海中漂浮,
越沉越深,越深越如迷。又奈何她说他读不懂她,他应该被赋予一次被原谅的机会,然更多的是他能够看破真情,而这又会盼来什么,我很期待。
梁莘澍这个男人开场就出来了,故事也是从他开始,或许正是缘分,初见动情。之后的相救又犹如菩提释光,给念笙留下了一些念想。直到后来的剧情转变,这个男人才看到自己的心,奈何身份不伊,总是慢落一拍。而那一句似是而非的表白,胜却世间千万,或许连他自己都不信自己会给念笙一辈子。仿佛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又仿佛恍若隔世,念笙看透的世间与他是不同的,其中的执拗也是他不懂的。因此,相错是必然。
栖桐这个女孩,初见时那种落魄,让我心痛,是个有故事的人。第二次出现便成了对立之人,我却能从文中看到这个女子内心的煎熬。从念笙的回忆以及两人的对话中看出了她的脆弱与刚强。后来果然如此,如一朵莲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的故事同样让人心碎。是谁在阁楼唱起了过眼云烟。却在低头俯瞰之时,忘不尽细水缠绵。深夜之中的泪水苦甜参半 ,却难以忘却释怀的温柔,心中有牵绊,却只愿同唱红尘情歌,为她人绽放。
婉手支媚黛,流光掩花戚。从此,这世间多了个烟花巷柳的痴情人。
这四个人是我看完这篇文的最有感触的人,故事的景就不多说了,仿佛置身与地,深陷其中。
轻轻将鹄发一捋,散落了满地白羽,可叹韶华已被窃取,我爱这个故事,我评的也不是正规的格式,但就是如此让我着迷。我真想听她吟唱那轮回的梵曲,倾听她的烦恼。
从一把“小扇”开始,我就被吸引了。扇子出现了很多次,每次都是至关点,而两个男人也都与这把扇子相接触,从一个小小物什中就可以看出冯姑娘内心的细腻。
之后借助往今故事的穿插,让文整体都有了悬念与疑点。疑点之处师姐都已写出,我所再次到显得絮叨。
花开就不曾凋零,阑珊处依旧烬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