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骏、朔风重华时期,是霫凉政权发展最迅猛的时期。西凉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内蒙西部、宁夏西部、青海以及新疆大部。亓历帝玉衡二十三年(前371年),朔风骏去世,享年四十九岁。儿子朔风重华继位,史称凉哀帝。
朔风重华面临的压力要比他爹小得多,此时正值方腊起义后,国内经济动荡,已经无法顾虑西凉这块肥肉。亓凉政权虽然实力今非昔比,但在军事实力上,跟亓王朝是没法相提并论的,如果在绝对实力的碾压下,西凉周边的那些天险看来也挡不住敌人前进的脚步。
即位当年,就遇上了大事,历帝派出王擢、麻秋等将领不断侵扰凉州边境,金城(甘肃兰州市)郡守张冲向麻秋投降。于是整个西凉震动,金城是西凉的门户,门户丢失了,那敌人不就可以长驱直入了吗?朔风重华紧急调动西凉所有兵马,派征南将军裴恒去抵御。裴恒老成持重,开始在广武郡(今甘肃永登县)一带修筑壁垒,打算用持久战把敌军拖垮。
朔风重华很焦急,等着敌人自己撤退,这得等到什么时候?这时候有人向他推荐了谢艾,说他文武兼备,谋略出众,堪为主将。
亓成帝以来,当官是讲究门第的,也就是门阀制度,大地主当大官,小地主当小官。谢艾是个儒生,敦煌人,当时只是司马府的一个主簿,大概出身于小地主。这时候火烧眉毛了,也就不管平时这一套了,朔风重华马上召见谢艾,问他征讨敌寇的方略。谢艾倒也不客气,当场夸下海口,只要给他七千人,就能消灭王擢、麻秋。朔风重华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很高兴,毕竟这种情况下肯挺身而出相当不容易,当即就任命他为中坚将军,配给他的兵力打了个折,步骑共五千人。
说大话谁都会,究竟有没有本事,那得拉出来溜溜。谢艾拿到军队后,马上出击,打了后赵军个措手不及。结果是大破敌军,斩首五千。
事实证明,谢艾不是大忽悠。朔风重华非常高兴,封他为福禄侯,对他相当器重。然而因为出身问题,谢艾在朝中很受排挤,那些贵戚们联合起来造谣诋毁他。这个连朔风重华也没办法,总不能为了一个人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吧,那样他自己的位置也坐不稳了。于是他把谢艾外放去当张掖(在今张掖市甘州区)郡守。
亓宣帝汉光二年(前365年)四月,已经拿下金城的麻秋集结了八万大军,包围了金城南面的另一重镇河州(今甘肃临夏县)。让麻秋意料不到的是,河州守军拼死抵抗,亓军死伤数万,竟拿不下来。亓宣帝又给麻秋派来两万援兵,结果还是攻不进去,最终不得不退至大夏(即今甘肃广河县)。亓宣帝得知消息后也不禁叹息,说:“我用偏师就平定了九州,现在用九州的兵力却被困在了河州,看来他们还有人才,不能打他们主意啊。”
事态紧急,朔风重华重新启用谢艾为使持节、军师将军,率步骑三万,赶赴河州增援。麻秋见状,亲自率三万人前去拦截,两军相遇于黄河边上。
谢艾坐在一辆小马车上,头戴白色的帽子,一副儒生打扮,命军队击鼓前进。麻秋看到后怒不可遏,说:“谢艾一个少年书生,故意穿成这样,是看不起我。”
麻秋命部下三千长矛兵急速冲击敌阵,西凉军一阵骚动,出现了混乱。部下劝谢艾赶紧骑马吧,有什么事逃跑也方便点。谢艾不听,下了马车,拿了个胡床(小马扎)放地上,坐下来很镇定的的指挥部署。
这么一来,亓朝兵将心中直打鼓,以为西凉的伏兵要发动了,非但不敢前进,还纷纷往后退。怕什么就给你什么,之前,谢艾真的派了一只兵马绕到麻秋军背后,发动攻击。这么一来,麻秋军大乱,谢艾乘机发动总攻,斩杀俘虏一万三千人,麻秋单骑跑回大夏的大营。朔风重华论功行赏,任谢艾为左丞相长史,进封福禄县侯,食邑五千户,赐帛八百匹。
麻秋自然不甘心这样失败,毕竟他是亓朝的一员名将,小小的损失那算不得什么。五月,麻秋率十二万大军分几路进攻西凉,前锋由王擢率领,已越过洪池岭(今乌鞘岭),进至昌松郡(今甘肃武威市东南古浪县)。昌松离西凉政权的治所姑臧不过百里,瞬间西凉面临着灭顶之灾,整个朝廷都震动了。朔风重华打算亲自出征抵御,被谢艾说服,由谢艾率两万步骑前去抵御。
七月底,谢艾的前锋击败麻秋的前锋。八月,谢艾进击麻秋,兵力占绝对优势的亓军大败,麻秋不得不率残部退守金城。谢艾回师,顺手讨伐趁机反叛的万余各少数民族部落,彼人数虽多,却是乌合之众,各自为战,被轻松讨平。
九月,麻秋击败了亓凉将领张瑁,斩首三千余级。然后河州的护军李逵率着七千多守军出降,自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为了亓朝领土。不过鉴于三次被谢艾击败,麻秋再也没有了进攻西凉的勇气,后来麻秋被调往别处,西凉与亓朝就恢复到了和平状态,以黄河为界。
此后亓朝分崩离析,董卓、韩珪先后掌权,都没有影响到西凉政权,朔风重华因此有充足的时间发展生产内政。朔风重华的施政策略是“轻赋敛,除关税,省园囿,以恤贫穷”。
轻赋敛,国家没有战争,支出不大,减轻百姓负担,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除关税,吸引更多来自西域及以西的商人前来交易,实际上商业税收入要大大多于关税;省园囿,不大动土木,把园囿开放给老百姓耕种,既减轻了百姓的徭役压力,又增加了百姓收入,还免得当政着沉湎于酒色园林之娱。
朔风骏和朔风重阳时期,是西凉政权的鼎盛时期。由于中原战乱频仍,北方的文化中心逐渐迁移到地处边陲的河西地区。所以西凉政权是唯一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朔风人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