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范闲第一次上朝。如果不是使团复命的需要,以他太学四品的官职,是没机会来太极殿上朝的。
他和范建一早一晚来到了宫门外。在范建来之前,在场的官员没有几个愿意理会他,林若甫派系的官员也碍于同僚的态度,只能对范闲投以关怀的眼神。
范闲当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无非是嫉妒自己恩宠太盛,又忌惮自己监察院提司的身份。
虽然不自在,范闲还是面带微笑,不卑不亢的朝各位大臣拱手行礼,做足了礼节。
范建到了宫门外后,手把手领着范闲在场中走了一个遍,带他认清了朝中所有有实权的大臣。范闲一口一个世叔世伯老大人喊了下来,倒是搏了不少好感。
此时,宫门已经缓缓打开了。宫门口出现了三个太监的身影,为首的便是庆帝身边的侯公公。
候公公诸位大人辛苦了,这便请吧
有了侯公公的通报,诸位官员便列成文武两列队伍,迈进了宫门。范闲品阶比在场的官员都要低,只能走在文官对伍的最末尾。
这并不是范闲第一次进宫,但却是第一次进太极殿,也是第一次看见龙椅。
他的位置离龙椅太远,如果不是体内的霸道真气,他都听不清庆帝在说些什么。
今天朝会讨论的是西路军的安置和封赏,以及使团嘉奖的问题。
使团和西路军在城门外争道的事情并没有被提及,也没有御史上参范闲。任谁都看得出来皇帝对范闲的看重,御史们当然不会那么头铁去弹劾范闲。
关于西路军,其中的主角大皇子已经被封了和亲王,接下来讨论的就是他手下十万将士的封赏问题。庆国以武起家,再加上枢密院的牵首,没有人对封赏这些将士有异议。只是要封赏的人数太多,不好安排,还需要征询大皇子和军方大佬的意见,商讨结束后才会下发旨意,所以今天下发的旨意,主要是嘉奖使团的。
庆帝在看完由鸿胪寺代北齐使团递上的国书,以及呈上的新划定国土的典海图后,望着图上渐渐扩张的庆国疆域,露出一个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不着痕迹地扫视着殿下的官员,看见面带微笑的范闲时,心情又好了些,于是挥了挥手,让阶下的侯公公宣读嘉奖诏书。
众臣竖起耳朵,仔细聆听着旨意。
候公公……一等男爵,正二品
在宣读到对范闲的嘉奖后,诸臣纷纷松了口气,放下心来。无论这些大臣是否是同一立场,同一阵营,在对范闲的封赏上,意见出奇的一致,就是不希望范闲这么年轻就获得太高的爵位。
诏书宣读完毕,朝会也差不多结束了。庆帝神色自若的敲打着扶手,目光扫过前排的大臣,叫住了几个人。
庆帝你们几个留下
被叫住的人有太子,大皇子,宰相林若甫,文渊阁的舒芜大学士和胡虚之大学士,吏部尚书颜行书,以及户部尚书范建。
最后,庆帝望着文官队伍末尾的范闲,淡淡的说道:
庆帝范闲,你也留下