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名安妮,在此讲述观《姜子牙》有感。
/
为何名为《昭烈》?因为在番外篇中,除了要写的一整个专题,题目都为两个字。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别称:太公望),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河内郡汲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 姜子牙于渭水之滨垂钓,遇见西伯侯姬昌,被拜为“太师”,后辅佐武王建立周朝,约前1017年,他卒于镐京,宋真宗追谥为昭烈。
这是历史上的姜子牙,所以本章名为《昭烈》。
有关《姜子牙》我不作详细介绍,希望大家自行了解背景。在此推荐巧雨的《穿剧第一就是我。姜子牙篇》
/
在我看来,《姜子牙》有着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样的主题——打破成见,做自己的神!
姜子牙是个心怀苍生,一心想拯救天下的人。年轻时,他成为昆仑弟子努力修炼,中年时参加封神大战大败九尾妖狐,登上天梯。经历总是令人不住地感叹!
他胜在此处,也败在此处。
姜子牙坚信,一人如露水,苍生如江海。每个眼前之人就应该救下。于是,当他斩九尾时看到了小九,他选择放下剑。因为他知,有个无辜的小孩不应该受到这种伤害。也因此,姜子牙不被旁人理解,置疑天道,被贬北海。

既使被贬,他始始终坚信自己,因此,他一直都守在北海边上。“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用直钩钓鱼,仍会钓到鱼,看起来是很傻,不就正如他明明可以斩杀九尾从而封神,却偏要为了一面而放弃机会吗?
而且,他相信自己,所以既使过了许多年,他都不愿“认错”。当他见到小九,在路上见到小九被一团黑气拉走(九尾)时,他却迟疑了,他拿起打神鞭指着小九,因为小九真的是狐妖,真的有可能是九尾的一个幻象……他到底,还是在意被贬啊!
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
他当年多么风光无限,如今就有多么一无是处。他头顶上树叉就反映了他的修为强弱。作为任何一个人,或神,他怎么真的不在意?
然而,他仍相信了小九,也许因为他从她的眼中看到了希望。

也许,她真的是无辜的呢?
于是,姜子牙陪小九去了幽都山。
这也是悲剧的开始。去幽都山,注定是一场空,而且小九的狐妖耳朵也被夺去,成了真正的普通人。在姜子牙送小九去归墟的路上,小九说“神仙,不骗人吧?”“我……不骗你!”为什么这么回答,因为当时的姜子牙已经对自己所信的天道产生了置疑。他能相信的,早已不是天。
姜子牙三登天梯。
第一次,他成神。
第二次,借申公豹的修为登上天梯,却被阻挡,他的步伐明显比第一次沉重。君吾(啊呸,是天尊)却告诉他归墟是唯一的出路。
第三次(伪),九尾的幻象。他看到了四不相(切记,不是四不像)
第三次(真)他成了自己的神,斩破那根连接人间与天的最后一根宿命锁——“天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