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易家军凯旋归来的消息,皇上一早便带着文武百官到城外迎接。同来的,还有满城的百姓。她站在茶楼上的窗户边静静地看着。
“小姐,你不下去吗?你不是盼了很久了吗?”银环轻声问道,眼中满是不解。
“不去了,银环,去了他也不会认得我的。”她声音轻柔,却带着无尽的落寞。从六岁入门,八年来她见他的次数屈指可数,可就那么一眼,她便上心了,再也放不下。为了他,她来了京城。可她是罪臣之女,漏网之鱼,见不得光,她只能藏身于望月楼。两年了,从他出征到归来,她无时无刻不在牵挂他的安危。
楼下,人群熙熙攘攘,欢呼声此起彼伏。她的目光紧紧追随着那抹熟悉的身影,易寒骑着高头大马,身着鲜亮的铠甲,英姿飒爽。阳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可她只能隔着层层人群,远远地望着。
“小姐,你就甘心这样远远看着吗?”银环忍不住又问,她心疼自家小姐,这两年过得小心翼翼,满心的爱意只能深埋心底。
她苦笑一声,“我又能如何?父亲获罪,我若贸然出现,只会给他带来麻烦。只要他平安归来,我便知足了。”话虽如此,泪水却不受控制地滑落,打湿了衣衫。
此时,易寒似乎有所感应,抬头朝茶楼的方向望去。她心中一惊,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躲在阴影里,生怕被他发现。易寒的目光在茶楼的窗户上停留了片刻,终究还是移开了,随着队伍继续前行。
她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曾经,她也幻想过与他并肩同行,谈天说地,可如今,这一切都成了奢望。
“银环,我们回吧。”她转身,脚步沉重地往房间走去。回到房间,她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天空发呆。那支他曾无意间送给她的发簪,被她小心翼翼地拿了出来,放在手心里,轻轻摩挲着。
“或许,这就是我和他的缘分吧,有缘无分。”她轻声呢喃,声音里满是无奈与悲伤。可即便如此,她也从未后悔过,在心底默默守护着这份感情,哪怕只能远远地看着他幸福 。
红衣不知自己什么时候喜欢上二师兄的,也许是每一次外出回来带的糕点,也许是那一串串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但她知道自己不能这样,二师兄和三师姐自小就有婚约,自己不能做那个破坏他们感情的人。
梅蕊被选入宫的消息传来时,红衣满心都是震惊与愤怒,还有藏在心底深处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一丝窃喜。她看到梅蕊失魂落魄的模样,又忍不住心疼,忙前忙后地出谋划策,可心里却有个声音在低语: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和二师兄之间,有了一丝可能?
易寒出征前,匆匆赶回丞相府。红衣站在角落里,看着易寒与梅蕊相拥而泣,心中酸涩不已。她多想走上前,告诉易寒,自己也一直在等他,可话到嘴边,又被她狠狠咽了回去。
“红衣,”易寒转身看到她,眼中满是疲惫与担忧,“我走之后,梅蕊就拜托你多照顾了。”
红衣强扯出一抹笑容,点头道:“二师兄放心,我定会护好师姐。”
易寒走后,红衣日日陪着梅蕊,听她哭诉对易寒的思念,帮她想办法应对宫中的刁难。她看着梅蕊为了坚守和易寒的感情,不惜与皇帝对抗,心中的敬佩与爱意愈发浓烈,可她也明白,这份爱只能深埋心底。
皇帝答应梅蕊的条件后,丞相府上下都在为婚礼忙碌。红衣看着梅蕊试穿凤冠霞帔,心中五味杂陈。“师姐,你真美。”她强颜欢笑道。
梅蕊苦笑着摇头:“红衣,我只盼着能熬过这一劫,等易寒回来。”
大婚当日,红衣混在人群中,看着易寒的心上人嫁给了别人,泪水模糊了双眼。她在心中默默发誓,无论如何,她都会帮梅蕊守住这份感情,哪怕这意味着她要永远将自己的爱深埋 。
日子一天天过去,梅蕊在宫中艰难地周旋,红衣则在宫外四处奔走,为她传递消息。她时常想起与易寒在梅山的日子,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如今却成了她最痛苦的回忆。每当夜深人静,她都会拿出易寒曾送她的一支普通发簪,那是他在集市上随手买给她的,在她眼中却无比珍贵。
“二师兄,你何时才能回来?”红衣望着夜空,喃喃自语,月光洒在她脸上,映出两行清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